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一個解密的推理師

當一個解密的推理師

我們此生要學習的功課是什麼?

我們的人生藍圖是如何描繪的?

我們每個人獨特的使命是什麼?

「如果要了悟此生的功課是什麼,可以回首過去,特別是影響你最重大的事件,或是挫敗‥‥然後把這些情緒事件串起來,就可以知道這一連串的考題,指向的是什麼主題‥‥同理,如果想要了悟此生的使命是什麼,回首過去你所獨擁有的天賦、資源、特殊好運,了解這些配備為的是讓你順利行使何種使命?‥‥這樣的方法,先是利用一兩塊可辨識的拼圖,組成局部藍圖,然後就可以推理出整張藍圖,而這樣的拼圖與推理的過程,就是一種調整視點的方法,就像若拼出一隻翅膀,你可以推理這張圖可能是一隻鳥,或是天使‥‥但未來的線索越來越多,就能更清晰地辨認圖象,視點也會快速向上,很快就能鳥瞰全圖‥‥當你到了那個視點才會發現,你要的,包括你還沒要的,神老早就全給你了,都放在你身邊,只是太多太廣了,你若停在原地,停在水平視野,停在,以你有限的感官,只能看到身邊的幾樣東西,然後覺得不滿足,繼續乞求,卻不知道你要的,早就放在幾步路就可以拿到的地方‥‥你從上往下看,才知道自己能運用的資源版圖是非常大的,你要的資源、恩賜都已經在那兒了,全都幫你準備好了,你得爬到高樓,才知道哪些東西在哪個方位,放在什麼地方‥‥若不在神的視野,就看不出眼前的人、眼前的事、眼前的物,究竟要給你怎樣的協助、帶你去哪裡、要你做什麼?‥‥如果連覺知身邊的線索都不去做,不去向上、向外探索整張生命藍圖,就會讓自己陷在迷沌與乞求之中‥‥」。

上面是摘自《夢、靈魂、前世之旅》的理論,好,下面開始我自己的推理過程,其實我覺得大多數這種個人談論自己的經歷完全有點像是自己在夢中自說自話(所以作家一般都非常自戀,都很享受這種自戀過程,而我還在調試中......),因為我說的是契合我自己人生經歷談到的階段式總結,有自我的表述方式,正如李欣頻有她自己的,雖然我很喜歡她寫作的題材和關注的領域,但是我盡量要把她的說法和理論消化,轉換成自己的內在體系,這樣才能是普適的,共通的。所以千萬不要執迷於「一家之言」,因為「盡信書則無書」,從自己生命樹上長出的智慧的葉子才是真正屬於個人的。

第一次人生重大經歷:高考

第一次承受來自家人和自我的強大的期待和壓力後的崩解,讓我不斷反問我自己「我到底為什麼要承受這一切?」「我承受這麼多壓力和負擔到底是為了誰?」

這是我第一次開始反思我自己人生存在的意義,如果這一切都不是我自己選擇的,都是被父母,老師,親友告知,要求的,那麼我的個人意志在哪裡,我存在的意義就是遵守他們的期望,這個社會所賦予我應該走的「正常路子」嗎?

為什麼我要為了不是我自主選擇的人生受那麼多苦,為了不是來自我內心最真實自我的訴求遭那麼多罪,想想為什麼高考的時候被稱為「黑色七月」就知道,就能聯想並回憶起那段恐怖,壓抑,如奴隸般每天被鞭使著向前的日子。

這並不是表明我不愛學習,相反,我是一個具有很強探索心與求知慾的人,但是不願意被這麼整齊劃一地像進入考試工廠,如批量生產的物品一樣被制定同樣的達標規格。

一個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對藝術的感知力,是不能被整齊劃一地批量生產的。正如大自然的美,一切不可思議的靈感,超意識的感知力不是能夠被策劃與強制編排的。

當時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但是我至少在當時知道了我不想要什麼。所以,第一件重大人生事件是要讓我思考: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二次重大的人生經歷:第一次看破真實本虛妄的情感

