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學生的歷史,留學生對中國有著怎樣的影響

留學生的歷史,留學生對中國有著怎樣的影響

近代中國的「留學」概念是從19世紀晚期才形成的,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留學海外的標誌性符號,後來的「留美幼童」回國後更是改寫了中國近現代史。然而向前追溯,「留學」這個詞早在隋唐時期就出現了,只不過那時的留學生都是來中國留學。

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日本的聖德太子開始向隋朝派出使節和學生,系統的到中國學習文化,隋朝也是中國首次大批接受外國學生的朝代。「留學生」一詞就是在這個時候由日本首創的,用以區別在中國短暫學習一段時間後便返回日本的「還學生」。但由於時間短暫,學習不完整、不系統,還學生在日本的地位是遠不及留學生的。

進入唐朝後,日本向中國派遣留學生的風氣更盛,這時他們還有了統一的名字——遣唐使。在貞觀時期,日本對遣唐使的派遣達13次之多,而留在大唐學習的留學生最多的時候有六百多人。大唐對日本留學生開放了最高標準的「國子監六學」,公元九世紀,日本人正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了日語的假名。

唐朝幾代帝王對留學生的各種投入處處盡顯著大唐作為天朝上國的自豪感,主持大唐禮儀的鴻臚寺官員經常要承擔留學生的教學和輔導工作。而日本的這些留學生一般沒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幾年到幾十年的都有,最著名的阿部仲麻呂更是直接在大唐做到了從三品的左散騎常侍。

今天我們常開玩笑說的「留學僧」在唐朝也是一群真實的存在。這些日本僧人來唐朝系統學習與宗教相關的文化知識,這些「留學僧」回國後與留學生一樣,都會受到天皇的格外重視。儘管唐朝也派使者到過日本,但由於「撮爾島國不值一學」的想法,這些人並不能成為「留學生」。鑒真的六次東渡實際上是有違唐朝國禁的私人行為。

唐朝之後,中國的大門彷彿就關上了,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清朝道光年間,一個叫容閎的男孩降生在廣東的一個貧苦之家,機緣巧合之下,他進入澳門一所教會學校上學,來自美國的校長回國時,將他也帶回了美國,並繼續供他讀書。三年後,容閎進入耶魯大學,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成為耶魯大學史上第一個中國畢業生。

為了使「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容閎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國。他首倡、策劃、促成和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代官費留美學生的派遣,這些學生史稱「留美幼童」。他們平均年齡只有12歲,先後分4批,共120人。然而他們原定15年的留學計劃中途夭折,有94人被召回,回國後還遭到了各界的譴責。

在這些留美幼童中,有22人進入耶魯大學,其中只有2人完成了學業,其中有一個就是詹天佑。詹天佑回國後,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有「中國鐵路之父」和「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他創設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為赴美幼童正了名。

——以上內容均轉載自鵝說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鵝說APP 的精彩文章:

年已經過完了,今天幫你領略世界各國新年都吃了些什麼
追隨他的人都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他本人卻一無所有

TAG:鵝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