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畫中「雅」不是迎合某種東西,而是畫家的學識、修養境界高!

國畫中「雅」不是迎合某種東西,而是畫家的學識、修養境界高!

鄭玄《周禮注》:「雅,正也。」

文人畫論中的所謂「雅」,涉及到畫家的藝術風格,並反映畫家的思想、意境與審美標準。

當年在法國沙龍,徐悲鴻獲了獎,老師達昂對他說:我教學生不是為了獲獎,我要學生做大事。要有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去迎合某種東西。迎合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俗氣。

何謂「俗」?

「俗」義有多樣性,一般有兩種理解:一種是通俗、風俗、民俗,另一種是庸俗、惡俗、低俗。在談論「雅俗共賞」時,「俗」指前者。本文討論的「脫俗」之「俗」指後者,不可混淆。

《芥子園畫傳》中言:「去俗無他法,多讀書則書卷氣上升,世俗氣下降矣。」此語道出了脫俗的根本大法。不讀書、不寫字的「畫師」,實為「工匠」。「入雅」的關鍵不在於所摹之跡,而在於畫家自身主觀修養、精神氣質。學識修養之高下與作品脫俗程度始終成正比。

「俗」與「雅」相對立,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對審美範疇。在繪畫審美中,「俗」被視為病。宋韓拙提出「唯俗病最大」,於是「俗」被歸為否定屬性,一直沿襲至今。

畫如何脫俗?

其一,學習方式上,脫平庸匠氣之俗。

庸者,平常、不高明也。「匠」字義為裝在套子里的斧子。「匠氣」指亦步亦趨,只在別人的成規里打轉,沒有己意,不能創新出奇。

其二,技巧形式上,脫用筆、用墨、用色之俗。

黃賓虹總結出雅的筆墨形態為重、大、高、厚、實、深、潤、老、拙、清、秀、和、雄等,俗的筆墨形態為死、板、刻、濁、薄、小、流、輕、浮、甜、滑、飄、柔、艷等。

筆、墨、色之雅俗,關係到中國畫能否表現出富有魅力的形式美。

其三,志趣修養上,脫名利慾望之俗。

文人最為鄙薄畫家為聲名利祿束縛,沒有獨立的人格和氣節。

名利慾望歷來被士人斥為世俗、市井氣。如趙孟頫以宋朝貴胄身份出仕元朝而失節,備受後世詬病,認為他為逐市井之利而陷入世俗的庸碌之中。因此其書畫之品格也被認為「諂媚」而俗。

其四,作畫用心上,脫無真情感之俗。

清惲格曰:「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繪畫創作是心與物相互作用的結果。創作主體審美觀所領略的境界、品格、情趣,會導致構思及實現的不同。

中國畫始終強調一個「心」字。來自心靈的情感抒發,使任何一幅作品都具有不可模仿的獨創性。僅為再現對象的摹寫,實為俗筆。唯流露真情實感的創作方能成就高雅之作。

編輯 | 漁公子

圖文 |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帶你穿越明代,看他們士人雅集,園林聚會
書畫真品弄髒了咋辦?馬上教你14種去污方法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