當以為自己面對的是一份真摯的感情的時候,卻被對方狠狠地撕裂開來,看到破裂後的碎片,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的這種真假虛妄性時,所受到的刺激,突然讓我覺察出自己腦中有另外一雙眼睛睜開了。此後,彷彿這雙眼睛一直都站在事件之外,清晰地照見我的一切情緒的起伏,內在的吵鬧,和各種思維邏輯的演繹過程。

之後,我一直帶著這雙內在覺察的眼睛記錄我的生活,有時候驚訝於它過人的清明與理智,但有時又受苦於它的敏銳與纖細,讓我此後老是覺得我內在有無數衝突的聲音,各自據理力爭。儘管我外在很安靜地坐在一旁,但是這種內在一派嘈雜喧囂的奇異突兀感,讓我久久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為了根除這些內在衝突帶來的煩惱,我將我探索的觸角伸向了心理學,哲學,佛學,和一切能夠解答內心世界疑惑的領域和範疇。

第三次:很抱歉,又是感情之事

這次的感情經歷,雖然以分手告終,但重點不在這,而是體會到進入到一段親密的兩性關係的時候,你會得到一面更清楚照見自己真實模樣的鏡子。你的一切強求,任性,驕縱都可以非常即時地在對方和自己的關係中顯現出來。雖然剛剛分手的時候,自己處在極大的怨恨與不甘心中,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對方像「鉤子」一樣勾出我內在的很多「垃圾」——負面,黑暗的情緒和思想,而這些恰恰是我不願意,甚至極力否定的。後來,隨著時間的沖刷,我感謝這段情感的經歷,讓我有過這麼一次深入清理自己的機會。

沒有看見,你怎麼知道你要清理「垃圾」是什麼?所以一切經歷都是在幫助自己認識自我的樣子,他們都是一面面鏡子,而越深入的關係,照見的就越徹底。所以後來也慢慢在印證,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和兩性伴侶的關係,都是深度反映自我內心世界是否調和平衡的「鏡子」。

好了,從18歲到現在的12年里,其實就是在讓自己上了第一層體驗和認識自己的台階,而此後,就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循環與重複,像螺旋式樓梯攀升一樣,對於這些問題再進一步地通過人生體驗來深入自己對這些「功課」的學習。

——你真的想要聽從內心的渴求,走一條自主選擇的人生嗎?

——今天才看到的一句話,應該可以回答吧:「走好選擇的路,不選好走的路,才能真實地擁有自己」。

——你的內在聲音還是那麼吵鬧嗎?

——是的,仍然會,但是我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以前我老是為此感到非常苦惱,因為這麼多聲音,代表了不同的價值觀,立場,和論斷,它們自相矛盾,衝突,對立,每一種聲音都據理力爭,強烈要求自我的合理性,因此它們像在一張永遠無法妥協的談判桌上,不斷繼續著他們沸沸揚揚的喧囂......但是,現在,正是因為他們的仍然堅持,我放下聽從它們任何一方的論詞,因為每一種聲音都是獨特的,站在個人經歷的立場,反映的是他個人的視角,體驗和論斷,沒有對與錯,只能說螞蟻,松鼠,老鷹它們對同一棵樹有不同感知的角度和結論。所以他們的衝突,矛盾和對立,反倒逼我上升到一個足夠宏大的視野,來包攬,認可,允許它們的同時獨立存在。

這樣看來,真的一切都沒有壞事,只有當自己學會轉化,提升自己的視野時,才會真正知道「上帝不會讓一個人面臨他不能承受的挑戰」。

祂,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所以祂放心讓我經受這些此前覺得是很痛苦的個人功課,因為祂知道我能解得很好。

我喜歡那句話:人生就是一連串解密的過程,解到最後,就看見了神。

——那你找到了你的使命了嗎?

——當我安住在神的視野中,你的一切個人的存在都是獨特,鮮明,有價值的。其實不用過多的想「自己的使命為何」,等到自己越來越與內在神的和諧相處,聽從祂或內心真實的引導,你會自然而然活出你的使命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鑰 的精彩文章:

TAG:心之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