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一說互聯網的現階段發展

說一說互聯網的現階段發展

對於互聯網世界來說,20 年前開始布局,10 年前開始中盤,到現在也進入到了官子階段。

以下套用圍棋中「目」的概念,把一些相關的、不相關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

第一目:微信外的新生態流量

現在出去聊天,但凡面對創業者,我都會真誠地給對方兩個建議:第一就是上面所說的注意微信生態流量,第二就是注意一些僅次於微信的新流量平台,比如抖音、快手、內涵段子、鬥魚、熊貓TV等等。

你會發現這些新流量平台,基本分成了頭條系和騰訊系,百度基本消失了(好在還有個愛奇藝?),阿里也沒什麼(感覺重點在布局線下?),此外就是網易、陌陌、微博等幾家。

前面這兩目,如果你在創業,卻還沒有關注,那幾個月內就很可能會被做得好的對手超過(就像拼多多之於阿里一樣如鯁在喉)。

同樣,也因為前面這兩目,可以看到頭條與騰訊一樣處於官子階段。頭條買買買,因此而來。而騰訊與阿里在線下流量或四線至六線城市的競爭狀態也是如此。

誰能占更多的流量、誰能有更高的流量變現效率,誰就能在官子階段做的更大。

所有的線上流量並沒有本質差別,都是收割或被收割的命運。

第二目:微信流量

我們寫過很多次,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就是一個人們尋找流量、尋找增量的過程。

如果說去年的一大主題是新零售,也就是線下流量,那麼今年的一大主題就是微信生態流量。如果到了今天,還有任何一家公司不注意微信生態流量,那就好像幾年前不注重移動流量一樣,是犯下大錯。

這其中有兩點主要的原因:

1. 淘寶大不大?整個淘體系月活在 6 億左右,很大。但整個微信的月活在 9 億~10 億量級,中間的 3 億差量從何而來?「微信即互聯網」這樣的說法會在今年更加普遍。

2. 社交關係恐不恐怖?一二度人脈關係直接帶來的是最高的留存及在線時長、最快的傳播、最高效的信任轉化。

所以,你可以想像,20 年前的人創業,面對的可能是幾百萬散落各地的網民。而今天的人創業,面對的是十億集中的自帶社交關係的用戶。

這就是「微信即互聯網」。

第三目:去中心化

因為新流量生態的崛起,因為底層基礎設施(尤其是社交關係帶來的垂直人群)愈加完善,所以去中心化會有一大波機會出現。

微信中會有,而且已經有很多,頭條系、騰訊系或其他的也都會有。

但問題有兩個:

1. 不管是小程序還是別的什麼東西,哪怕流量漲得再快,都只是一是種玩法,是一種獲取流量的方式,最終要看的還是落地場景。這也和過去幾十年的商業本質一樣,沒有什麼變化。

2. 所謂的去中心化就是不存在一家獨大,也不存在某一家能做成很大的公司。所以哪怕在區塊鏈領域裡也一樣,只要有巨頭,就說明不是去中心化。而這又和人或企業所追求的相悖。

微信自然希望下面的體系是去中心化的,因為這些去中心化的事物都建立在中心化的微信上。但微信上的這些公司又有哪家不希望中心化?如何從微信體系中走出,又如何處理與騰訊的關係,在公司長大的路上就變得極其重要。

第四目:傳統行業與工業升級

什麼是創新?

我現在發現,很多時候創新就是讓人能通過各種方式,去避開原有的監管,從而快速發展和盈利。比如,幣圈就是避開了監管的傳銷。

當創新少了以後,不管是消費、新零售,還是工業升級,都會成為被投資的標的,但都很難享受指數級的增長了。

企業自身發展和投資回報都會越來越向傳統形態靠攏。

縱觀傳統行業的崛起,大多巨頭走的都是一條資本運作的道路,不斷地收購兼并,最終成為大而不倒的品牌。

所以,我始終認為 buyout 的空間會越來越大,未來在國內越有錢能玩的東西就越多,就越不用也不應該局限在早期一級市場。

這些玩法其實古往今來一直都有,但這對於本來就「投機」意味更濃的 VC 行業,和本來就奔著「投機」而來的一些個人來說,都會是比較痛苦的。

第五目:區塊鏈

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是機會出來了以後被創投圈的人發掘,還是創投圈的人抱著必須要有東西看的心態去捧紅一個領域。這個前因後果的關係,實在很難尋覓。

區塊鏈其實就成了現在這個官子階段很多人的期許之地。大家希望這裡能有更多的機會,不管是價值投資還是投機,都希望能在其中參一腳。

總體共識是,底層技術的可投資標的極少,但絕大多數的發幣還是一種投機。

最後,還是只能且行且珍惜。

巴菲特說過,要學會等待,不出手往往是件更難的事,但也決定了最終的投資回報。這輪的官子階段到了尾聲,已經入局的人焦慮地等待下一盤開局,而還沒入局的人就暫且旁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