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角獸進化之鑒

獨角獸進化之鑒

每個獨角獸的成功都有著獨特的決定性因素,其成長軌跡不可複製,但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通過深入剖析獨角獸企業的核心商業價值和品牌價值,及其創新和變革的發展路徑,總能尋得一些共通之處,為正在謀求變革的行業顛覆者和創新者們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發。

文 | 本刊記者 錢玉娟 張樂 薛靖東

在西方神話里,獨角獸是一種瑞獸,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時它才會現於雲端,所以被視為美好的象徵。而今,人們用「獨角獸企業」來形容各行業中發展勢頭一片大好的創新企業,使之成為新叢林時代被熱烈追捧的王者。

關於獨角獸企業,見諸媒體報端的介紹各色各樣,而究其現實發展,有些扶搖直上,有的不是消亡便是蛻變,有些企業的成長過程也因坎坷而被輿論平添了些許傳奇色彩。

如今身處信息洪流中的我們,面對繁衍速率像兔子、估值深不可測的獨角獸企業,越來越難以分辨其真實價值或未來可能。甚至有觀點認為,獨角獸企業的出現,成為了近十年來全球經濟的新現象,而它們的生存危機在近來更是熱門話題。

近來市場開始密切關注各大獨角獸企業,這與中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創新在中國

美國著名投資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將私募和公開市場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做出分類,並將這些公司稱為「獨角獸」。儘管Lee描繪的是一個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情形,但隨著創業淘金熱再次升溫,「獨角獸」逐漸成為人們關注與討論的焦點,這隻瑞獸也迅速從矽谷飛到了中國。

五年前的中國,恰逢互聯網衝擊各行各業,不僅有傳統經濟與互聯網進行嫁接,新經濟領域也在大力尋求創新,期間不少創業者創造出了不同於現有經濟模式的新品類。彼時,與「獨角獸」同樣盛極一時的還有「風口」、「顛覆」等關鍵詞,而那些敢於創新的獨角獸公司紛紛登台扮演起「顛覆者」的角色。

從團購、O2O到共享出行、辦公空間,再到自2017年起點燃全民熱情的直播、無人零售,一些初創企業踏准風口,獲得巨額融資順勢而上,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行業領頭羊,估值達到獨角獸或者准獨角獸級別。

據美國數據分析公司PitchBook日前發布的企業名單顯示,2017年全球共有57家初創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在此次獨角獸企業新增名錄中,美國企業上榜數量最多,有31家,佔比高達54%;其次便是中國,共有16家來自中國大陸,2家來自中國香港。

再就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報告可知,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整體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其中,來自於互聯網服務及電子商務行業的獨角獸最多,共有22家企業上榜,在14個行業中並列第一。

對中美諸多獨角獸企業進行深入調查,《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發現了其中的共同特徵:一是大多具有鮮明的「移動互聯」基因,再者便是都具有顯著的「平台」功能。特別是分享經濟、平台經濟、智能經濟等成為獨角獸企業爆發的熱門領域。

尤為需要提及的是分享經濟,通過挖掘閑置資源的經濟價值,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催生出的新商業模式,當前已經在出行分享、空間分享、美食分享、金融分享、服務分享、通信分享等垂直細分領域聚集了大量的潛在企業。

共享辦公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優客工場的創始人毛大慶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在創業之初便反覆思考著一個問題:「共享辦公存在的最大意義,到底應該是以用戶的辦公體驗為主導,還是以入駐企業的便捷性和成本壓縮為主導?」

