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鴻章背信棄義乾的噁心事,連英國人都痛罵他人渣!

李鴻章背信棄義乾的噁心事,連英國人都痛罵他人渣!




太平天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割據王朝,從這個政權誕生的那一刻起,爾虞我詐,刀光血影就伴隨其左右。今天眠眠要說的,就是其中一段比較冷僻的內鬥黑歷史。








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軍事領袖,李秀成自從1860年6月初率部攻克蘇州後,一直坐鎮這裡,是蘇州實際上的統治者。




可是當1863年12月初,蘇州被李鴻章的淮軍拿下時,李秀成並不在蘇州城內。當時的蘇州之戰也經歷了如同天京之變一樣的腥風血雨。






01



1863年2月起,李鴻章的淮軍從上海發兵向西攻打太平天國的地盤。與他一同作戰的還有一支數千人的僱傭軍,是由原先的洋槍隊擴編而成,名為「常勝軍」,英國退役軍官戈登擔任統領。




雖然這支軍隊主要由中國兵勇組成,但各級頭目多為洋人,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






淮軍一路攻佔了嘉定、常熟、太倉、崑山、吳江、江陰等城,11月開始進攻蘇州。自從3年前太平軍攻克蘇州後,就將這裡定為太平天國的蘇福省省會。太平軍加固了蘇州的城防,在城門設置大炮,有重兵把守。




當時主帥李秀成帶兵去增援天京了,城中留守的主將是慕王譚紹光。譚紹光是廣西象州人,是從參加金田起義干起的。他在擊破清軍江南大營和攻克蘇州中建有戰功,被封為慕王。




除了譚紹光外,一同守城的還有「四王」: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均、寧王周文佳、比王伍貴文,以及「四天將」:張大洲、汪懷武、汪有為、范起發,共八員大將,也稱八王。




他們手中掌握著蘇州城內大部分兵力,鎮守著閶門、胥門、盤門和齊門四座城門。慕王譚紹光自己管轄婁門和葑門。







清軍來到蘇州城下,與太平軍多次交火。可是因為蘇州城防守嚴密,清軍一直強攻不下,反倒造成自己損兵折將。



就在李鴻章一時感到束手無策之時,蘇州城內戈登手下的一名舊部透露出消息:納王郜永寬等人與主將譚紹光一直不和。而且郜永寬已經有了投降的念頭,他試圖通過淮軍副將鄭國魁聯繫清廷投降。鄭國魁本人就是一個太平軍的降將。




李鴻章得知這個消息,自是大喜過望,立即派遣總兵程學啟與郜永寬秘密聯絡。這個程學啟原先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部屬,安慶之戰中投降了清軍,他的妻兒隨後被太平軍絞殺。







程學啟自然更加死心塌地為朝廷賣命,他跟隨曾國荃的部隊征戰,屢立戰功。






02



11月28日,郜永寬派康王汪安均出了蘇州城,悄悄潛入清軍軍營,與程學啟等人開始首次談判。開始,李鴻章對郜永寬的投降一直存有戒心,因為之前他吃過太平軍詐降的苦頭。




在攻打太倉時,城中的太平軍守將求降。於是,李鴻章派他的弟弟李鶴章去受降,守軍開門相迎。就在李鶴章率部渡過護城河入城時,突然城內伏兵殺出。




清軍連忙後退,李鶴章因躲避不及腿部中彈受傷,差點送了性命。那次清軍傷亡慘重,被誘殺了一千多人。







第二天,恰好李秀成率軍回到蘇州,他敏感地發現郜永寬等人守城的意志不堅定。就對他們說,現在太平天國大勢已去,你們都來自兩湖,你們要做什麼我不管,但我們彼此不要相害。眾人見李秀成這麼說,都下跪表示對天王洪秀全的忠心。




審時度勢之下,李秀成決定放棄蘇州,但譚紹光堅決不同意,表示自己誓與蘇州城共存亡。李秀成只好於12月1日凌晨自己帶領萬餘部下從胥門出光福、靈岩離去。




李秀成一走,郜永寬他們更加沒有了畏懼,隨即與程學啟等在蘇州城外的陽澄湖上密商投降事宜。這次戈登也參加了,但他不參與具體細節,只負責保證郜永寬的安全。




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誠意,郜永寬決定殺死譚紹光,將其首級獻給清軍。但是他對於自己在投降之後,能否保全性命或受清廷的重用,仍然很不放心。





