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水橋》紙媒副刊迎春啟航

《雲水橋》紙媒副刊迎春啟航

詩:玉鐲兒 朗誦:江南春

《雲水橋》副刊刊標

《長治城區新聞》

雲水橋副刊首期專版

張華興擬 閆水堂書

本期副刊

作者

開欄寄語: 王繼華

格律詩詞:張華興莫及王慧峰張靜靜

現代詩:張奕 孟麗娜 吳華

散 文:王繼華高望飛

朗 誦: 江南春

書 法: 閆水堂 王繼華

繪 畫: 藍媚兒

本期微刊

作者

古體詩: 張靜靜七言四行姚瑤 玉鐲兒 筆清 滴谷 稻花香淡心靜如水

現代詩:墨海拾經 姚瑤 塵埃落定 蓮子

隨 筆: 慶春

書 法: 曉飛 崔旭麗 安良 草根學者宋麗坦然

《雲水橋》首期紙媒副刊作品

開欄寄語

「紙媒副刊」+互聯網=?

——《雲水橋》副刊發刊寄語

王繼華

三月春來,草長鶯飛,又是一年春草綠,古城岸柳吐芳菲。《長治城區報》走進新時代、掀開新篇章、啟動新模式,以「互聯網加紙媒」模式,實行雙創互動、直接「地氣」,《長治城區.文藝副刊》與民間公益文藝創作團隊《雲水橋》微刊合作,似疾風勁草,春吐芳華,今天與大家見面了,開始掀開了新的一頁。

文藝究竟有什麼用?2014年北京文藝座談會議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具體文藝副刊來講,是堅持「二為」方針,擬每月兩期,立足長治城區,聯通五湖四海,陸續推出本土為主的作家作品,併兼以上黨內外,開明辦刊,更加自覺遵從文藝創作規律、更加團結和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愛好者,追求中華文明的真善美方向,讓人動心,去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促進我們的生活責任第一,有擔當;生命道法自然,有覺悟;使命愛到永遠,有光芒。

文化自信從哪裡來?來自於紮根中華文化「儒釋道」土壤,繼承紅色基因,深入新時代生活,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站位於文化角度,仆心創作,像孺子牛一樣以文藝作品的形式,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而終極於「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家國人文情懷。

何曰「雲水橋」?雲水是個美麗而好聽的名字,源於《封神榜》終南山雲中子與商朝紂王一段「物靈兩端」的高峰對話。概要之為,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即:物由心造,境由心生,以雲水之境,身於苦難,心於超越,在身心體驗中創作作品,努力心境闊達,「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追求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將文藝作品導向古今經典之作,縱橫精神豐茂而更加自律自由,珍惜擁有副刊而感恩天長地久,由是可曰:刊以人文,心生言立,立以文明,「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而不知老之將至」,文藝創作不亦樂乎?

3月13日上午

繪畫:藍媚兒

格律詩詞

七律·元宵感懷

張華興

春風萬里閱耕疇,

龍舞獅騰唱歲收。

撒起歡兒頻點贊,

擼開袖子就加油。

枯陵豈止埋秦俑,

盛世須知祭楚囚。

天若有情天有意,

當今可貴老黃牛。

閆水堂書

七絕·春風

莫及

一夜東風吻綠妝,

神思萬里醉花香。

兒童急急鳶飛舞,

春燕迴旋過雨塘。

王繼華書

七律·春日感懷

王慧峰(七言四行)

春寒乍暖自獨行,

哪有懸崖百丈冰?

一樹梨花猶報雪,

三春葉蔓已思晴。

難尋舊夢填詞賦,

易寫新愁棄筆停。

景色催得雙腳快,

觀天不見淚晶瑩。

閆水堂書

七絕·詠君子蘭

張瑞菊(張靜靜)

翩翩風度綻幽香,

名好容嬌入雅堂。

君子皆求真善美,

蘭花一束吐芬芳。

閆水堂書

現代詩

背上的傳統

文/張奕(天涯)

上元節,人潮如海

兒子在父親肩頭看熱鬧

母親在兒子背上看紅火

這一天

比社火更熱烈的傳統

不在廣場中央

在兩代人的背上

借春

文/孟麗娜(玉鐲兒)