過去一年,在不斷進行著的場地擴張中,在一個又一個充滿個性化、同時又深度植入了優客工場創新基因的新場地摸索中,毛大慶對那個問題也有了初級的答案。

總估值接近110億元人 民幣的優客工場成為共 享辦公領域的獨角獸, 據預測,未來五年共享 辦公行業將迎來紅利爆 發期,有望湧現出一批 獨角獸公司。

「共享辦公在中國走到今天,桌子之外的產業賦能和創新性升級已經勢在必行。」據毛大慶介紹,目前優客工場在全球35座城市擁有超過120個辦公空間,會員看重的不再是一張桌子,「桌子僅僅是一個起點,從一張桌子開始,我們有太多要做的事。」他認為優客工場的發展邏輯是基於一個更恆久的主題——「未來商業的唯一出口就是智能商業,同樣,未來辦公室的唯一可能性便是智慧化。」

毛大慶坦言,「這個答案還不算完美,但會隨著優客工場逐步在多維度上進行內容增補,從而最終找到一個理想的答案。」從最初致力於成為一個跨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企業服務平台,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優客工場這個大平台上,已經聚集了數千家創新型企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一個匯聚萬家企業的超級平台。」

在對發展趨勢滿懷憧憬的同時,毛大慶也深知隨時面臨的變化:優客工場的盈利模式將在原有純租賃的基礎上拓展出更多的服務品類,商業模式也將因此發生整體躍遷。

確實如此,在互聯網時代,獨角獸企業的商業模式革新與企業效率優化不僅在加快,也倍受市場關注。有研究顯示,獨角獸公司的成長周期平均為5.5年,但像優客工場這樣的科技企業,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便躋身獨角獸之列,其高達110億的估值甚至已經超越了獨角獸最基礎的定義。

優客工場的成長速度著實令人驚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獨角獸們的養成時長已經大大縮短。

選對賽道很重要

獨角獸的成長要有最優質的養分來源,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神獸的它要不斷奔跑,廣泛交遊,於廣闊天地中拓展疆界。

在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是獨角獸公司的聚居地,涉及領域包括交通出行、金融、物聯網、電商等。有業內分析人士總結出了它們具備的共同點:如科技創新是企業成長不可或缺的「催化劑」;搭夥創業成主流,3人及以上的創始團隊相當多見等。

澳盈資本創始合伙人肖毅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採訪時認為,造就一隻優秀的「獨角獸」,最重要的是看創始團隊的基因,其次是生長環境,最後需要碰到獨具慧眼的伯樂。

首先,創始人、創始團隊的基因,是能否成為「獨角獸」的關鍵因素。「一個企業從天使階段一路走來,是從創始團隊到數據的過程。」在肖毅看來,團隊的凝聚力和「是不是想all in創業」的決心,以及創業者自身是否已經考慮清楚了創業方向,以上這些創業初期的主觀因素舉足輕重。

企業能否成為獨角獸,肖毅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認為創業基因很重要,後期才會比較重視數據層面的實力。「企業最先是靠團隊的精英含量和理念等吸引天使投資進入,歷經發展後,資方對其的判斷將建立在數據模型的基礎上,這個模型包括了其成本、盈利、趨勢方向、用戶規模等多方面的數據。」

其次,成長環境是「獨角獸」能否迅速成長的關鍵,這也由其奔跑的賽道所決定。

雖然中國這些獨角獸公司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其前期的成功經歷卻大都有相似之處,即需要應對的商業挑戰是其堅持的商業邏輯是否走得通。

從「千團大戰」中倖存並成功轉型進入出行市場的宋中傑,談及創立嘀嗒拼車的經歷時指出,「最初以順路拼車業務切入移動出行領域,是因為我們率先看到了市場需求的缺口。」

與滴滴開闢計程車和快車業務,易到專註專車業務不同,嘀嗒通過順風車業務優先解決了通勤高峰期間的運力問題,讓其自身在誕生初期發展很快,經過一年時間便將用戶積累到一定規模,這個階段被宋中傑視為「驗證出行領域市場體量及增量的過程。」至今他都為團隊能經歷這個過程倍感欣慰。

