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漢置縣始末:韓信死了,范目、張良不辭而別,劉邦怕了?

安漢置縣始末:韓信死了,范目、張良不辭而別,劉邦怕了?

原標題:安漢置縣始末:韓信死了,范目、張良不辭而別,劉邦怕了?


文/李蓬



(紀信)


【作者簡介】李蓬,財政學學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業餘小說故事寫手、影視編劇。「70後」南充市國家稅務系統的一名工作者,20多年來,創作的文學作品數百萬字,在全國近60多家以上的報刊雜誌發表過文章。2013年經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武俠故事集《溫柔陷阱》,被列入「中國好故事」;2016年敦煌出版社出版武俠故事集《龍虎鬥巴蜀》等;創作並編劇的一部以扶貧攻堅為背景的電影《縣長當村官》已全線上影。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紀信將軍故里紀念活動)


(一)韓信死了,范目、張良不辭而別


劉邦建立大漢政權之後,起初根基未穩,他最擔心韓信起平造反。後來與呂后用計殺死韓信,再趁機作出取消異姓王的決定。


可是沒過幾天,先是張良不辭而別,接著是曾利用巴象鼓舞助他打敗項羽的范目請求告辭。劉邦不願范目離開,便用封他為三侯相誘。但范目去意已決。蕭何覺得巴人習俗與北方不同,擔心日久生變,也勸劉邦不如放他們走。



(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


范目走後不久,長安便傳出謠言,說劉邦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自己得了天下,不是屠殺功臣,就是逼走人家。便連朝廷上下也是傳言紛紛,甚至有人請求辭官,因為他們也看到范目回歸故鄉比留在長安更為有利。


但是大漢剛剛建立,百廢待興,許多事情都得有人去做,而一個朝代初創時最大的難題就是「領導幹部」稀缺問題。若是大家都走了,他劉邦還不當真成了「孤家寡人」?劉邦當然不同意放這些人走,大臣們於是天天跑去纏他,劉邦就只好天天做這些大臣們的工作。


(劉邦和張良)


(二)找個已死的人做榜樣


時間久了,他也感到心煩。有次他找到蕭何,要蕭何想一個萬全之策,好讓天下人都服他。蕭何想了想說:「現在就只有讓大家樹立一種意識,讓他們真正感覺到陛下能夠做到富貴共享,值得他們去拚命。」


君臣二人反覆商量,最後準備選一個忠義之輩,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以表示劉邦重視大家的功勞。可是劉邦不放心這些大臣,想來想去,就想到了一個已經死去的功臣,這種人反正也不怕他造反。


這人就是紀信。



(乘王駕,冒死誘敵的紀信)


公元前204年,紀信甘當劉邦的替身被項羽用火活活燒死,劉邦也因而逃出項羽的包圍。劉邦樹立紀信的忠義形象,也完全說得過去。


那段時間,劉邦除在朝中廣泛宣傳紀信的忠義事迹外,還派使者到紀信的家鄉去找紀信的子侄輩,說是找到後便可以封他們的官。畢竟紀信的子侄輩沒打過仗,即使掌權也不用擔心他們造反。可是使者找來找去,就是沒能找到紀姓人家。


(紀信將軍廣場戰馬銅雕)


原來那個時候通訊不比現在這麼發達,先是農民起義軍造秦朝的反,接著楚漢相爭,打來打去,老百姓也給搞懵了,即使在大漢統一後也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紀信的子侄們見有官府的人找上門來,以為紀信犯了事要株連他們。雖然使者在不停地解釋,可他們就是不肯相信。


劉邦為之愁眉不展,覺得標兵沒有樹好,大臣們依然不會相信他。蕭何於是獻上一計,勸劉邦冊封紀信的故地。那樣一來,大臣們還不服氣?


一席話驚醒了夢中人,劉邦連連點頭表示讚許。隨後劉邦問蕭何,取什麼名好,蕭何便說紀信忠義為主,實有安漢之功,不如就置紀信的故鄉為安漢縣。



(劉邦)


(三)為表彰紀信,建置安漢縣


很快地,安漢縣建置了。隨後,劉邦又派人四處召集那些不辭而別的老將領,但大家了解劉邦的為人,都不願意出來,有些人甚至躲進了深山隱居,根本不知所蹤。劉邦無奈,只好讓蕭何去召范目,讓他出來起帶頭作用。沒想范目說啥也不願意出來,還說自己已經上了年紀,守在巴山蜀水更親切一些。


劉邦雖然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好在范目臨走前留下了巴象鼓舞,也不擔心他會利用巴象鼓舞於朝廷統治不利。因為在過去,巴象鼓舞曾用於戰爭,一次是巴人用來助武王伐紂,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二次便是范目曾用來幫助劉邦打仗。之後,劉邦將之改為了宮廷舞,巴象鼓舞從此失去了剛猛態勢。


(巴象鼓舞)


(四)紀信的後人並沒有得到實惠


一直過了許久,忽然有一群安漢縣的老百姓來見劉邦。劉邦到底市井習氣慣了,在這之前他就曾跑到老家豐鎮,把那裡所有的老百姓都悉數遷至長安附近居住,之後還經常與老家的老百姓裹在一起。他聽說安漢縣的老百姓跑來找自己,還以為是自己重視功臣的高尚品質傳了過去呢,當即便笑咪咪地跑出來接見。


沒想這夥人都自稱是紀信的子侄,想劉邦封他們的官。劉邦問他們姓甚名誰,這夥人都說姓李,還說當年嘉陵江流域飽經戰亂,前幾年曾有兩次官兵找來。他們知道紀信是劉邦親信,以為是楚霸王要來追殺紀信的九族,便都改為了李姓。最近見那裡置為安漢縣,便猜想劉邦得了天下,於是找來了。



劉邦知道這些人確實是紀信的子侄輩無疑,但他心想已經樹立了紀信的「忠義」形象,可仍然沒人肯出來入仕,看來是做了無用功,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再封這些人的官,劉邦於是將他們趕了出去。好在劉邦倒也沒有就此撤去安漢縣的設置,其治所就設在嘉陵江畔,一直到隋文帝時才始改為南充。


有趣的是,王莽新朝時,忌諱該縣「安漢」,於是改為「安新」。但他的「新」並沒有安下去,各地都起來造反,後來公孫述佔據成都稱帝,他建立的國名叫「成」,倒也沒有將安漢改成「安成」。


直到公元45年,劉秀將巴蜀重新納入全國版圖,才將安新縣復改為安漢縣。


(劉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九龍母:出身豪強之家的婁昭君為何會喜歡上城門口執勤的窮軍士?
戰國四君子中哪一個是隔壁老王?使皇后懷孕,兒子成為繼位楚王

TAG:寫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