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彷彿在和一面牆談戀愛

我彷彿在和一面牆談戀愛

簡單心理

全球心理諮詢師資源

專業又有趣的心理學知識

昨天給大家推送了分手套路大全以後,大家紛紛疑神疑鬼地在後台給我發私信,「我男朋友這樣,是不是在使用迴避的分手策略!」之類的。

我哭給大家看喔,真的不是在慫恿大家去懷疑另一半的。

不過呢,對於總迴避你,尤其是在吵架時迴避你的男友,他可能真的不是要分手,有可能是「沉默式」溝通者。今天分享這篇舊文給大家看,也許能幫你打破無法溝通的僵局。

一吵架他就不說話,我看這戀愛他是不想談了吧。

朋友最近又找我抱怨,發出了這句感嘆。她跟男友戀愛的這幾年,每次到有爭執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在跟一塊木頭樁子吵架。

在親密關係中,溝通過程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

抱怨、偏離主題、操縱、強制……等等。

但這些不良問題起碼還都建立在,雙方有言語交流的基礎之上。

比這些更嚴重的溝通問題其實是:對方根本不和你溝通!

一方越是著急上火,另一方就越是低頭沉默。

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過這種「沉默式」的溝通對象嗎?

聽起來,問題都集中在那個「不說話」的人身上,Ta的沉默是造成雙方溝通障礙的唯一問題。

但實際上,任何互動都包含了兩個人的行為。沉默,就是Ta參與互動的方式。

這常見於要求/迴避型溝通模式(pattern of demanding and withdrawing):

雙方在溝通中,一人處於不斷提出要求的狀態,心急火燎,指責對方: 「你倒是說話啊!」 「你一聲不吭是什麼意思?!」

而另一人則傾向於迴避衝突,動不動就叫別人冷靜一下,然後自己消失,連架都吵不起來。

結果兩個人,一個越冷靜越生氣,一個越沉默越憋屈。在不斷地逼迫和退讓之中,都降低了對關係的滿意度。

通常在什麼時候,Ta會不想說話?

1 「要不我們先冷靜一下」

對於一些人來說,在情緒強烈的時刻,是無法進行理性思考、討論問題的。

或者,在情緒頂峰的時刻(所謂「氣頭兒上」),有的人可能會害怕自己說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話。所以,通常想要通過「冷靜」來解決問題。

強烈的情緒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過重的認知負擔,所以一發生衝突,他們就立刻躲得遠遠的。

他們通常會認為情緒是問題的起源,但事實上,有些情緒的發生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契機。而當情緒消失,解決問題的動機也就弱化了。

但解決問題的動機弱化,並不代表問題就消失了。「冷靜」以後,再提起問題的另一方,總會被當成「無理取鬧」,甚至可能引發新的一輪爭執。

2 「這件事,我沒法跟你談」

「敏感、禁忌話題」是在親密關係中使人沉默的另一項重要原因。比如:前任、性經歷、家庭等等。

另外,在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的禁忌話題,其實是關係本身的狀態。在一項調查中,68%的受訪者都承認,不想與伴侶談及他們戀愛關係的現狀或未來。

正因為覺得有些話題過於微妙,不好跟對方公開討論,所以我們發展出很多拐彎抹角的測試。比如:煞費苦心製造困難讓伴侶來克服,看對方對自己是否忠貞;找理由暫時分開,來考驗對方在歡迎自己回來時是否熱情……

這一切像是自尋煩惱,也給對方增添緊張和壓力,卻都源於:我們不敢直接詢問對方,在關係中,有太多「不能談」的話題。

GIF

3 「我懶得跟你解釋」

這句話簡直是吵架時的炸藥,如果在前面加一句「隨便你怎麼想」,那爆炸效果就是幾何級增長。

這句話的背後,是想要避免溝通所引發的更大麻煩,所以乾脆拒絕溝通:「你這問題太幼稚了!我解釋反而更說不清。」

石牆(stonewalling)就是指拒絕回答問題或拒絕合作,而退守到石頭般冷漠的沉默中去的溝通不良模式。

當以上這些情況發生時,「沉默」像是一種保護機制。反正一說話就要吵架,還不如不說。

但沉默能逃避一時的衝突,卻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雙方的禁忌話題越來越多,總是迴避衝突,那麼終會影響關係滿意度。

如何打破要求/迴避溝通僵局?

對於上火(要求)的一方:

1. 傾聽的態度

有時候對方的沉默,是對於另一方過於逼迫的反擊。也許上火的一方可以先試著放下激烈的情緒,不要試圖去逼問對方「為什麼不說話!」,並且先擺出傾聽的態度,讓對方感受到,我是可以聽進去你的話的。

2. 確認的力量

除此之外,當對方沉默時,不要妄加猜測Ta的想法,或者用自己的猜測去替代對方的真實想法。有時候我們容易主觀預判,以為自己已經了解了對方的態度,進而說出「我以為你是那樣想的」、「你不說話,我以為你默認了」之類的話。對於這些「想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確認、直接詢問對方的意見。當然,提出直接的問題並不代表要以逼迫的態度。

GIF

對於沉默(迴避)的一方:

1. 現在不說≠永遠不說

當雙方都被情緒和壓力纏住而感到疲憊時,暫時的迴避確實能夠讓雙方緩解焦慮,這是有效的迴避。但習慣於沉默的人需要意識到,迴避衝突,並不等於衝突自然消解。

保持表面的和平,只會引來之後更大的矛盾。因此,當關係出現問題時,直接面對,真誠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其實是最高效的溝通方式。習慣迴避型溝通的人可以試著

2 誰也沒有讀心術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種錯覺,認為他人應該可以通過我們的非言語線索,來判斷出我們內心的活動。比如有時會想: 「我都表現得這麼明顯了!Ta難道看不出來我正在生氣/不想說話?」

但我們不是三體人,不能把思維時刻準確展現給對方。所以需要依託言語,才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想法。

當與他人溝通出現問題時,沉默也許是最容易的選擇,但絕不是最好的選擇。與其沉默著讓別人去猜測,造成更大的誤會,不如,我們就好好吵一架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單心理 的精彩文章:

在我媽眼裡,我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是我有問題

TAG:簡單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