期間,拼車市場上也有不少競品被市場淘汰,這也進一步表明「這個市場需求一直存在,只是規模化供給遠未實現。」回看嘀嗒在拼車市場的成績單,宋中傑也建議,創新企業在進入市場前期需要認真分析自身團隊的技術基因,在需要且能做的行業領域找到市場需求缺口,才能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進而帶動用戶規模增長,並使自身的估值不斷攀升。

另外,「游泳池裡裝不下大象。」這句西方諺語恰能充分表明,當下只有在一個行業、人群足夠寬廣的領域裡面,才能跑出一隻「獨角獸」來。

「其實從很早以前,我就持續關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在辦公場景內的應用,未來幾年,我依然會持續對這一領域給予高度關注。」像毛大慶在優客工場產品升級過程中所提到的,共享辦公的未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智慧化辦公,但智慧化辦公依託的創新技術核心,則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

要知道,這不僅是當下科技領域創業者們競相湧入的賽道,同樣是風險投資機構紛紛尋找投資機遇的方向。

伯樂與千里馬

「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對於獨角獸企業而言,能發現它的「伯樂」便是優秀的風險投資基金和股權私募基金。如果投資者還能夠在獨角獸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及時予以指導,「扶上馬送一程」,那這隻「獨角獸」便能有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

科技的進步是脈衝式的,移動互聯網只是科技發展進程中一個大的脈衝,期間誕生了非常多的優秀企業。但是,「從更高維度和視角來動態地看問題,下個脈衝是什麼?企業是否有能成為獨角獸的機會?」招商局創新投資總經理呂克儉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採訪時指出,創新企業只把注意力放在突破現有框架存量的博弈上,不如去尋找新的科技創新帶來的機會,探究增量市場。

「前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帶來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但自2017年起市場的主邏輯線不僅缺乏一致認可,且不再清晰,VC更多分散尋找一些主題性的投資機會。」呂克儉強調,對過去一年投資市場的具體情況分析可知,人工智慧(AI)在視覺及語言交互方面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越,儘管市場也在等待AI技術帶來革命性的突破,並實現真正的商用落地,但可以預見的是,AI必將成為下一波科技創新脈衝的主要推動力量。

對此,他建議科技創新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們應對兩個方面加以重視,首先是護城河的構建,其次是企業自身持續的進步或者進化。

「護城河的構建是存量邏輯。」呂克儉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企業的現有業務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和盈利能力,通過構建寬闊的護城河,可以防止競爭對手侵蝕;「而企業的進步或者進化則是增量邏輯。」毋庸置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甚至AI讓如今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扁平化,新型企業的邊界愈發模糊。「我認為,獨角獸企業只有具備了持續的進化能力,才能不斷拓展其商業布局的邊界。」

肖毅也表示,獨角獸企業具備迅速成長和邊界擴張的特徵,任何獨角獸在相關領域做到天花板後,一定會去拓展別的領域,此時拓展其他領域的能力就尤為重要。「如何擴大邊界滲透到其他領域,能否突破行業壁壘和技術壁壘,是每一個獨角獸需要思考的問題。」

除卻致力於現有存量的增加,獨角獸企業還應注重質的提升。基岩資本副總裁杜坤指出,很多獨角獸在質量挖掘和提升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和美國的獨角獸大多存在於互聯網行業,互聯網行業本身高速迭代,非獨角獸企業的迭代速度高於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作為每個細分領域的龍頭,有更多的資源和義務利用自身優勢去主動拓展行業的邊界,去觸碰更多的發展可能,這應該是獨角獸防範風險、保持『常青』的方式。」

「高估值」與「C輪死」魔咒

中國的獨角獸公司高度集中,大部分都聚集在北上廣深杭這五個創業及融資火熱的一線城市。加之科技創新潮流的有力推動,和國內互聯網創業熱潮的激勵,獨角獸企業的崛起之勢愈發加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相關報道傳出,某某公司獲得1億美金或2億美金巨額融資,不僅讓我國獨角獸公司的陣營得以充盈,更不斷刷新著創投市場的記錄。

