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扎克伯格辭職吧,現在是最好的機會

扎克伯格辭職吧,現在是最好的機會

本文為動點科技/TechCrunch 中國獨家稿件。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Facebook 身處爭議漩渦,人們的抗議達到了頂峰。除了幾個核心業務,社交網路巨頭的擴張野心一次次被挫敗。有人懷疑它的用處,有人直接否認它的用處,在當前的信任危機下,一切情緒都持續放大,公司和公司的使命被極端質疑。在這個時候,是該讓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承認這一切,引咎辭職了,為了 Facebook,也為了他自己。

我並不是在大聲疾呼,我和他也沒有個人恩怨。我相信他的創業初衷是真摯的,用他的工具把世界連接起來。但我也越來越為他們跑偏的目標和難看的吃相感到噁心。總之,如果要完成他的構想,那麼現在他能做的就是辭職。

以下是我認為的三個原因:


Facebook 的失敗史

當然,Facebook 也是不折不扣的成功產品。問題在於,Facebook 成功得太早了,它的成功很簡單,就是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社交網路,有朋友的圈子,有消息列表,再加上一些小功能就已經足夠好了。除此之外,Facebook 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

Facebook 第一個失敗是嘗試把平台打造成連接所有應用和服務的大社交圖譜。用戶覺得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應用和服務商覺得依賴單一平台的用戶數據也有風險,再加上技術的快速發展,Facebook 數據的普適性收到挑戰。(除了廣告業)

Facebook 第二個失敗是嘗試把平台打造成遊戲平台,一部分原因是遊戲的社交屬性是有危險的,另一部分原因是眼球經濟無法生產好遊戲。把現成的穩定社區改造成遊戲社區根本就是在搞笑。現在,Facebook 的遊戲化遺產只能在桌面版的時間軸右邊的那一欄窺見一點。

Facebook 第三個失敗是嘗試把平台打造成VR/AR 中樞。雖然他們到現在依然沒有放棄,但是縱看整個行業,已經沒有讓人激動的發展了,無論是面向開發者還是用戶的設備的費用依然極其不菲。Facebook 算是行業領先,但目前整個行業基本都靠忽悠投資人維持。即使他們還能堅持下去,前景可以說依然渺茫。

Facebook 第四個失敗是嘗試讓聊天不止於聊天。聊天機器人表現糟糕,基本上可當做廢物,聊天內的遊戲功能只能哄哄剛玩的。企業應用雷聲大雨點小,對了,表情包或許可以讓 Facebook 賺上一點快錢,但對於一個全球大企業,靠賣表情包賺的那點錢來維持運轉顯然不那麼現實。

Facebook 第五個失敗是嘗試建立一個可靠的新聞源,Facebook 拿捏不準「客觀」,導致打著「客觀」旗號的假新聞泛濫。我都不想在這裡複述他們具體是如何失敗的了。

Facebook 第六個失敗是嘗試成為一個基礎設施提供商,無論從樂觀角度還是悲觀角度。 儘管讓更多的人使用互聯網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 Facebook 還不夠資格成為傳播這項福利的聖人。可以激光遠程充電的 Aquila 無人機作為科學項目無懈可擊,但是它總讓我想到美軍的大力神水上運輸機: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忍。相比之下,那些偏遠地區請求電信運營商直接扯線的成本要低的多,也實際得多。

Facebook 第七個失敗是打造一個媒體公司,原因在於對手要麼實力強大,要麼靈活機動,而他們卻缺乏重點,張貼太多廣告,在點贊經濟中迷失了自己。

Facebook 第八個失敗是擴大移動端業務,除了非常成功的 Facebook 應用,還有 10 億美元買來的 Instagram,他們不費吹灰之力讓這款應用出現在幾乎所有手機的主屏上。與此同時,他們也沒能開發出超出這些平台基礎的功能。

Facebook 第九個失敗是讓自己變得起來。Facebook 一開始就不是一款酷產品,酷的定義是特立獨行不隨大流,而 Facebook 的目標和使命就是完全與之相反。即使是剛開始酷勁十足的 Instagram,現在也有點不酷了。

這一連串的失敗(當然也有小的成功)都是扎克伯格本人曾設下的小目標。他一遍又一遍地說,「這就是我們要做的。」然後他們就悶頭去做。資金和 Facebook 早期的成功對他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導致所有人都失去了動力,有可能就此失去方向,或者乾脆轉向下一個目標。

作為 Facebook 創始人兼 CEO,扎克伯格應該值得稱讚,他為 Facebook 的早期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也必須為公司的一系列失敗嘗試承擔責任。他一直想做更多事情,不只是提供用戶重視的基礎服務。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是公司早期成功的締造者,但是他也必須為自己不安於社交基礎服務的諸多嘗試承擔責任。

順便說一句,他絕不是特例,不管願不願意提,矽谷哪個科技巨人沒有一點羞恥的黑歷史。但扎克伯格的處理辦法就是用自己對公司的掌控來避開種種的失敗。


Facebook 與連接世界無關

我們正逐漸清晰地看到,Facebook 在很久之前就放棄了最初的使命宣言。

15 年前,或許是 10 年或 5 年前,Facebook 提供的正是我們需要的服務。然而,世界正在改變,我們與技術、與彼此之間的互動方式都在改變,但 Facebook 沒有。這個平台最大的失敗並不是以上列出的任何副業,而是沒能推動核心產品進化,達到其自主定義的成功標準,包括有質量的時間花費和有意義的連接。

