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貝聿銘

I . M .Pei

1

02

建築師、藝術家

貝聿銘(I.M.PEI),1917年出生於廣州,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是國際知名的建築師、藝術家,第一個獲得「普利茲克獎」的華人。擅長利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作為建築的原料,通過光與線條創造出獨特的貝氏建築語言。他認為建築不僅僅是凝固的歷史,也是當下時代的一種藝術表達,他的建築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被人們譽為「現代主義最後的建築大師」。

GRAND LOUVRE

03

《大盧浮宮項目》法國.巴黎

大盧浮宮項目一期開始於1983-1989年,二期修復於1989-1993 年,位於法國巴黎。這是貝聿銘所有建築作品中最有名的也是飽受爭議最多的作品。如今,這座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了巴黎城市的象徵建築之一,但是在建立初期,這個作品卻有個曲折的命運。當盧浮宮修復項目人確定時,法蘭西人民無法相信他們經歷了8個多世紀的盧浮宮國寶竟然會交給一個中國建築師去負責,稱這個設計為「破爛脆弱的石頭」。

▼FRENCH,PARIS

其實,貝聿銘當時並不願意接受這個項目,但是有一個人卻堅定的要其負責這個項目,那就是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密特朗上任初期便宣布「盧浮宮項目」,他找到全世界15個著名博物館的館長,要他們舉薦建築師,其中有13人推薦了貝聿銘。總統在與貝聿銘接觸後,直接繞過公開競爭就敲定了他負責盧浮宮修復工程。

這對當時貝聿銘來說是一個壓力極大的挑戰,他在答應總統之前花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去探索了解盧浮宮與法蘭西的歷史,最終確定通過拓展地下空間來減少和避免對主樓盧浮宮的損害方案,也就是後來的金字塔方案。

▼貝聿銘早期設計稿

在舉國反對中,貝聿銘除了要考慮建築的設計難度更要關心當時法國的政治風雲,這個方案最終能成功完成離不開貝聿銘獨特的個人魅力和交際手腕。項目開始後,他始終保持一種從容淡定的自信,他深入民眾,開展演說,耐心解釋金子塔的設計不僅可反射出盧浮宮和巴黎上空的美麗光影,也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拓展博物館的可容量,為巴黎創造出更多的旅遊收入。接著,他又拜訪了蓬皮杜夫人,以「藝術必須具有現代精神」而說服了她,讓她從一眾名流的反對者中變成他的支持者。

而在政治爭鬥中,他甚至讓密特朗的政敵變成了自己的同盟,這個人就是當時的巴黎市長,後來的法國總統——希拉克。「開放金字塔意味著開放巴黎」,貝聿銘的一番話讓這些政治家豁然開朗。而事實證明,他的設計是非常有遠見的,金字塔建成一年後,盧浮宮的遊人就由原來的750萬增加到了830萬,這還只是2006年的數據。如今,這座玻璃金字塔被譽為「法蘭西瑰麗的寶石」,每天接待來自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遊客,當人們被這座建築的魅力所折服時,不知道是否能想到這個建築背後的男人。

開幕當天,一位法國民眾說:「祝賀你,這裡太美了,你給予了我們太多美的東西 」「別謝我,這些不是我給的,是上帝給的。」

I.M.PEI

MIHO MUSEUM

04

《美秀圖書館》日本.神田美苑

美秀圖書館是我個人在貝聿銘作品中最喜歡的一件,這也是貝聿銘最「隨意所欲」的一件作品。這座小型美術館坐落在日本滋賀縣的一個山谷中,山路曲折,地理非常不方便,很多建築師都不願意接手,貝聿銘卻並沒有被難倒,欣然接受後,利用其獨天得厚的地勢,修建了一座弔橋和一個隧道作為主入口。當遊客穿過隧道時,大片的櫻花映入眼前,異常美麗。這一設計靈感正是來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之景,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秀圖書館真是這種感覺。作為一個華人,貝聿銘的許多作品其實能探尋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影子。