從2011年開始,中國國內陸續誕生了一批優秀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經過三四年的高速發展之後,用戶規模普遍過億,這些移動互聯網公司多數還沒有上市,但都至少經過了三輪以上融資,而能夠走到C輪或D輪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已經在大浪淘沙當中倖存了下來,基本上都是比較優秀的公司,而這時估值達到10億美金以上都比較正常。

但在創業變重的年代,邁入10億美金俱樂部已經無法代表「企業絕對安全」,獨角獸企業的生存危機仍然潛在。有不少在初期嶄露頭角的獨角獸企業,當其高估值還在被廣為熱議之時,疏不知已經顯現出了頹勢。

可以數說的像興起於2013年的易到,在C輪融資之後,估值高達70億元人民幣,然而隨後的發展令人喟嘆,用戶流失、司機無法提現、平台標準資質等問題頻頻被詬病,2017年4月起,市場上也不斷有「易到消失了」、「再見,易到」等言論發出。

步入2018年,在韜蘊資本CEO溫曉東入主易到後,關於新一輪融資及戰略調整的消息一經發出,業內對易到的未來發展予以關注。對此《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也向易到方面求證,儘管未得到相關解釋,但值得關注的是,日前易到高調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廣告屏上,似乎釋放出了重回市場的信號:海報進一步表明了其或將提供境外無人駕駛服務。就其具體的發展戰略,業內都在予以關注。但目前來看,易到這隻出行領域曾經的「獨角獸」,與現今的「獨角獸陣營」間相距甚遠。

越來越多缺乏清晰商業模 式、依賴燒錢短期營銷的科 技互聯網平台及創業團隊開 始倒下,甚至部分融資過億 的獨角獸公司也難逃「C輪 死」魔咒,讓投資機構對科 技領域創業的態度發生著轉 變。

不少走下神壇的獨角獸,早前在C輪或D輪融資中都有超億元級別的投資進入,但此後的發展趨於平緩。對此,肖毅表示,獨角獸企業發展到這一階段時,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使創始團隊對企業一線的需求反饋滯後;企業不再依靠早期的口碑傳播,而通過廣告和與大企業合作等渠道,獲客成本、銷售成本也會增加。

「處於C、D輪融資的公司,如果獲客成本把控不好,或者存在和其類似的競爭對手,市場擴張會很慢,進而市場份額萎縮。公司擴大後會面臨不能覆蓋每一個初始客戶,這樣存在衝突時如果處理不好市場、宣傳和客戶三者的關係,到了C、D輪之後就會發展停滯。」肖毅說。

杜坤也進一步表示,不少獨角獸企業在早期融資時透支了自己的發展潛力和行業空間,後期在發展空間有限,又要維持估值的重壓下,便開始挖掘新的概念,選擇和市場熱點的共享經濟、AI、區塊鏈等概念相結合,但沒有實際業務支撐,很容易走下坡路。「企業要追求估值和自身價值的匹配,不能偏離太多,否則終將走下神壇。」他認為,企業更應該追求自身長期的競爭力。

談及企業對「估值」的重視,毛大慶指出,「估值代表著投資人對於企業價值的認可,但更多的則是對於企業未來發展模式和規模可能達到水平的期許。」像優客工場在快速擴張布局發展的同時,更看重在運營過程中構建起的一整套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化場景。他就此建議創業企業,對於自身的估值水平要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

突破自身瓶頸

「可持續化」是任何企業憧憬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呂克儉看來,當一家公司進入獨角獸階段之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中型企業,「其業務模式和增長戰略也將面臨全新的挑戰」。

當然,不同的行業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呂克儉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像那些天花板較低的行業,成為獨角獸時的市場份額已經較高,一旦過了最黃金的成長期,其未來發展必然趨緩;而某些護城河不深的行業,即使通過資本的助力短時間內成為了獨角獸,也會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或者行業競爭持續激烈,發展趨勢瞬時下滑甚至面臨被市場淘汰。

