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說:想要富貴臨門,就要從慈悲喜舍開始

佛說:想要富貴臨門,就要從慈悲喜舍開始

當今社會,人們認為只有富有的物質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只有物質享受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所以許多人除了追逐物質財富,根本不知道作為人還應有其他的人生目標。但在佛學中,富貴財富從來都是小目標,真正的大目標是離苦得樂。今天咱們就從小目標說起,看怎麼能得到富貴財富。

佛說:想要富貴臨門,就要從慈悲喜舍開始。那麼什麼是慈悲喜舍呢?

慈悲喜舍,是《阿含經》到大乘諸經中反覆倡導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無限擴大、無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凈無染的心)。

慈(梵maiteya),音譯為「彌勒」,著名的彌勒菩薩即以之為名。慈由「友」〔mitra〕演變而來,意為以深刻、親切之友情待人,慈憫眾生,深心愿給予眾生快樂、幸福。

」就是說:我們很自然會想要對別人好,幫助別人減少他的煩惱,幫助人家修行(法施、財施、無畏施),這就是慈心作意。慈是與樂。給予別人快樂,給予一切眾生快樂。慈有多少?慈無量。你真心對別人好,幫助別人減少煩惱,別人總能感覺到,別人也會給你一個正面的反饋。如你是老闆,你對員工慈,員工就會努力工作來回報你,就會以廠為家。你的財富也就得到了。

悲是拔苦。減除別人的痛苦,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悲有多少?悲無量。悲〔梵,巴利karuna〕,原意為痛苦,引申為能感同身受地體察他人的痛苦(屬於心理學所謂「移情」),深切同情、憐憫,願為其拔除痛苦。佛典解釋說:「慈名予樂,悲名拔苦」。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在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行者。喜是歡喜心。隨喜功德,恆順眾生。喜有多少?喜無量。我們為什麼要給眾生歡喜呢?因為歡喜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產。一個人沒有了歡喜,即使坐擁金山銀窟、華廈美眷,也沒有意義;只要我們心中歡喜,即使是粗食淡飯,梅妻鶴子,也覺得充實自在。

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為捨棄、施捨,主要指捨棄怨親等分別和自己的財物身命。也包括捨棄煩惱及過分的慈悲喜樂等,保持平靜空寂的心境。舍是平等心。冤親平等,自他平等,捨己為人,助人為樂,成就眾生。舍有多少?舍無量。

在經濟上、佛法上、修證上、給予生活中我們周圍的人儘可能多的幫助。選擇無條件的善待對方,我們沒有權力對別人不好。那他怎麼有權利對我們不好呢?如果對我們不好,那代表什麼?代表他當下不快樂,他沒有剩餘﹙容量﹚。也說明我們的慈悲喜舍做的不到位。

慈悲喜舍一般人見文起義,都能說個幾句的,要是明白到深層里去,就不要膚淺了事才行,這是學習的根基。這就像我們的武學,你只要做動作,健康就開始了。這個慈悲喜舍你只要開始了,當下的生活你就能有所改善了,當然,只是看看知道是不行的,實踐才是相應的開始,富貴臨門什麼時候到?這是以後的事情,從你所在之處到羅馬,現在走著,才能離的近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燈籠說 的精彩文章:

念心經的正確方式:這樣念才有用
佛法無邊只渡「有緣人」——佛教基本知識

TAG:燈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