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葯食同源"豆腐能治病還能變聰明

"葯食同源"豆腐能治病還能變聰明

"葯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葯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見神農時代葯與食不分,無毒者可就,有毒者當避。

如果把中醫藥比如「豆腐」,那中醫人就是做豆腐和用豆腐來燒菜的人。「豆腐」本身有它的脾氣特質,中醫人需要用最溫和恰當的方式適應、運用其脾氣特質,平常得很,不太可能浮誇娛樂,也不大容易唯美或者好玩兒,最後是技臻於道的自然、和諧——恰如精緻到極致的文思豆腐。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豆腐「甘、咸,寒,有小毒。原曰性平」。有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清熱解毒,生津潤燥等功效。李時珍還說,豆腐這個食物是從漢代淮南王劉安開始,「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多種豆都可以做豆腐。在淮南民間的傳說里,豆腐是煉丹的失敗品。煉丹就是煉仙丹,是沖著吃了長生、健康去的。豆腐雖然不是成功品——仙丹,但多少會有些仙丹的氣息,仙丹的追求吧。客觀上,豆腐的核心功效里抓住了一個「中」——中土脾胃,也就是後天之本,通過對脾胃的養護,幫助人維持和達到上上健康的狀態,這不也就是「仙」無病無災的境界嗎?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葯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葯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豆製品機械

中醫藥學還有一種中藥的概念是: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等也都是屬於中藥的範疇,中藥是一個非常大的藥物概念。凡是中藥,都可以食用,只不過是一個用量上的差異而已,也就是說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藥中,藥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對而言的:藥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藥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藥物的副作用大。這就是「葯食同源」的另一種含義。

中科聖創

中科聖創豆製品機械廠家主要生產各種豆製品加工設備,全自動豆腐機,豆腐皮機,豆腐乾機,牛排豆皮機,全自動腐竹機,豆芽機,豆油皮機等豆製品機器,型號齊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愈是凜冬,愈是傲然放縱的中藥!
健康知識:是某些藥物不宜用熱水送服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