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照片:秦皇島1929年,因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老照片:秦皇島1929年,因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昌黎縣(河北省秦皇島市下轄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北枕碣石,東臨渤海,西南挾灤河,公元923年置縣「廣寧」,公元1189年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昌黎」。昌黎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祖籍地。昌黎五次榮膺「全國文化先進縣」,三次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韓愈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韓仲卿時任秘書郎。2006年,在荒佃庄鎮韓營村發現的兩部《韓氏家譜》,為韓愈祖籍昌黎提供了有力而關鍵的佐證。五峰山上建有紀念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為秦皇島市和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天下第一關」的匾額長5米高1.5米,每個字都一米有餘,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但匾上除了五個大字外,並沒有留下任何落款。相傳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字為楷書。二說是明代嘉靖年間武英閣大學士嚴嵩所題;此說見於1933年出版的《榆關抗戰史》。

老龍頭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是明長城的東部入海處,向東接水上長城九門口,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最為著名的建築當屬有「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之稱的澄海樓。

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的200多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禦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海覽勝的絕佳去處。特別是以「龍」的化身自命的清代皇帝,把在老龍頭觀望「龍」賴以生存的滄海,賦予至高無上的寓意。

康熙、乾隆等五個皇帝都多次到過老龍頭,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墨寶。令人遺憾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山海關 ,老龍頭首當其衝,城池被毀。1985年5月起,山海關修復長城指揮部組織實施了四期老龍頭修復工程。至此,老龍頭已完成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修復工程。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而得名秦皇島。清代,這裡隸屬直隸省通永道永平府,在盧龍城設府治,下轄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縣治皆在今縣城。清初,在山海關設山海關副都統,直至清末。---【秦皇島,1929年。攝影資料:東洋文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質樸簡單的年代 北京1961年
清朝一品大員林則徐的故鄉 民國十七年福州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