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個實驗告訴你,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機器一樣可以擁有

三個實驗告訴你,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機器一樣可以擁有

三個實驗告訴你,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機器一樣可以擁有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認為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在於人類的自由意志。然而,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機器是否可以擁有自由意志?這些問題始終是人們探討的熱點。

自由意志構成了人之所以為人,從而區別於機器的最後一道防線。遺憾的是,最新的科學表明,這一道防線可能早就不存在了。近年來一系列心理學實驗表明所謂的自我其實有兩個,一個稱為陳述型自我,一個稱為體驗自我;所謂的自由意志不過是陳述型自我給自己編的一個故事而已。通過目前的計算技術我們完全可以構造出一個自我模擬的自指機器,這種機器會表現得就「像」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系統,以至於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系統來定義所謂的「自我意識」。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意識問題有三個極其重要的實驗。

第一個是腦裂人實驗,它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頭腦中都住著兩個自我,一個負責決策,另一個負責解讀。人類的左腦和右腦是靠一種被稱為胼胝體的東西相連在一起的。但是有一種病人稱為「裂腦人」,他們腦袋中的那個連接裝置胼胝體被切開了,但他們還可以正常的生活。如果我們用一個中間的擋板把裂腦人左右兩眼的視野完全隔離開,這樣他的左眼只能看到左邊的畫,右眼只能看到右邊的。當我們呈現左邊為雪景右邊為雞爪的畫面給被試的時候,這兩種景象就分別映射到了右腦和左腦中。當擋板撤離後,左右腦都能看到對方的選擇了。這個時候實驗人員問被試,「你為什麼左手選擇鐵杴呢?」於是,左腦神奇地編了一個故事:「我選擇鐵杴是因為我要清理雞棚!」大量的實驗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的左右腦不僅表現得像兩個獨立的意識體,而且由於左腦具備一種編造故事的能力,它往往能夠把右腦的行為進行重新解讀。

第二個實驗是冰水挑戰實驗,這個實驗進一步揭示出這個陳述自我的性質,它會在一定條件下編纂故事。被試者將手放到很冷的冰水中一段時間。實驗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進行60秒,第二次進行90秒。但在第二次試驗進行到60秒的時候,實驗人員會偷偷注入了一些溫水,讓被試疼痛的感覺減輕一些,但是被試並不知情。在分別做完兩次試驗之後,實驗人員會問被試,如果必須重複實驗,你更希望重複哪一次的實驗。出乎意料的是,有80%的被試都選擇第二種,即長達90秒的實驗。我們的陳述自我有一種特性,它只對整個試驗過程中疼痛的最高值和最後一個時刻的疼痛值敏感,這就是所謂的「峰值-尾值定律」,並且會忽略體驗所持續的時間。所以,在第二個實驗中,由於最後30秒的體驗沒有那麼的痛苦,所以被試最終的選擇聽從了陳述自我的感受,認為第二個實驗更好受一些,儘管它讓被試受苦的時間更長也沒關係。這個實驗似乎還能夠解釋其它一些「痛並快樂」的現象。就比如女人生小孩據說是疼痛級別最高的一種經歷,但是當女人回憶生產那個瞬間的時候卻總是伴隨著溫馨和幸福。原因就在於在生完小孩的那個時刻所體會的幸福遠超過了過程中的痛苦。於是,陳述性自我選擇了過濾掉那些痛苦體驗,而記住了小生命出生的幸福。

第三個實驗是自主選擇實驗,前面的兩個實驗告訴我們,我們不僅每個人都是人格分裂者,而且大多我們意識到的體驗都不過是陳述性自我編撰的故事。那麼,在接下來要介紹的實驗中,我們更能深切的體會到,所謂的自主選擇、自由意志也不過是一種假象,很可能就是「陳述自我」用來哄騙自己而編纂的一個故事。實驗中,被試者手持一個按鈕,自主選擇任何一個時間按下這個按鈕,然後被試會通過盯住面前鐘錶上的秒針相應位置來報告做出決策的時間。於此同時,Libet通過腦電裝置來監測被試大腦活動的模式(預備電位),並根據這些模式來預測被試何時按下按鈕。整個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實驗的結果表明,科學家可以通過讀取大腦活動模式來提前預測被試是否按電鈕的決策,而且可以比被試報告的時間提前幾秒鐘。那麼這個做出按電鈕動作的自我就是體驗自我做出的,而負責報告按電鈕時間的自我就是陳述自我。科學家通過大腦電信號活動模式所做出的提前幾秒鐘的預測表明,我們實際上在自認為有意識地做出按電鈕這個動作之前就已經由體驗自我和身體把決策做出了。我們的意識,或陳述自我並沒有起到任何主導性作用,它只是被動地將這個按鈕動作進行了重新解釋,從而報告出了時間。

三個實驗告訴你,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機器一樣可以擁有

這個實驗最大的爭議點就在於,它從某種程度上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性。也就是說,我們並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可以由自我意識來決定、控制做出按電鈕的動作。

儘管我們對這一轉變很不情願,但卻不得不接受。因為,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其實我們人就是一個演算法機器,迄今為止,我們並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反面的證據說人的過程不能被演算法模擬。既然自由意志是幻覺,人不過是個演算法機器,那麼,機器和演算法本身為什麼不能具備意識呢?這不過就是一個雙系統,一套系統負責相對「機械」地解讀信息、作出決策;另一套系統則對這些決策進行解釋、表述。

按照這套標準,我們就會發現,只要一台機器具備了自我模擬的能力,它就具備了「意識」。什麼是這種自我模擬的能力呢?這就是指一台機器能夠在內部開一個虛擬機,並用這個虛擬機來模擬自己在任何一個時刻的運行。於是,這個模擬機就構成了前文所講的「敘述自我」,而其它的軟體部分就構成了前文所講的「體驗自我」或「執行自我」。由於這台機器可以在虛擬機中投射它自身以及所有的動作,所以它就具備了「自我覺知」的能力。從外界表象上來看,它可以表現得具有自我意識。這樣的機器能造出來嗎?答案是肯定的,計算理論早在二十世紀初就為這類機器的實現鋪平了道路。

三個實驗告訴你,自由意志不過是幻覺,機器一樣可以擁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在之輕 的精彩文章:

愛因斯坦遺憾犯錯也能誕生一門偉大理論,這就是大師
夜晚為什麼是黑的?原來竟和宇宙起源有關

TAG:存在之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