借一抹新綠

染在指尖 輕撥柳弦

喚醒枝椏上個個惺忪的眼

借一瓣桃紅

點在唇上 淺笑低吟

輕誦山水花草的春日遲遲

借一縷柔暖的風

梳我即將及腰的長髮

如山澗的瀑 傾瀉向遠

借几絲細細的雨

滋潤我乾涸的眼波 也許

在小巷口看到賣杏花的人

四野蟄伏的萌動

是否 也如我這般渴望溫暖

等待吧 不用多時

一個回眸

目光穿過的地方

一切將如你所願

花坡

文/吳華(墨海拾經)

花坡,冷的時候

會蜷縮成許多石頭

像小龜們伏在一隻大龜的身上

沉寂人間,堅硬如鐵

冬天,無懈可擊

驚蟄過後,春天來了

花坡,漸漸沿著春風拉伸

伸長在客人的眼睛

這是它最快樂的舒展

我喜歡它被風掠過的長髮

那股淡淡的清香帶走了憂傷

我喜歡它成熟的野性

它把野花和小草拴在纖細的腰身

盛夏迷人的氣質瀰漫四野

你就這樣被它征服在人間

我更喜歡此刻關閉心門

匍匐身體靜聽花開的聲音

這個世界,我相信石頭能開花

散 文

小草

——感悟生命之春

文/王繼華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一白居易

對這首小詩,到了中年,我才更加覺其言簡意厚,詩畫合一,用筆疾如勾線,筆力堅若磐石,筆意穿越生命,恍然間如黎明推窗視覺一新,茫茫中內心能量新生,橫亘古今,穿越時空,感悟生命之春,小草在詩人筆下淋漓盡致地詮釋了生命哲學的元素,特別是在今天這個愈加「物化」商品的時代,誠信缺失,"證件橫生",道德淪喪,價值扭曲,幾乎無所不被出賣,甚至靈魂。

人啊,在未領受文明熏陶時,生命幾無光芒,身陷濁世之中,渾體濁臭,上及官僚人臣,下至民間浪工,名利無不揪心,荒唐無不可笑,虛浮無不可憐,麻木無不可悲,幸而小草有氣脈,突破其口,奮追復活之神,百感交集,一言蔽之,可謂:疾風知勁草,歲寒識松柏。

提到小草,世人熟知,且柔弱渺小,生命短暫,正如"一歲枯榮,野火燒之",其在大自然萬木之中,何等卑微,何等弱小,何等無言!

然而綠色不拒小草,小草演繹生命。世上大凡生命之物,無一個體不被消失,自己既不決定生,也難決定死。在女媧摶土造人神話中,萬物生死之間包括人的一生多數本身無意義,「世人的歲月猶如那青草叢生,又如那田野間的繁花茂盛,東風一吹來它就不復存在。」

事實證明,很多生命凡若塵土,甚至結局荒唐可笑。但難能可貴處是,作為人,一個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靈魂生命,即使作為「小草」,也要自己找個有意義事情去做。如果你真做了有意義事,即使生命短暫,也閃耀光芒,決不遺憾。

你看小草,它頭頂藍天,根扎大地,仰望星空,懷揣夢想,經歷風霜雨雪,承擔種種打擊,即使被踩倒了,它都不怕。因為第二天路過時再看,小草依然挺拔,精神抖擻,在光的映照下,無憂無患,快樂而享受著成長。

我明白了:小草能棄羈網而戀野,是因為求真,它吸山水之朝露,采長空之氣脈,收厚土之精華,求生命之本色,歲歲年年,朝朝暮暮,隨四季而變換,伴自然而叢生,葉子綠了,黃了,枯了,又綠了......

就這樣,它周而復始,遇風不躁,經雨不衰,穿越古今,橫跨時空,無怨無悔,踐行著它對上天賜予的恩寵,對生命感恩的堅貞,對成長賦予的歷程。

我明白了:小草如此堅韌不棄,是因為有夢。一花一生命,一草一世界。這個夢由己及人,由人及物,很大很純很美,它想把荒原變草地,沙灘成綠洲,它不想自己要經歷多少痛苦,只想一個朝陽環境、綠色生命的心愿,它心中相信"美即世界,靈通人生",讓世界充滿綠色,把污濁化於泥土,把它們的美在大地上延伸,在厚土裡通融,在長空下閃耀。