05 .大廳

▼始建於1991年

▲入口

1997年 建成

06

從香山飯店開始,貝聿銘就開始探索一種現代亞洲建築語言,在做美秀美術館的時候,他將這種探索繼續了下去。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應當是他堅持現代主義幾何圖形風格,他既從傳統和古典中吸納精華元素,又融入自己獨特的現代風格。他在開始一座建築之前,都會去思考這座建築背後所需要表達的文化與氣質。和盧浮宮金字塔一樣,美秀圖書館參考了桂離宮日本寺廟風格,在保護自然的同時,這座明亮而空靈的建築濃縮了構造之美和藝術之雅

07 .池塘

▼始建於2000年

▲倒影

2006年 建成

08.蘇州博物館

suzhou museum

繼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和北京中銀總部之後,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在自己的故鄉設計的第四件作品,這件作品對他和蘇州來說都有著特別的意義。貝聿銘從小便在被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長大,而最著名的蘇州園林「獅子林」就是他童年時期所生活的私宅,那裡是他建築之魂的發源地,對他來說,蘇州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像他有意留給老家的一座文化遺產。1997年,蘇州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談起蘇州園林,小時候有一篇課文就很詳細的介紹到了江南園林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溫婉之美,而貝聿銘在新博物館的設計上不僅保留了古典園林的雅緻之美,同時,他又融入了現代主義的設計語言對線條、光影、留白賦予了新的定義。

走廊光影

▼庭院 線條

他的故事

貝聿銘家世顯赫,是蘇州望族之後,其祖上因行醫賣葯而發家,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視時,便是住在他家。老話說,富不過三,貝氏家族在他這卻已經是富到了第15代,這與其嚴謹的家風分不開關係。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便是上海銀行和中國新型旅行社的創立人,而他的父親貝祖貽更是一手創立了中國銀行,而其母親庄氏則是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貝氏家族重視教育,貝聿銘18歲便赴美留學,在麻神理工攻讀建築工程,畢業後又到哈佛大學進行深造,他雖是名門子弟,卻沒有半點驕奢淫逸。後來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陸書華,如同她的名字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位陸夫人亦是大家閨秀,才子佳人,名動天下。

建築生涯

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中國變成了貝聿銘回不去的故鄉,雖然故鄉難回,但是他心中對故鄉的牽絆卻沒有停止過,1940年他在哈佛大學的畢業作品便是夢想建造一座上海藝術博物館,讓他自己沒想到的是,在60年後,那些設計得以重見天日,在蘇州博物館中體現出來。他1917年出生,去年度過了自己100歲的生日。在這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建築,從1964年得到肯尼迪夫人的支持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個代表作品肯尼迪圖書館到後來的法國盧浮宮金字塔、德國歷史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日本美秀博物館以及後期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等。他在各大洲讓人們記住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建築師——貝聿銘,為人類的歷史留下了瑰麗的文化遺產。

1964年貝聿銘和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新聞發布會現場

▲走廊光影

.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面向波斯灣的巨窗

09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貝聿銘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是他目前最後一座大型規劃建築,在此之後,他宣布不再接手大型項目。這是一座在人工島上矗立的伊斯蘭文化建築,「幾何圖形是這個座建築的設計中心」貝如此說道。和以往的建築一樣,他在開始前都會去仔細探索這座建築背後所需要蘊含的國家文化和宗教歷史,因此,這件作品和他以往的設計不同,它更加嚴謹,是一種近乎立體主義風格的構造,從八邊形到正方形,再從正方形到圓形的圖形漸變,貝聿銘完美的詮釋了幾何的多樣性變化。

不管是從貝聿銘故土中國的圓形月亮門,還是到沙漠里伊斯蘭建築的序列幾何,他都很好的找了一種歷史和現實的平衡,他善於借鑒歷史,從歷史中尋找人文精髓,卻從不盲目模仿舊風格。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座經典的建築,除了要通過當下群眾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能在未來千年的審美變化中依然能引起我們子孫後代的共鳴,當他們每次站在建築腳下仍然被這閃閃發光的設計感到嘆為觀止。」

GIF

END

編輯 | Luna

圖片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妙能量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你不知道的中國街頭攝影大師……
《時間簡史》很難懂?那不妨換種方式看看.……

TAG:奇妙能量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