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享受寫生(寫得太好了!)

享受寫生(寫得太好了!)

碧澗流泉

 碧澗流泉

謝導秀 

00:00/05:02

人類在不斷的認識大自然,不斷的改進過去的信念與觀點,認識的提高也豐富了物質的收穫和精神收穫。自然,畫家也一樣地從大自然中得到一切。其實,人與大自然本來就同在一個網路之中。「我」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體,更應該是大自然的知心。寫生,正是畫家與大自然的一種溝通形式,因為兩體的相通,胸懷坦蕩,隨心所欲,狂放在理,細微也在理。只在心體統一,信息的互通。

寫生,對丹青妙手來說是「過把癮」或大癮者則癲狂甚,我是我,物是我;或小癮者則撫愛遷就,我化為物。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當物質現象出現又與某些事物發生聯繫,這便轉向為信仰。「知魚之樂」是信仰所至,「莊周化蝶」是,蘇東坡的「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寫生的境界是如此,寫生的目的也正是為了達到這樣超凡脫俗的完美境界。

在傳統繪畫中,有很多人把「搜盡奇蜂打草稿」看作是創作作品的必須途徑。當然,如果沒有胸中萬千丘壑的積累,是不可能筆下應聲留情的,這很有道理。但是,就大篇幅的創作而言,事先的寫生活動,已經被固有的概念視為是一種程序或某種準則,一種草稿。而忽略了寫生稿本本身的價值。這種寫生稿往往不被人們承認為作品。習慣性定義寫生只能是「稿紙」。相反,寫生稿恰恰是畫家直接與大自然神往的衷情,是真真切切的眼、腦、手的第一次觸摸大自然,要知道只有第一次才是純貞的,也只有在此刻才能體味到什麼是萬物為我所生,我擁萬物而逝的真正涵義。物極必反,強烈的自我,激發了個人對大自然認識的突破慾望,人體內的潛能智慧與大自然內涵中的智慧活體發生了碰撞。「不知其所止」由然而生,操筆信手,有若神助,這正是今古畫家夢寐以求,神思嚮往的瞬間時刻。只有畫家在大自然懷抱之中寫生時,才能觸發如此聰明智慧,才能享受到如此快感,除此絕無二至。所以,絕不可以片面的把寫生看作只是畫家鍛煉繪畫表現技法和收集創作素材,那樣簡單的一種手段,更是要在通過寫生過程中尋求更高層次的感知、愉悅和自我完善。

如果,把創作比做賈島月下的推敲。寫生,則更像曹植寫《七步詩》。此時的曹植決然沒有賈島的閑怡,七步之內不能應聲詠出詩句,性命就難保。在險象中,即席吟唱「煮豆然豆萁……」最是揪心奪魄。就像畫家端著畫板,面對變幻無窮的巫山雲雨,亂珠飛濺湍急千里的黃河,如果腹內空空,抓不住瞬息間的感受,寫生,難以進行。

當然,那種在畫室里,三日一石,五日一水,冥思苦想所得到的靈通妙會和寫生應同樣視為經典。所以,並不否定通過推敲後的室內創作,而是要更加強調室外的寫生原稿,那原創,原滋原味的作品。

「畫者,當足不停游,手不停揮,目不停視,心不停思。」這只是對每個畫家在勤勞勤思上的要求,當然要做到這些,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不停的延伸,結果是超乎此外的精神、意識、智慧。追求某種文化享受,不停,僅僅是必須的開端。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肉,是物質,不是文化,《韶樂》,則是文化中的精華。可見精神上的追求,要一步高過一步的。「發燒」一定要達到最高程度,才能夠得到某種安慰。如是說,寫生的進行正是為了把追求變成享受的嗎?寫生,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從融合、再生,到涅槃,是開發與大自然的信息系統的聯繫,有著直接的關係,寫生,是尋找更直接的精神活動。通過寫生,所得到的心靈享受,有如孔子所得到《韶樂》,是為盡善盡美,唯仁智者方能好之。

文字來源: 雅昌藝術網;作者:向維果;插圖:趙春秋小品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現當代名家:袁曉岑寫意孔雀作品欣賞
線描荷花畫法與畫譜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