李秀成




為了讓郜永寬打消這個疑慮,由戈登出面擔保,保證投降太平軍官兵的安全。程學啟也折箭起誓不殺降將,答應事成後給郜永寬二品總兵官職,其他降將給予副將官職。事情談妥後,程學啟還和郜永寬結為兄弟。






03




12月4日中午,郜永寬、汪安鈞等八人一同前往譚紹光的慕王府。共用午餐後,大家來到慕王議事廳召開軍事會議。譚紹光試圖說服部眾齊心協力保衛蘇州,他責備有人心存異志,動搖軍心。




汪安鈞當即出面反駁,雙方在議事廳中爭吵起來。突然,汪安鈞跳起來,脫掉長袍,抽出一柄短劍,逕直向譚紹光頸上砍去。眾人隨之一擁而上,殺死了譚紹光。




接下來,更血腥的一幕發生了:天將汪有為上前割下了慕王的首級。






太平天國視女性為草芥




當晚,郜永寬請求清軍調兵入城,幫助清剿。隨後,八王對譚紹光的部下大肆捕殺,一千多人死於往日袍澤的刀下。




第二天,郜永寬等人將譚紹光的首級送到程學啟營中。在清軍對首級驗視無誤後,郜永寬等人便打開城門放清軍入城。清軍入城後,又搜剿和截殺了慕王餘黨千餘名。來自兩廣的太平軍被逐出西門,清軍順利進佔蘇州。




當晚,投降的太平軍官兵剃去標誌性的「長毛」,表示歸順大清。李鴻章定於6日中午舉行歸降大典。








這時八王請程學啟轉告李鴻章,要求兌現議降時許諾的三個條件:就是將投降的太平軍編為20個營,仍由他們指揮,仍然屯據閶、胥、盤、齊四個城門。同時保舉他們總兵和副將的官職。




程學啟頓時心中不快,認為這些人「圍困始降,毫無悔罪之意,仍多非分之求」。聯想到城內的一些異常情況:郜永寬等人依然沒有剃髮,城內各大街巷都有石堆壘起,設立關卡。




他懷疑郜永寬等人還在為回歸太平天國留後路。而城內清軍斷然不是十萬裝備精良,戰力強悍的太平軍對手。




程學啟表面上不動聲色,假裝表示自己會請江蘇巡撫李鴻章滿足這些要求。






清代的蘇州城




隨即,程學啟就去見李鴻章,在陳述了降將們所提的要求後,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把這八個人殺掉。




李鴻章起初有些驚愕,反對這樣做,他認為自古有「殺降不祥」的說法,而且如此做是自己樹敵,會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失去幻想,死心塌地的抵抗到底。




不料,程學啟卻反應激烈,認為投降的太平軍多出清軍幾倍,並沒有心服。不殺掉為首的,與他們分城而處,一旦生變,十分危險。他竟然脫下頭上的官帽扔給李鴻章,表示要與李鴻章訣別。





電影投名狀里,就還原了「蘇州殺降」這一幕




這下弄得李鴻章也疑心重重起來,聯想到其弟在太倉的遭遇,不禁不寒而慄。最後在程學啟反覆勸說下,李鴻章同意設計處死這八個降將。








04




第二天,李鴻章設下宴席,邀請郜永寬等人赴宴。接到邀請,八王欣然前往,卻不知他們要赴的是一場奪命的鴻門宴。




郜永寬等八人騎馬來到婁門外的淮軍軍營中。謁見時,李鴻章對他們少不了一番勉勵。八人入席後不久,就有軍官進來遞交緊急公文。李鴻章隨即推託有公務退出,讓程學啟代為陪酒。




過了一會,有八個武弁,每人手捧一頂紅頂花翎的官帽,恭送到八王面前。八人不知是計,得意地站起身來,解去頭上的黃巾準備接受頂戴花翎。








這時手持官帽的八個武弁站在郜永寬等八人身邊,眾人都起身觀看。突然,八個武弁飛快地拔出腰刀,程學啟布置的伏兵也從幕後湧出。轉瞬之間,八王鮮血飛濺,人頭已經落在八個武弁手中。