最初,Facebook 只是幫助你與一群好友分享生活。然而隨著業務範圍的擴大,這種熟人之間的關係暴露出越來越多的不足。同樣更明顯的是,Facebook 一直在努力重新定義人們如何進行在線互動,使其更好地適應其自身的有限能力。人際互動的方式與 Facebook 消息流及演算法之間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而 Facebook 認為需要改變的是前者。

根源很簡單:相對於改變人際互動,根據人們的需要來改變 Facebook 在經濟上缺乏吸引力。Facebook 的商業模式基於廣告,而廣告能否成功取決於能否吸引到眼球。這是主導了過去 10 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這樣的模式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前,並在 10 到 15 年前演化成現在的樣子。Facebook 是這個領域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該公司會不知疲倦地告知自己的客戶,即廣告主,該公司知道他人不知道的信息。正如上文所說,這就是個由大量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數據堆積起來的平台。

Facebook 並不是連接人際的平台,而是一個利用人際關係去變現的平台。這家公司根本沒有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對這些關係的質量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在我看來,Facebook 也缺乏這樣的能力。這可能是他們很早前就意識到的一點。Facebook 後續的一系列嘗試都是為了增加這些表面關係的數量,訓練用戶將持續的信息更新與有意義的關係連接在一起。

與此平行的是在銷售和廣告方面。Facebook 多次對用戶委託管理的數據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態度,並且有選擇性地對某些用戶誠實。如果說用戶曾經信任過 Facebook,但他們現在也已不再信任。沒有人會相信,Facebook 高管所說的有質量地花費時間,尊重你的數據,諸如此類。其中有些人可能是誠懇的,但這並不重要。

如果想要連接世界,那麼需要做的工作不可能由像 Facebook 這樣存在問題的實體來完成。對於這項工作,Facebook 是個錯誤的工具。扎克伯格關於連接世界的使命並沒有按照他的計划去推進,而這樣的目標也永遠不會達成。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正是他自己願景的成功證明了這個願景的局限性。


扎克伯格和 Facebook 的正確時機

Facebook 的規模已經足夠大,因此不可能沒有爭議。然而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幾乎每個季度、每類人群、每個客戶、每個國家和每個監管機構,都在不斷發出失望的聲音。

在過去一年的動蕩中,Facebook 廣告的基本理念,即基於用戶隱藏性格特徵來投放廣告,已被證明是一種陰險的、容易遭到濫用的做法。Facebook 對此的回應與其他科技行業巨頭的態度類似:感到震驚,向用戶保證這絕對不是有意的行為,以及承諾採取行動。扎克伯格在政治上很活躍,當然也深度參與了 Facebook 的所有業務運營。然而對於出現的問題,他幾乎完全沉默。

他偶爾也會處理這樣的爭議,但更常見的情況是,他的行動只停留在口頭上,給出老生常談的說法,例如「在 Facebook,我們非常嚴肅地對待這個話題」。這已經變成了一種拙劣的技巧。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他正在又一次這樣做。他的原話是:「我很認真地想要保護我們的社區。」

然而,並不僅僅只是這些話!

「我創辦了 Facebook,最終我要對我們平台上發生的事情負責。」他寫道。

然而他並沒有提出具體應當如何負責。對他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辭職。

並不說他要立即辭職,這會造成混亂。然而,他不應該拖很久。想想看: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事。

對 Facebook 來說,這就是一張「越獄卡」。目前,當 Facebook 出現問題時,矛頭很容易就會指向扎克伯格,因為他說過要對發生的事情負責。他可以保護那些真正犯錯的忠實員工和高管。他可以前往國會、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法院,表示自己個人對這些行為負責,並請求人們理解,Facebook 不是過去多年中他所犯下錯誤的背鍋俠。與此同時,公司可以重新找回自己,扭轉過去多年來的策略,承認錯誤。

對用戶來說,這將是個不錯的修正,將給平台帶來新的希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在關注 Facebook 做出改變的承諾,但他們看到的卻是漫無目的的演算法調整,以及模仿競爭對手的失敗嘗試。關於美國大選的爭議,以及正在發酵中的 Cambridge Analytica 事件只是最新暴露出的問題。用戶的信心早已被侵蝕。如果沒有強大的網路效應將用戶吸引至平台,那麼更多用戶就會離開。扎克伯格是 Facebook 的象徵,也是 Facebook 許多錯誤(當然也包括成功)的源頭。他個人的離開將是有意義的改變,並且可能會從平台層面帶來其他有意義的改變。至少,即使是像我這樣持懷疑態度的用戶也會很願意看看,一切將如何發展。

對扎克伯格來說,這可能是發生在他身上最好的事情。這看起來很偉大:勇敢、帶有理想主義的年輕 CEO 犧牲自己,讓公司可以繼續生存。並且,將會有其他的人生在等著他。30 歲出頭就退休,銀行里有數十億美元,可以花一兩年時間陪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隨後完全專註於慈善事業,這難道不是很好?與 Facebook 相比,「陳-扎克伯格行動」和 Internet.org 可以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去幫助更多人。

但我並不認為,扎克伯格會這樣做。扎克伯格的自我意識與 Facebook 緊密聯繫在一起,讓自己離開 Facebook 將會非常痛苦,或許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外,我對 Facebook 的悲觀看法可能要超過他自己的樂觀看法。我懷疑,如果他閱讀這篇文章,那麼他會同意我寫的大部分內容。

儘管如此,我並不認為,他會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離開 Facebook。在不久的將來,他可能會後悔自己之前沒有退出。沒有扎克伯格,Facebook 可能會重新開花,但也可能會枯萎。但最糟糕的可能性是,用戶不再關心該公司將迎來什麼樣的命運。

扎克伯格辭職吧,現在是最好的機會最先出現在動點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小米:2017Q4 印度手機第一品牌
誰在害怕區塊鏈?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