我明白了:小草漫山遍野,風中搖曳,陽光歡笑,不慕權貴,是因為淡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志因高遠才心性淡泊,慧眼超拔方顯寧靜致遠。人在世俗中認清肉體與靈魂,追求精神的超拔,才會超越生活,拒絕誘惑的掙扎與困惑,微笑放下肉體與世俗,追求生命意義,從而增加人生使命,使命皆責任。責任與任何世俗無關,就是完成使命,不浪費生命。小草從大海出生,從高山走來,見證了滄海桑田,經歷過歷史風雨,才勇敢決絕地棄置世俗權貴,名利色相,投機鑽營,陰暗詭笑,走向廣袤荒山田野,森林海邊,民間廠礦……還有那通向老家鄉村口的路旁。

我愛小草,它的堅韌淡遠,讓我明白了:最好的生活是感恩,最好的生命是流水,最好的使命是責任,最好的春天是明媚。

女兒陪我觀燈

文/高望飛(心燈)

又是一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季節,又是一個萬家燈火共度良宵的歡樂之夜。到處是燈的世界,到處是歡樂的海洋,數萬盞彩燈如星河飄落,把寬闊的街道和廣場裝點得分外妖嬈。燈紅雪白,相映成趣,火樹銀花,五彩繽紛。

女兒小的時候,總是我帶她去觀燈。愛人怕孩子冷,給她穿得厚厚實實,一雙戴著厚厚手套的小手,像棉花團包了似的。女兒乖巧,任由媽媽如何擺布也不哭不鬧。終於可以出門了,女兒牽著我的手,一路興高采烈,連蹦帶跳,手舞蹈足的對什麼都好奇,不斷地問這問那。通紅的小臉掛滿喜氣,手上提的小燈籠也許是沾了花燈的瑞氣,在簇擁的人群里搖搖晃晃,硬是不滅。每次觀燈,她總是忘不了背誦唐詩——「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伶牙俐齒的小嘴好似崩豆,一路歡跳一路吟,稚嫩的聲音很快湮沒在人流的嘈雜中,卻久久地烙在我的記憶里。

今夜依舊和女兒一起觀燈,可她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以前是我牽著她的手,而今是她牽著我的手,老了的感覺油然而生。夜漸漸深了,明媚的夜色皓月當空,雖然氣溫驟降寒風凜冽,而逛花燈猜謎語的興緻依然不減。漫步在流光溢彩的花市上,時而遠眺,時而近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太平盛世,令人欣然祥和。一盞盞高高掛起的紅燈籠,一排排製作精湛的文化燈箱,一張張反映城鄉發展風貌的照片盡收眼底,花燈世界所折射出的文化光芒,深深耀入我的的心底。在旺火旁,女兒尋找到與我屬相相同的那一爐「豬火」,五元買了兩個大饃,用竹籤插入其中,在熠熠生輝的旺火上小心翼翼地熏烤著,霎時一股股撲鼻的饃香味瀰漫開來,飄香四溢。一個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皆如頑童一般守候在旺火前,說著,笑著,吃著……目睹著這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的繁麗景色,我不禁想起宋代詩人辛棄疾的《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月靜靜地掛著,孤傲而清幽,群星懶散地東躲西藏,忽明忽暗,琳琅滿目的花燈令人流連忘返。旺火映紅了我和女兒的臉,感覺暖暖的,她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

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觀燈人。在這歡騰的元宵之夜,每個人的愛都這樣流淌著,流向每一條街巷,點燃萬家燈火;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春天的喜悅,為今天的富足殷實的生活而感恩;每個人的心都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憧憬著全面小康後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幸福。

個人風采欄

高望飛,原系首鋼長鋼公司幹部,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於國內主流媒體,部分文學作品入編全國冶金系統優秀文學作品專輯、《長治50年優秀作品選》及文學專集《赧郎明月夜》、《紅色交響》、《百年陸達》。2015年被評為長治市"首屆最美讀書人"。