接著蘇州城內一聲炮響,殺聲四起。程學啟帶隊進城,宣稱:八王詐降被誅,與城內降眾無關,反抗者殺無赦。




清軍大兵隨之蜂擁而入,挨家挨戶進行大搜捕,將八王的親信及彪悍官兵押解到雙塔寺的院中屠殺,同時縱容清軍在城中大肆搶劫。








英國人呤唎在《太平天國親歷記》中寫道:雙塔寺的「庭院約半英畝左右,地上浸透了人血,拋滿屍體的河道水帶紅色,地下三英尺深也浸染了鮮血」。究竟殺了多少降兵無從考證,有說是大約2萬多人。其餘數萬降兵分批遣散回家。






05




按說,不管對太平天國如何評價,殺降的舉動很不道義,也不光彩。古代就有秦將白起屠殺二十萬趙國戰俘,在歷史上倍受譴責的先例。




可是,清廷卻下旨表示支持李鴻章的殺降行為,說他 「所辦並無不合,甚為允協」。而即使以理學家自詡的曾國藩,竟然也為李鴻章殺降叫好,稱「此間近事,惟李少荃在蘇州殺降王八人最快人意」。




至於對殺降一事最為起勁的程學啟,事後有人責備他,說你也是降將,為何如此荼毒?程學啟卻聲稱:「殺降負盟,為國無私,此心可質鬼神。」








程學啟因為攻取蘇州有功,被朝廷授一品封典騎尉世職,賞穿黃馬褂。不過第二年,程學啟在攻打湖州時被子彈打中太陽穴,後因傷重而死,下場可悲,也算是報應。




不過,此時卻有一個人不幹了,那就是在陽澄湖上談判投降時作為擔保人的洋鬼子戈登。戈登對殺降的籌劃並不知情。當初聽說慕王譚紹光被殺,他還表示深感可惜。




郜永寬的家人躲過屠殺,逃到戈登那裡跪求保護,郜永寬的義子哭訴其父被殺。戈登親眼見到被砍倒的八具無頭屍體時,才知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頓時怒火中燒。








他責罵李鴻章背信棄義,是蓄謀而為。而且認為自己為太平軍作保,深受欺騙和侮辱。




戈登竟然提著槍去李鴻章營中,要逮捕這個巡撫。李鴻章當然是避而不見,戈登向李的坐椅連放數槍,悻悻而去。




戈登看來不懂也不屑兵不厭詐的道理,在他看來,如此說話不算數,壞了西方的契約精神。因為戈登是擔保人,這個失信事件嚴重損壞了他的聲譽。




戈登找不到李鴻章,於是留下了一份最後通牒,聲稱要求李鴻章辭職,不然他要率領常勝軍攻打淮軍,把蘇州還給太平軍。他帶著常勝軍返回崑山的駐地後,給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寫信,要求英國政府進行干預。








李鴻章見遇上這麼個難纏的傢伙,也有些慌了手腳。他急忙向在中國頗有影響的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求援,請他代為調解。同時奏請朝廷獎勵戈登的常勝軍7萬兩白銀。




最後,戈登要求李鴻章發了一個文告,說明殺降時「戈總兵已調隊回崑山,無從晤商,亦無由獲知,實與該總兵無涉」。




一場風波才算平息。後來隨著清軍攻克常州,太平軍土崩瓦解,大勢已去。常勝軍也在崑山解散。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認為,李鴻章「殺降已為君子所不取,況降而先有約,且有保人耶?故此舉有三罪焉:殺降背公理一也,負約食言二也,欺戈登負友人三也」。








因此,李鴻章雖說一生爭議無數,然而連外國人都看不下去的一件蠢事,非「蘇州殺降」莫屬。






=THE END=






關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鐘,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和黑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眠眠冰室 的精彩文章:

「你為什麼不合群?」「因為,我太優秀了。」
80年前的卡廷森林裡,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慘案?

TAG:眠眠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