「投資人都在算賬,特別是後期投資中的單筆投資回報率要低於中早期投資,而對項目失敗的容忍率也變得更低了。」呂克儉分析指出,這也是很多曾經身在獨角獸之列的企業在幾輪高融資、大發展後難以避免會步入的怪圈。

畢竟在創業的世界裡,贏家總為少數,失敗卻是常有。獨角獸們作為科技鏈上最頂端的部分,從高估值狀態一旦跌落,其失敗或可能為整個行業帶來地震。「一個企業業務發展勢頭足夠好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掩蓋管理的問題。」這個眾所周知的規律在獨角獸企業間進一步被佐證。

「很多獨角獸企業疏於內部管理,沒有一個合理的管理架構,只會在奔跑的過程中跑散。」在杜坤看來,在此過程中,很多創始人從起初只想做一個好產品,到既要思考背後的商業邏輯,又要把控市場及人員的高速擴張,其中的困惑往往會發展成為企業未來最大的黑洞。

更為實際的是,一些獨角獸公司也備受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難題困擾。初期以創新模式獲得規模用戶的獨角獸公司,在估值達到中型體量之後,用戶增長也逐漸放緩,這時最需要嚴肅考慮的便是營收問題,但他們的商業化能力卻在此階段拖了後腿,加之一些巨頭入場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創收困難。

在中國經濟整體向好的大環境下,目前已經成型的獨角獸在市場規模、人口密度、核心技術創新等方面已經累 積了一定的優勢,並在各自專場領域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爾街日報》曾就全球60家獨角獸公司的利潤營收加以統計,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利潤總和居然是零。這不禁意味著,大多數公司儘管市場為其加冕了「獨角獸」稱號,卻並不具備產生穩定增長營收,推動估值繼續增長,帶動業務持續發展的能力。

如此後動力不足,足以讓獨角獸企業的發展遭遇急剎車,加之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讓獨角獸們更感受到了絲絲寒意。自2017年以來,無論是中國還是矽谷,面向成長型公司的風險投資都趨於理性,過去幾年估值瘋狂增長的獨角獸們或多或少遇到了像融資困難、估值回調等一系列問題。

在市場的正常調節下,企業自身瓶頸問題的突破或影響其未來發展。一家企業從早期的天使輪投資到私募股權投資階段,再發展成獨角獸,現有客戶量、客戶信息及相關數據分析自然成為了企業自身的「護城河」,肖毅則認為,在保證現有業務量不下滑的同時,獨角獸企業如何在行業內樹立起自身更高的「護城河」是重中之重。

當然,「凡事都有一個參照物和指標,所謂臨界點,也是基於存量水平的判斷與預測。」在毛大慶看來,當商業模式在一個良性運轉的水平上實現自我迭代與整體躍遷之後,企業邁向「常青」化發展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他認為,「企業發展風險的防範,會在自我平衡中變得更加簡單。」

大象群里跳舞

美國科技博客VentureBeat曾就國外表現最糟糕的獨角獸加以盤點,撰文還指出了它們與中國獨角獸公司的相同點是,獨角獸們衰落的原因總的可以概括到產品創新、公司管理、創始團隊及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但最大的不同是,國外獨角獸公司基本上不會與互聯網巨頭存在「血緣」關係。

VC們無不希望自己相中的是下一個獨角獸,而創業者也希望能在各自的領域以獨角獸自居。但從虎嗅發布的《中國互聯網10億美元俱樂部公司全名單中,一半都有BAT血統》的文章可見,與這些獨角獸們同時爭搶市場的還有那些已經佔據大多市場空間的「大象」們。

換個角度思考,幾乎每家互聯網巨頭都曾經是獨角獸:谷歌、Facebook、亞馬遜、Uber,不勝枚舉。他們都經歷了從小型創業公司急劇增長為中型獨角獸公司再升華到互聯網巨頭的歷程。

