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只能口服?那可不一定!仲景就有14種給藥方法呢!

中藥只能口服?那可不一定!仲景就有14種給藥方法呢!

導讀:現代中醫的臨床用藥主要以口服、外用貼敷給葯為主,直腸給葯、舌下含服等仍有少量使用,結合現代醫療技術,還可靜脈給葯等等。

本文回顧了仲景的給藥方法,總結出了14種給葯法,可真稱得上是「多元化」了!

仲景在《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除內服給葯外,還提出了其它給葯法。根據有關條文,可總結為14種給葯法。現述要如下。

1

洗身法

《金匱·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篇》載:「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又載: 「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

百合病,病久不解而變成渴,邪熱留聚在肺,選甘微寒、清肺潤燥的百合漬水洗身,此以寒治熱也。蓋皮毛為肺之合,其氣相通,泄皮毛熱即泄肺熱。

藥物浸漬或煎湯後洗身用於疾病防治的方葯很多,如吾地鄉人以蘇葉煎湯沐浴治療感冒,其效甚卓。

2

葯摩法

仲景在《金匱·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篇》中提到頭風摩散方。以「大附子一枚(炮)、鹽等分為散,沐了,以方寸七,以摩疢上,令藥力行」。

仲景將本方用於偏頭風症,附子辛熱以劫之,鹽之咸寒以清之,內服恐助其火,火動而風愈乘其勢矣,而以葯摻痛處按摩之,法捷而無他弊。

3

含咽法

《傷寒論》中云:「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以半夏末內苦酒(醋)置去黃雞子內,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本方半夏滌涎,雞蛋清斂瘡,苦酒消腫。

筆者曾對咽喉腫痛生瘡、聲音嘶嗄者進行驗證,其效用與珠黃散、綠袍散不差上下。

4

著舌下法

仲景在治屍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者,提出「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舌下含化確為有效的救卒死給葯途徑,近代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治療心絞痛,較仲景倡此法要落後一千餘年。

日本有人用豬大腸水解蛋白舌下含服療痔,其機理與本法不謀而合。

5

點烙法

《金匱·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篇》中載小兒疳蟲蝕齒方,以雄黃、葶藶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溶,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葯烙之。

筆者認為蛀齒以雄藶液點烙蛀洞中,能夠殺蛀蟲,止疼痛。與其它方葯相較,此方功卓。

6

坐浴法

狐惑病,蝕於下者,以苦參湯洗之。方載:「以苦參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渣,熏洗。」

苦參苦寒,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對肛、陰部因濕、熱、風、蟲引起的濕疹等症,坐浴熏洗之,效驗頗著。

7

坐葯法

《金匱·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篇》載內陰戶方二則,瀝陰中湯一則。

婦人陰中下白物,以礬石丸內之。

濕熱白帶用解毒化濕之品局部用藥,已被後人接受。如陰道炎、宮頸炎的治療,陰道內坐葯法簡而效捷。

婦人陰寒,溫中坐葯,蛇床子散主之。以蛇床子「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內之,自然溫」。

子宮寒濕,取辛溫燥濕的蛇床子內陰中,助陽驅陰。寒濕型陰道、宮頸疾患加用蛇床子坐葯,其功自倍。

婦人陰中生瘡蝕爛者,以狼牙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筋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

陰中生瘡蝕爛,為濕熱毒邪蘊結陰中為患,以狼牙洗之。

苦能清熱、辛能散邪、毒能殺蟲也。浸湯瀝陰,與今日之陰道沖洗法,何其相似乃爾。

8

煙熏法

狐惑病,蝕於肛者,以「雄黃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考雄黃之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以火煅燒後,便分解及氧化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毒性大增,對肛門風、毒、蟲疾確具療效。

筆者認為後人將砒劑配製成枯痔錠、枯痔散用於痔疾,與仲景之法,其理類同。

9

漬腳法

《金匱·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篇》載礬石湯治腳氣衝心,《金匱·雜療方篇》載救卒死而壯熱者方,均用礬石煎沸後浸(漬)腳。

治腳氣衝心方中,礬石用二兩;救卒死而壯熱方中,礬石用半斤。

礬石味酸澀、性燥,能卻水收濕解毒,漬浸足踝,能起解毒收濕、引濁下行、收斂陽氣之功,故對因濕毒引起的衝心、卒死,有一定療效。

漢代而下的歷代醫案中,漬腳法治療吐血、衄血、頭痛的案例很多,擴大了仲景漬腳法的使用範圍。

10

外摻法

《金匱要略》中載外摻方二則。

治金刃傷皮、肉、筋、骨的金瘡,用王不留行散。

方中王不留行止血定痛,除風散痹;接骨木(木蒴藋)治折傷,續筋骨;芍藥、黃芩助清血熱;川椒、乾薑助行血瘀;厚朴消散氣滯;甘草益胃解毒;桑根白皮止血。前賢魏荔彤稱本方為「金瘡家之聖方,奏效如神者也」。

治浸淫瘡,取黃連一味,為粉粉之。浸淫瘡為濕熱浸淫的一種皮膚病,黃連苦能燥濕,寒能除熱,用於此症,葯證相當。

仲景而下,摻葯的運用範圍擴大,種類增多。如外科疾病,由於瘡瘍性質和發病階段的不同,方葯之多舉不勝舉。

11

蜜煎導法

仲景將蜜火煎如飴狀,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內穀道中,治療燥屎已至直腸,借蜜煎潤竅滋燥之力,收導而利之之效。

後來消痔錠、肛裂錠等葯的出現,更擴大了蜜煎的效果與使用範圍。

12

搐鼻法

仲景在救卒死方中,提出「吹皂莢末鼻中」、「菖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等法。

鼻為肺竊,職司呼吸,以這些氣味濃烈、刺激性強的藥物搐鼻,葯從鼻入,開竅辟濁通陽,有利於呼吸功能的恢復,又解決了病人口噤,藥物不能從口入的困難,為拯救垂危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

13

灌耳法

救卒死方中提到「搗薤汁灌耳中」。

薤汁亦為芳香辛烈之品,耳、目、鼻、喉七竅相通,薤汁灌耳,能助開結通閉之力。

14

灰埋法

仲景救溺死方:「取灶中灰兩石余,埋人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既注意到保持體溫,又考慮到使肢體乾燥。

仲景方書中,還記載有藥物塗面、吹耳等法,其作用機理尚待揭示,其臨床效果尚待驗證。

上述仲景十四種給葯法,都是有效的給葯途徑,舌下含服、葯摩、漬腳等法更屬首創,可惜其中不少方法現今已棄置不用,為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應當予以重視,推廣應用於臨床。

註:本文選摘自《菁菁園診余筆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1991年8月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古中醫 的精彩文章:

揭發曝光!漢古中醫就這樣暗地裡做了6年!
沈氏女科的30首家庭簡便實用效方

TAG:漢古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