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世界將如何看中國: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整體積極正面

世界將如何看中國: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整體積極正面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龔為綱】

中國崛起的過程,是中國走向世界、國家利益在全球擴張的歷史進程,也是世界與中國加快經濟文化交流的進程。中國的企業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中國公民境外旅遊成為一道全球的亮麗風景,而中國商品隨著「中國製造」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出現而改變世人的衣食住行。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世界如何看中國?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讀者可能會根據自己的閱歷形成各種形形色色的判斷和印象,這些印象往往來源於自己的出國生活經歷,或者是社交媒體、主流媒體上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報道。這些個人的判斷與印象,特殊性比較強,故而不同的讀者有關世界如何看中國的圖景會千差萬別,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那樣,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看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回答上述問題,還有一個難點在於:個人經歷畢竟非常有限,遊歷天下再多,不可能環遊世界;每天閱讀的媒介信息再多,也不可能縱覽天下新聞,除了個人的時間、經歷有限之外,每個人能精通的語言非常少,而世界上有幾百種語言。

在信息爆炸時代,試圖通過個體有限的力量回答上述問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回答上述問題提供了數據、算力與演算法。筆者基於雲計算平台,對全球事件、語言與語調資料庫(GDELT)的全體數據進行分析,該數據匯聚了2015-2018年全球30多萬個新聞網站、門戶網站、網路論壇等媒介平台上大致7.2億個網頁的數據信息,其初衷是據此了解全球社會如何運行,該資料庫在目前可能是社會科學領域中,與GOOGLE BOOKS比肩的另一個重要資料庫。

該資料庫體量龐大,截止2018年3月,數據量已經高達7T。本文利用該數據,試圖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世界各國的媒體如何報道中國?通過分析各國主流媒體的全體涉華新聞信息,分析各國媒介在呈現中國時,其語調有何差異。

很顯然,面對同樣的中國故事,由於媒介立場、雙邊關係、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媒體在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其姿態不一樣。同樣的中國故事,可以把積極正面、客觀中立的成分講得多一些,也可以把消極負面的成分講得多一些,這樣,同樣的中國,在不同國家就會呈現出不同的「形象」:對華關係友好的國家,自然有更多積極正面、客觀中立的報道,其媒介的語調也更偏積極正面,對華關係緊張或者帶有敵意的國家,其媒介自然是放大中國社會的黑暗面,並描繪一個消極負面的中國。

GDELT資料庫對於每一篇具體的新聞報道,根據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新聞文本中的語調、情感等信息提取出來,形成兩個指數,本文將其翻譯為「積極形象指數」和「消極形象指數」,用積極指數減去消極指數,即可以得出一篇報道的綜合形象指數Tone(下面簡稱為「綜合指數」),如果綜合指數越高,代表報道風格更偏積極正面,反之,則更偏向消極負面。將7.2億篇新聞報道,根據其來源,確定其所在的國家,對每個國家所有的新聞信息進行統計匯總,就大致可以從海量的信息中,透視各國媒介的涉華報道有何特徵。

通過直接計算各國媒介的綜合情感指數,我們得到圖1。該圖顯示:西半球、西歐、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等海洋國家涉華報道偏向於消極負面;而中國媒體對自身的報道偏向於積極正面,類似的國家還包括蒙古、中亞、以及非洲等國家。

各國涉華報道的綜合指數

不過,由於各國媒介的風格、語言本身褒貶風格存在差異,各國的綜合指數並不適合直接比較。圖2顯示,中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的媒體,其總體報道風格是偏向積極正面,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家的媒體在總體上是偏向消極負面。

圖2 各國媒體的綜合指數

為了克服這些因素對分析結果帶來的混淆,筆者通過計算相對指數的辦法,測算各國媒介涉華報道風格: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根據該國所有新聞信息,計算出該國媒介的綜合指數Tone,然後計算該國所有涉華報道的綜合指數Tone China,然後用Tone China減去Tone,即得到各國涉華報道的偏見指數。由此,得到的分析結果見圖3。

應該說,圖3的結果,規律性非常清晰,各國報道中國的風格呈現出非常強的空間規律性,與中國關係比較友好的國家,比如說俄羅斯、中亞五國(除了土庫曼)、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尼西亞、寮國、柬埔寨以及非洲等大部分國家,其涉華報道偏向積極正面;而整個西半球,西歐、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則偏向消極負面。

上述空間分布規律性,還可以從不同視角解讀:從大概率上講,發達國家涉華報道偏向消極負面,而發展中國家偏向積極正面;地緣政治意義上的海洋國家,涉華報道偏向消極負面,而大陸國家涉華報道偏向積極正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涉華報道偏向消極負面,傳統的華沙條約國家,涉華報道偏向積極正面;「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整體上偏向積極正面,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則整體上偏向消極負面。很顯然,世界各國涉華報道這種規律性背後實際上是地緣政治、雙邊關係、各國在世界格局中所處的位置等因素所決定。世界如何看中國的背後,是世界格局、地緣政治、大國博弈與文化軟實力較量等因素在背後起支配作用。

