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層無法吸引優秀醫療人才,問題癥結在哪?

基層無法吸引優秀醫療人才,問題癥結在哪?

「未來中華民族的健康,如果不放到一流醫學人才手裡,大家放心嗎?」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大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的發問,戳中了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對當下醫療人才缺乏的憂心,也引發了輿論的熱議。

這樣一個刺眼的問題,緣於原衛計委提供的一組數據。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衛生人員總數為1117.3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45萬人,衛生管理人員272萬人。在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結構中,本科以上學歷佔32.2%,大專39.3%,中專26.5%,等於和小於高中學歷2%。另有專家指出,過去10年,中國培養的醫學院校畢業生約達500萬人,畢業後進入醫療領域,從事醫療技術工作的僅有約13萬人/年,流失的醫學畢業生大部分流入到醫藥行業,約有80%的醫藥代表來自醫學院校的相關醫學系畢業生。

而依據日常生活體驗,作為一門職業,近幾年來醫療行業對青年的吸引力呈顯著下降的趨勢。一位專家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醫學工作者的孩子願意學醫且攻讀醫學相關科系的僅有8%,其中出於自願的是6%,「北京市一流的高中畢業生,基本選擇經濟等專業。」

提出上述問題的劉玉村,支持、鼓勵兒子做了一名外科醫生。但在參與討論的專家們看來,這樣的個案顯然不具備代表性,因為假若捫心自問「在座各位,還有多少人願意讓孩子學醫」,儘管都在醫療領域深耕多年,對醫療行業充滿了摯愛,但誰也不敢給出樂觀的答案。

「未來中華民族的健康,如果不放到一流醫學人才手裡,大家放心嗎?」「還有多少人願意讓孩子學醫?」……揭示的其實是一個問題:醫生的職業成就感欠佳,導致醫療行業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附力。

怎樣才能提升醫生職業的社會成就感?收入不是唯一重要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一提到收入,目光習慣盯著三甲醫院的人們也許會覺得詫異,因為那裡的醫生的收入並不低,但中國大量的醫生不是在三甲而是紮根於基層。基層醫生的待遇如何呢?一位教授透露,好多學生是農村出來的,家庭負擔重,回基層的待遇甚至負擔不起他的學習成本。

讓基層醫生獲得體面的收入,不僅僅與醫生個人及其家庭有關。按照最新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改革的背後實為「大健康」理念的凸顯。而從過去單純重視治病轉到現在的「大健康」,肯定不能只盯住三甲醫院,必須全力做好「強基層」的功夫。人們判斷醫改成績時說,醫改是否成功,就看基層強不強,這句話無疑大有道理。

回溯一下,近年來醫改探索出了許多好的經驗,但這些探索中無論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社區醫生,哪一項不是與基層緊密相聯?如果基層無法吸引優秀的醫療人才,如果沒有基層醫生在滿懷職業成就感之後的熱情參與,這些前景光明的探索又如何能夠持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健康」理念在公眾之中日漸流行是一種必然,毫無疑問,基層醫生在這一趨勢之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醫藥衛生界別的代表委員們憂心忡忡,也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這一格局,所以才會發出「聚人才」、「強基層」的呼籲。

如何聚人才、強基層,從中央到地方,近年來並不乏實際動作。廣東省在《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努力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改善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條件和設施,並推動專家、名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診療服務或到基層開辦醫生工作室;國務院《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則明確,將從教育培養、使用激勵等方面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激勵機制,為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可靠的全科醫學人才支撐。李克強總理更多次強調,要改革薪酬分配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而隨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建,有理由相信,今後還會出台更多更有力的舉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啤酒瓜子收下腳…」列車售貨員有的收入挺高,有人被酒瓶砸頭流血
第14批青年千人計劃公布,3名「90後」入選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