《雲水橋》微刊文友賀刊作品

古體詩

賀雲水副刊創立

文/張靜靜

雲蒸霞蔚好春光,

水繞山環四海揚。

副正連心常自在,

刊飛上黨繼華章。

崔旭麗書

七絕·雲水開闢文藝副刊有感

文/七言四行

雲水詩文勝感人,

副刊又辟入情真。

一橋架渡飛南北,

攜手清波洗暮春。

安良書

七絕·新韻

文/姚瑤

雲出上黨放奇光,

水盪心頭愛意揚。

副乃實才男慧女,

刊佳作頌古辭章。

草根學者書

七絕·雲水副刊

文/滴谷

祥雲紫氣自東來,

曲水流觴人釋懷。

名副其實風雅頌,

期刊創辦聚賢才。

宋麗書

鶴衝天·雲水刊立而感

文/玉鐲兒

春風淺漾。佇立橋頭望。漳水起微瀾,波光盪。自在隨雲去,吟不盡詩歡暢。舒懷愁緒忘。芝徑花濃,自是蔓延深巷。

含煙繞柳,鶯燕穿檐低唱。雅韻聚群賢,堪尋訪。覽盡春秋盛景,浮名去、痴心釀。丹青書疊嶂。且嘆今生,恁把意隨滄浪。

採桑子(新韻)

——賀雲水副刊首發

文/筆清

戊戌雲水尋芳草,首啟晴窗,滿眼春光,正是刊出翰墨香。

古城上黨傳佳訊,靚女才郞,一展新妝,抒綠描紅詩意狂。

賀雲水副刊

文/稻花香淡

詩詞歌賦墨池深,

弘揚國粹求本真。

我輩榮幸聚雲水,

載入副刊永傳承。

雲水群贊

文/心靜如水

才子佳人妙趣生,

文壇藝海聚精英。

未曾會見心相照,

曲賦詩詞可煉情。

坦然書

現代詩

花開的時候

——寫在雲水橋首期副刊發行之際

文/墨海拾經

一群野花,紮根在泥土

發誓要把二月染成彩色

風繼續吹,瀰漫芬芳

做夢的鳥已插上翅膀

愛的腳步日夜兼程

野花只有在雲水凝聚馥郁

有泥土滋養,石頭崩裂出綠色交響

無需驚擾世界,天空上飛翔的鐵是鷹

那些用文字相互取暖的人

是花的主人,在花開的時候

若懂,我們一起同行

賀雲水副刊創立

文/姚瑤

雲是水的前生

一片片愛凝結灑落人間

鋪成詩意濃濃的日子

這個春天笑語嫣然

水是雲的今生

清新的透明滿載一顆平靜的心

友情的河流叮咚得蜿蜒

這個季節點燃希望

雲水依依

寧靜中禪意幽幽

亦歌亦詩融化在最美的聲音里

你我的緣分扯出千絲萬縷

踩著勤奮者的腳印

踏著雲水的節奏

詠頌祖國繁榮昌盛

印下最美的風景留在墨香里

在這座橋上行走

文/塵埃落定(張鮮紅)

雲兒變幻著她的模樣

在清澈的水裡美麗地綻放

踏實的腳步永往直前

就從這雲水之間跨橋而過

任憑歲月流轉 滄海桑田

共賞雲散月滿 水去珠現

煙花三月

在這上黨之巔引吭高歌

這是野花開放的聲音

讓天更藍

風更暖

致雲水副刊

文/蓮子

你是雲水橋畔盛放的迎春

嫵媚,溫婉

明艷,芬芳

春心搖曳

定格燦爛的玄黃

你是上黨古城吐秀的幽蘭

質樸,寧靜

脫俗,含香

清風中蓬勃

站立成脫俗的模樣

你還是天邊絢麗的彩虹

給夢插上飛翔的翅膀

從此,每一個愛做夢的孩子

都可以順著彩虹去採摘

最美的星星

圖標有感(隨筆)

文/慶春

艷艷紅心,奪奪生姿,似梅像蓮,朵朵盛開,片片溫暖!

藍藍天空,渺渺浩宇,似湖像海,碧波蕩漾,點點生花!

詩詞歌賦,書畫情懷,上善若水,一路奮進,芳華生香!

雲水家人,絢如火焰,燦若陽光,同心同德,帶著希望,懷揣夢想,奮進新時代,奮鬥新征程!

曉飛撰並書

本期編輯團隊

主 編:王繼華

副主編:張靜靜

責 編:閒情逸緻

協 編:油紙傘

雲水橋編輯部成員:

王繼華 張靜靜 閒情逸緻 燕子

郭翠菊 油紙傘 夏娃早晨 筆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橋 的精彩文章:

TAG:雲水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