圖3 各國媒體涉華報道的偏見指數

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來看,其邏輯可能在於: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從發展中國家的視角看中國,中國無疑是一種值得學習的榜樣,其發展道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他們不具有發達國家那樣的心理優勢看中國。

但是,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他們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社會財富富足的階段,並習慣於以「西方中心主義」、帶著西方的價值觀等有色眼鏡看中國。

換言之,發達國家看中國,具有心理優勢,他們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西方世界長期以來主導世界的眼光看中國,其視野中呈現的更多是發展中的問題與陰暗面。這裡,最重要的可能在於,中國的崛起挑戰了「在位大國」的利益,存在「軟實力」較量的成分,即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他們在全球傳媒格局中的優勢地位,對中國進行貶損,在國際社會擠壓中國的生存空間,對中國道路和制度模式進行詆毀,放大中國社會的陰暗面。

這啟示我們,要在國際上提高中國制度模式與政治制度的吸引力,首先可以從發展中國家著手,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在廣大發展中國更容易獲得認可。

從海權國家與大陸國家的差異來看,可以從中國崛起對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不一樣的影響來分析這個問題。按照馬漢的海權論,長期以來,海權國家視「世界島」等為其汲取財富的重要來源(由歐亞大陸所構成的世界島是世界人口、財富、資源的主要來源地,而分布在大洋中的國家則人口、資源相對稀少,要獲得市場和汲取財富,必須向世界島進取,並以「世界島」外圍國家比如英國、日本等為跳板),故而是其控制和掠奪的對象。

現有的世界秩序是歐洲在19世紀建立起來的,主要是基於海權的秩序。中國的崛起勢必打破以海權為主導的秩序。因而,中國的崛起被海權國家視為威脅是再正常不過。

2015-2018年間的歷史背景是,中國正在處於快速崛起的時期,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西方老牌發達國家實力處於相對收縮的狀態;同時2015-2018年間,撬動歐亞大陸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並大幅度付諸實施的階段。「海權國家」是既有「海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而中國的崛起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實際上是整合亞歐大陸陸權國家的一種方案,是一種在「海權秩序」之外尋找新的世界整合模式的方案。

在此背景下,海權國家認為中國崛起是一種挑戰,是一種生存空間和戰略空間的壓縮,而對於大陸國家,則更多的是建立互聯互通與命運共同體的希望。正是因為在中國崛起時代,海洋國家、大陸國家與中國的雙邊關係的存在上述分異,故而,其國民心態與媒體的報道傾向也有所不同,看待中國的視野有所不同。

上面分析結果啟示我們,對於亟待在世界上「講好中國故事」的當下,要在世界上講好中國故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向不同背景的國家講中國故事,需要有不同的策略。

當前正在全球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對外傳播,需要有地緣政治的視野,需要區分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對手。對外傳播要分清楚輕重緩解,重點與非重點,國家的文化資源力是有限的,必須將其投放在最重要、最具有戰略意義的空間地帶和節點上,對外宣傳需要進行分類治理。

首先,在中美大博弈的格局下,要密切關注中國周邊國家的涉華輿情動態。目前,中國在國際輿情領域所遭遇到的挑戰首先在周邊國家,具體而言,在東南亞(主要是越南、泰國、菲律賓)、南亞的孟加拉國、東北亞(朝鮮、韓國、日本)。

對於中國周邊國家涉華輿情的這種態勢和走向,我國不得不警惕:富於詆毀、抹黑中國的信息充斥於各種報道中,為這些國家挑戰中國、挑釁中國製造民意基礎和社會輿情氛圍,這給民心相通製造了極大的麻煩,給中國企業和項目投資的落地製造了不利的輿論環境,更為重要的是,讓這些國家的國民產生對中國的排斥感,近年來常見於報端的各種反華、排華事件為此提供了註腳。

其次,對於西方發達國家陣營的涉華輿情狀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威脅」、「中國奔潰」等必定會長期存在,以西方特有的有色眼鏡看中國也必定會長期存在,我們應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應對於我不利的輿情生態。

再次,從「一帶一路」戰略的角度來看,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涉華輿情總體良好,這對於我國順利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鋪墊了良好的輿情環境和社會基礎,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維持好這樣一種積極良好的態勢。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則存在諸多挑戰,比如越南、泰國、菲律賓、日本、韓國、阿拉伯半島、非洲東海岸等涉華輿情生態相對惡化,從改善「一帶一路」沿線的涉華輿情來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恐怕是我們應該努力的重點。

「不要人誇顏色好,但求清氣滿乾坤。」簡而言之,未來的對外傳播,對於我們的朋友,自然是繼續維護中國在這些國家的良好形象,對於那些刻意詆毀、污衊我們的國家,則應該有清醒的頭腦,沉著的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中情局長為特朗普辯護:見金正恩不是作秀
馬克龍訪華似乎尚有底氣,為什麼?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