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申萬宏源:本輪中美貿易摩擦將怎樣展開?有哪些影響?

申萬宏源:本輪中美貿易摩擦將怎樣展開?有哪些影響?

申萬宏源發布最新研報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特朗普在白宮簽字前對媒體說,涉及徵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這是美國繼3月初提升鋼鋁關稅之後,又一次大規模單邊貿易保護行為,中美貿易摩擦急劇升溫。

針對301調查與關稅制裁將怎樣展開?申萬宏源以日美貿易戰為例,梳理了301條款的前世今生。

所謂301條款,是美國通過《1962年貿易擴展法》、《1974年貿易改革法》、《1979年貿易協定法》、《1984年貿易與關稅法》、《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等逐步完善的關於維護美國自由貿易的法律規定。它賦予了美國總統及政府部門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無需國會批准。《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更是將授權由總統轉移至美國貿易代表,旨在提高美國貿易代表的重要性和權力,從而減少外國從非貿易行為中獲取貿易利益的可能性。

301條款分為一般301、超級301、特別301條款。此次特朗普政府以「盜竊知識產權行為」為由制裁中國,屬於特別301條款的範疇。特別301條款也是不同於一般的貿易制裁,關注知識產權保護,條款的目的是準備提出一整套戰略,打擊面更廣,對美國人獲得公正合理的市場准入也給予應對。

301條款從啟動到落地需要五步:發起調查、磋商、貿易代表做出決定、實施措施、事後(中途變更或解除、監督磋商、到期終止、期滿復申請)。

歷史上,美日之間曾爆發激烈的貿易摩擦,美國的主要目的是扭轉貿易赤字、迫使日本開放市場。美國對日本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種類繁多,隨著20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爆發,統計顯示,美國貿易代表總計向日本發起了24例301條款案件調查,程序大多以美國提出改善貿易失衡的訴求,幾乎全部迫使日本政府做出讓步和妥協,自願限制出口、開放市場和提高對外直接投資等。日本先後簽署了1987年日美半導體協議、1989年美日結構性障礙協議,最後更是系統性地開放國內市場。通過301條款,美國成功地打開了日本的鋼鐵、電信、醫藥、半導體等市場。

對比日本經驗,申萬宏源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中美貿易摩擦升溫有其歷史必然性。加入WTO之後中美之間經濟與貿易實力此消彼長,美國近幾年貿易赤字始終處於高位,中美貿易差額迅速擴張。統計表明,17年美國對中貿易逆差3752.3億美元,佔美國貿易赤字總額的66%,中美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此外,對比分析也發現,當前中美之間的狀況與上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時期也有諸多相似之處:1988年日本GDP佔全球比重為16%,當前中國為15%;日本貿易額佔全球比重甚至低於當前的中國。在中美貿易方面,2015年之後美國對中貨物貿易赤字佔美國貨物貿易赤字比重突破50%,遠超美日貿易戰時期日本的水平。

風險點提示,美日的貿易摩擦經驗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前車之鑒,但在1995年WTO成立之後,「301調查」這類單邊主義貿易工具已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本次在經貿全球化與多變貿易規則框架之下,全球產業鏈的協作與互動已無限深化,美國動用舊時代貿易保護手段,操作流程與影響鏈條將於日本經驗有所不同。

此外,本輪中美貿易摩擦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方面,申萬宏源表示,可以類比2002-2003年小布希發動貿易戰期間的情況。美國方面,美國三大股指在貿易戰啟動後出現大幅下跌,在2003年以後逐步開始上行;債券市場進入牛市,國債收益率在2003年中之前處於下行趨勢,2003年下半年有所反彈;美元指數震蕩回落。中國方面,上證綜指總體低位震蕩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震蕩上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固定在8.28附近。整體而言,貿易戰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將是金融市場短期波動的主要原因,若貿易戰升級,全球可能再次進入類似今年2月初的risk-off模式。

因此,中國選擇怎樣的方式做出應對,不同策略下影響不同,申萬宏源分三種可能性做出分析:

方式一、如果中國做出強力的制裁與回擊,全面貿易戰打響。短時間內矛盾迅速激化,2016-2017年全球貿易活動在復甦中扮演重要角色。極有可能嚴重的打擊整體需求,阻斷經濟增長,影響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

方式二,如果中國被動接受美國的關稅制裁,負面衝擊集中在部分具體出口產業,考慮到近年我國GDP增長對凈出口依賴度已經降低,短期對經濟整體形勢影響有限,中期影響因國內供應鏈的傳導而逐級放大,但長期無助於中國適應全球產業鏈的重塑與製造業2025轉型升級戰略。

方式三,一不怕、二不躲,化挑戰為機遇。中國通過適度地擴大市場開放、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化解中美貿易爭端。爭取更高標準的對外開放,應是優先策略,也有利於從外至內倒逼產業升級與增長轉型。同時尋求多方面、尤其是從非貿易方面尋找突破做出反擊,「蛇打七寸」直擊特朗普痛點。

總體來看,中國肩負經濟全球化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對挑戰,通過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是正確的選擇。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當前全球化雖受到貿易摩擦的挑戰,但並不會因此而中止。中國若選擇合適的方式得以積極應對,對內利於改革的深化,對外全球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的系統性穩定也能夠得以延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瞄準食品速遞市場,亞馬遜計劃在法國推出Amazon Fresh
重組中的中糧地產:2017年銷售增三成收入降兩成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