一家創業公司成為獨角獸之後,是繼續升級成為巨頭公司,還是守住自己的原有市場,或是在激烈競爭下逐漸衰落,取決於行業背景、產品戰略、營收模式、公司治理等諸多因素。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獨角獸公司也都想成為「下一個BAT」,其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

從一些獨角獸公司的發展可以看出,其創新或多或少藉助了資本力量,通過補貼等迅速佔領市場,在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後憑藉壟斷賺取高額利潤;有的甚至在沒有形成壟斷之時,不惜涸澤而漁。正因為以上諸多情況,讓不少獨角獸公司還未壯大就先衰敗了。

有些獨角獸之所以能雄踞一方市場,並非因為其為行業帶來多少顛覆,它們的成功在於探索開發細分市場,進而帶動起了用戶需求。一旦像谷歌、微軟、百度、阿里等國內外巨頭耐心等待或反應過來後,將更雄厚的實力投入戰場爭奪起用戶來,給獨角獸們帶來的衝擊則十分顯著。

頗具挑戰的是,這些巨頭的產品或是預裝或是深度整合在他們擁有海量用戶的平台中,很多產品更是跨平台的。換句話說,獨角獸公司的先發產品面臨的挑戰不是單個產品本身,而是科技巨頭的龐大整體平台優勢。而且,這些市場局勢並沒有塵埃落定,用戶的使用習慣還沒有根深蒂固,更換產品的成本也不是太高,拋棄獨角獸選擇巨頭產品相對而言並不困難。

從行業領域來看,「獨角獸」 公司主要集中企業服務領 域、共享出行、醫療科技與服 務、 金融科技、網路社交、游 戲和體育行業等領域。

內外雙重衝擊下,使得獨角獸公司很難獲得能夠支撐自己估值的營收,特別是在用戶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即便產品曾經穩佔市場,但對在巨頭衝擊的夾縫中生存著的獨角獸而言,營收依然是頭疼之事。

繼續生存的前提是他們能夠維持足夠的營收能力。雖然繼續融資會遭遇困難,但隨著估值不可避免下滑,不少獨角獸企業選擇上市來實現持續發展,另外出售給巨頭是大多數獨角獸最實際的命運。

像在由餓了么、百度、美團組成的外賣平台「三足鼎立」格局中,自前兩者合併以來,餓了么和美團的「兩雄爭霸」背後,實際上是阿里與騰訊的全方位競爭。加之日前阿里收購餓了么一事塵埃落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不僅是阿里對騰訊的進一步挾制,同時餓了么這個外賣領域的獨角獸,其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不過,進入巨頭陣營之後,獨角獸是繼續獨立發展保持增長,還是被吞噬後逐漸消失,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矽谷的歷史上就有太多獨角獸在被巨頭吞併後日益衰微,乃至徹底消失的現象,雅虎就是其中個例。

相比之下,回歸國內市場來看,像優酷土豆、大眾點評這些在巨頭陣營中,獲得更多資源的同時,仍能保持獨立運營,業績也在繼續高速增長的不失為可借鑒的成功範例。

一家創業公司達到獨角獸級別之後,是繼續增長突破還是遭遇增長困境,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們所在的市場空間,是否活在科技巨頭的夾縫之中。

「中國市場很大,巨頭企業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創始人在商業計劃里抓住巨頭遺漏或者薄弱的地方,抓住可能蘊藏著的新市場機遇。」肖毅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每個細分市場的天花板都很高,而獨角獸公司已經越過了此前容易夭折的初期競爭,達到了中型公司級別之後,徹底死去的可能性不大。「只要與巨頭產品存在顯著差距,獨角獸們依然可以保持足夠的市場和用戶,在巨頭圍繞中做一家小而美的精品公司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信息雜誌 的精彩文章:

創投二十年:砥礪前行 創新加速
2018,房企還能持續狂歡嗎?

TAG:中國經濟信息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