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出「新意思」 新經濟需求催動上游提價潮

漲出「新意思」 新經濟需求催動上游提價潮

3月20日,光頡科技發布今年以來第三次電阻漲價通知。近期,電子元器件與工業原材料掀起漲價潮,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經濟發展帶來新需求,導致電子元器件等的供給缺口不斷擴大,進而帶動上游工業原材料需求增長和價格上漲。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智能化程度提升、新產業及新業態的發展,市場對電子元器件及部分稀缺原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在供給端短期無法補足產能缺口的情況下,相關產品的價格將繼續保持堅挺。

被動元件「漲不停」

光頡科技在漲價通知中表示,由於厚膜電阻材料成本(包材、漿料、電鍍材料、陶瓷基板)大幅上升,將對部分電阻產品的價格再次進行調整,這是今年以來光頡科技第三次調升電阻價格。

「電阻在漲,而電容已經漲瘋了。」有元器件分銷商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感慨。進入2018年,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價格持續走高。繼1月份對電阻提價10%後,國巨、風華高科等在2月份再次對部分電阻產品提價7%至30%。電容價格更是自2017年就節節攀升,其中,MLCC(陶瓷電容)所有型號價格提升了10%至110%,部分型號的漲價幅度甚至達到2倍至4倍。

本輪被動元件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新需求拉動。移動智能終端、新能源車、智能可穿戴產品不斷升級、高清大屏普及化,都大力拉動了對電容、電阻的需求。「尤其是新能源車朝大屏幕方向發展,強勁拉動被動元件的需求。」有業內人士表示。市場研究機構Paumanok預測,全球被動元件(主要是電容、電阻)的終端產業需求持續增長,2020年將比2017年增加22%,達到286億美元。

上述元器件分銷商人士判斷,下游需求釋放,再加上村田、京瓷等日系大廠退出常規性被動元件市場,預計今年全年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都有望保持高景氣度,價格將持續堅挺。

行情火爆,國內廠商發力搶佔市場。上市公司中,風華高科的MLCC產能有望在2018年提升50%,上游陶瓷粉廠商國瓷材料的新增產能也在持續釋放,電子元器件薄型載帶龍頭潔美科技也有望受益被動元件廠商擴產。

內存市場多元化增長

除了被動元件,內存、感測器等價格也在悄然上漲。某A股公司高管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自2017年底至今,公司的工業用感測器已漲價30%。

受益於數據中心等集中建設,2018年存儲器將延續緊供給格局。集邦諮詢資深研究助理吳雅婷表示,從整體產值預估,2018年全球DRAM產業產值將增長逾三成,規模達960億美元。2017年,全球DRAM產值增長高達76%。

存儲器供給偏緊,導致價格堅挺。集邦諮詢半導體研究中心(DRAMeXchange)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DRAM價格再創歷史新高,移動式內存價格漲幅約為5%至20%,其餘各類DRAM產品合約價亦上漲約5%至10%。

產業的高景氣度也扮靚了上市公司業績。中科曙光預計,2017年度凈利潤約3.05億元,增長35.88%。浪潮信息預計,2017年度凈利潤約3.87億元至4.74億元,增長35%至65%。兆易創新則預計,2017年實現凈利潤約3.81億元至4.16億元,增長116.19%至136.03%。

除傳統的移動和PC應用外,隨著新能源車、工業物聯網、智能硬體、雲計算(數據中心)等新業態的發展,存儲器新的需求點持續增加,且增長很快。兆易創新在近日接受機構調研時就表示,從應用角度看,汽車市場增長較快,市場空間很大。具體產品方面,今年NORflash會隨容量、地區不同,價格呈現不同走勢,小容量(32M以下)產品價格會有鬆動,大容量(128M以上)仍會處於缺貨狀態;SoCNAND目前則供應偏緊。

新能源車「催化」鈷價

原材料方面,新能源車發展帶動了鈷價的持續上揚。某全球主要鋰電池廠家表示,電池已成為鈷的最主要應用領域,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本輪鈷價上漲應尚未見頂。

近日鈷價依然維持緩慢上漲態勢,金屬鈷價格指數(LME場外)自2016年2月開始從歷史低位回升,目前漲幅已接近4倍。

動力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是未來鈷價的關鍵支撐。隨著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對鈷的需求持續增長。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精鍊鈷需求將從2017年的9.6萬噸增至13.4萬噸。其中,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將從4.7萬噸上升至8萬噸,動力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將從8700噸激增至3.3萬噸,3C電池對鈷的需求將由3.8萬噸增至4.7萬噸。

動力電池已成為鈷的最主要應用領域,在目前國內的鈷消費結構中,動力電池已佔市場半壁。「隨著新能源車銷量的增長,國內對鈷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在鈷礦資源依然掌握在幾個巨頭手中的情況下,這也就意味著本輪鈷價上漲尚未見頂。」上述電池企業人士認為,按照2020年10%的佔比目標,新能源車到2020的銷量要達到300萬輛,目前累計推廣總量為180萬輛,市場空間非常大。

鈷價上漲也引發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與整合。先行布局上游的華友鈷業開始做下游的三元前驅體新材料,以鞏固自身的產業鏈優勢。鑒於鈷礦大多分布於海外,部分上市公司開始走鈷礦加工的路,如盛屯礦業就收購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四氧化三鈷生產企業科立鑫;道氏技術則謀劃全控佳納能源,後者是國內主要的鈷鹽及三元前驅體製造商之一。

雖然全球都在開發三元電池材料,以降低對鈷的需求,但上述電池企業人士強調,轉換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鈷價依然堅挺。業界預計,到2020年,國內三元材料會逐步從523型(鎳鈷錳5:2:3)轉向622型,到2025年才會逐步轉向811型。

編輯:齊少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網(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華商網(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