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舊時期,古玩店宰客是行規!

舊時期,古玩店宰客是行規!







這是一張民國早期的著色明信片,照片里是中國內地的一家瓷器商店,裡面賣的全部是日用瓷器,像帽筒,撣瓶,箭筒,粥罐,痰盂....太多熟悉的面孔,其排列方式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土產店。







北京琉璃廠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古玩集散地,情況跟現在一樣,古玩店不殺豬就活不了,這些仿古瓷至今仍然有很多被當成康熙真品,陳列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







古代修補瓷器主要靠打鋦釘,先在瓷器衝線兩側打孔,再把銅鋦釘釘上,鋦得好的碗不會漏水,可以繼續使用。




鋦釘價格較貴,民國早期是十文錢三個鋦釘,一件好瓷器經常鋦到幾十個釘,如果真的「瓷器長毛,不值分毫」,花這麼多錢修補,值嗎?







光緒時期廣州的瓷器行,嘉慶以後,中國瓷器質量下降,外銷量逐年減少,但從來沒有完全停止。現在迴流的外銷瓷器,乾隆最多,其次是晚清,明代的最少。






光緒時期山西的農民,他們用的茶壺,茶碗,都很眼熟。從照片上看,能坐下喝茶的都是有權力的族長。







民國時期景德鎮制瓷作坊,研料的工匠,由於是黑白圖片,看不出研的是青花料還是其他彩料。






這是一張著色明信片,光緒晚期北京的古玩店,好像布局與現在的一些店鋪差別不大,只是那些真正的古董少見了。







光緒時期的收藏家,瓷銅木玉都玩,估計還是世家收藏。不知他的後人,是移民海外,還是被「三反五反」了。






民國早期外國人在中國定居,房間完全是中式的,花几上的花盆,應該是民國新粉彩的,老外在保護和研究中國古瓷方面的貢獻應該承認。







光緒時期,河北的瓷器商店,也間雜賣一些陶器,可見瓷器屬於較奢侈的用品。






晚清農村的聚餐,筒式粥罐當成筷子筒使用,難怪很多古瓷要打上主人的名字,是怕聚餐後搞錯,引起糾紛。







民國景德鎮的畫瓷師傅,正聚精會神畫一隻帽筒,珠山八友當年可能也是這樣創作的。




— 完 —  



▼歡迎分享這篇文章到朋友圈▼


軟文推廣、商務合作可添加微信:

wenwan20186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攻略 的精彩文章:

菩提手串開花,竟然這麼美!你都見過沒?
正兒八經的文玩界鼻祖,你猜猜是哪個?

TAG:文玩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