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談中國當代文學

漫談中國當代文學

本期巡講:漫談中國當代文學

擔任職位:審稿編輯組組長

個人簡介: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燃冰詩社副社長,臨沂大學網路文學社常務副社長,臨沂大學旅遊文化協會導遊部部長,榮獲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二等獎兩次。出生於19941118日,目前就讀於臨沂大學文學院,為1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因為熱愛文學而棄理從文,並選擇讀了中文系,相信生活既需要油鹽醬醋,也少不了詩和遠方。

巡講嘉賓

李垚

巡講主題的由來

今天早晨醒來的較早,躺在床上玩手機,看到我的老師孫珂心教授分享自北大博雅好書微信公眾號的一篇題為《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么?》的文章。

因為最近幾天時間所讀書籍儘是當代文學作品,對文章的觀點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共鳴。

另外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拙見。

?

因此,將自己的思考拙見累述如下。

最近火熱的鄉土文學、打工文學、都市文學不僅受眾極廣,且作品浩如煙海,雖然參差不齊卻影響重大。

比如最近由「待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話題的探討而衍生的一系列作品,直擊社會問題,啟迪大眾思考,所謂真正符合人民需求的文學才是好文學,具有人文關懷的文學才是好文學,當代文學在這兩方面做的並不差,而且從來沒有哪個時代文學能如此深入大眾。當代文學經過自近代以來的百年漫長發展,無論是藝術表達性還是文字審美度都有極大提高。

我覺得文章作者(張清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所言甚有道理,許多人對中國當代文學嗤之以鼻,而過分追捧民國精英文學、外國文學,其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類似張愛玲熱、徐志摩熱、村上春樹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說明這些確實「有料」,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大家對當代文學本身地位、價值、所達高度的關注程度還遠遠不夠,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正受惠於當代文學,甚至最普遍接觸的也是當代文學,無論是電視劇的改編,廣告等商業途徑的引用還是文本的閱讀,最多的都是當代文學。可是,除了專業的文學研究者,大家其實並不怎麼關注當代文學所達到的高度和價值,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點不可忽視,民國文學,外國文學在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翻身」後,被不斷的詮釋、推崇,幾十年的努力而終成普識,我們從小就被老師引導認識魯迅、梁實秋、普希金、列夫托爾斯泰,而少有中小學語文老師告訴我們余華是誰,池莉是誰,鐵凝是誰,莫言倘若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不會被大家所熟知。

大家雖然知道「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卻少有人研究馮唐的藝術成就,就算被大量解讀的莫言,其作用、地位也沒能真正深入人心,絕大部分人記住的只是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除了中文系的學生又有幾個人能說出《透明的紅蘿蔔》到底講了什麼呢?所以我說當前的文學研究對當代文學的關注度還遠遠不夠,即使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還沒能大面積轉化為大眾共識。

作為學習中文的學生、我們不僅僅要欣賞、研究文學,更重要的是怎麼把時代的、精華的文學介紹給大眾,清華大學原校長羅家倫說「文哲是人類心靈能發揮得最機動、最瀰漫的部分」努力讓文學發揮它本身的作用,甚至引領時代的思想潮流,審美觀念才是我們學習它的終極目的。

我們再把話題轉回到當代文學本身

再說回當代文學本身,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極其豐富多彩而又複雜多變的社會。文學發展到現在,出現了至少三種大的分類,我所說的不是詩歌、小說、散文、戲劇這樣的文體分類,而是傳統精英文學、純文學,通俗文學,網路文學這樣的分類。

以往文學作品的直接受眾由於國民素質的限制一直都是少數人,所以留下的精英文學占多數,但隨著教育的普及、國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對文學作品的需求也就延展開來,但是人民的文化水平雖然提高了,可畢竟沒有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絕大部分人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還是處在一個較低的層次,再加上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沒有人一出生就能鑒賞魯迅、體會《檀香刑》,所以當代文學中的通俗文學比以往每個時期都要繁榮,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和需要。

而網路文學的繁榮除了網路的普及、人民上網時間的增加,上述原因也其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這從網路文學的內容便可見一斑,無論是玄幻、言情、還是同人都有幾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語言簡單、通俗易懂,情節單調、重複雷同。這樣的當代文學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能夠在短時間內俘獲一大批讀者,且大多是以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

而與此相對的中國當代純文學則有些頹勢,一則,大部分純文學具有較為深刻的思想內容,對普通讀者特別是文化水平不算高的廣大農民、工人理解有一定難度;二則,純文學除了詩歌、散文大多較為冗長和繁複,且多飽含文學蘊藉,在這個碎片化閱讀時代,絕大部分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啃大部頭、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思考、琢磨文本所隱藏的內容,所以純文學在大眾面前與前兩者相比較便顯得有些劣勢。

不過,我們也不應該因此就說純文學不再符合時代的需求了,甚至揚言純文學已死,因為純文學、精英文學的直接受眾本身一直就是小眾,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大眾也有了自己的文學閱讀對象,而以前大眾只能靠小眾去傳達。並且,我相信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人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升,純文學、精英文學的地位也會節節攀升。

文學就像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反應著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政治經濟狀況。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上下五千年從未有過的盛世時代,但繁榮的背後也隱藏著眾多的危機,我們不僅要從現實里汲取一切營養來充實當代文學,也要用當代文學來揭露、啟迪、引導社會的發展。

編輯/落落

圖源/網路

承淵文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淵文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承淵文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