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乎上說原生家庭很幸福的,我不敢看

知乎上說原生家庭很幸福的,我不敢看

這是送你一個魔菇的第6篇文章

01.

我跟朋友去看電影,看完出來吃牛肉麵。

吃著吃著,我朋友突然哭了起來。

我:??????

他說:「剛商場里去樂高逛的時候,有個媽媽給她兒子買樂高時說了一句,

這是數學這回及格的鼓勵。

我想到我小時候數學也不好,有一次終於考了70分,

結果一回家,我爸就把試卷撕了,把我打了一頓,

還一直罵我豬腦子。

我當時多麼想我爸給我點鼓勵,就像今天買樂高的媽媽一樣。」

他說,他原本以為這些都過去了。

他這些年一個人在外生活工作,跟家裡人見面少,

一直以來根本就沒想起過這些事。

沒想到今天看到那位樂高的媽媽,他發現他還是在意的。

他平時是很樂觀的一個人,我很意外他會突然崩潰。

後來想想,這也許才是真實的人生,

本來看似堅強樂觀的人也許背後就有段不開心的過往。

他回家的時候還跟我說,

他以後要做一個像樂高媽媽那樣的家長,不會成為他爸那樣。

02.

其實像我朋友這樣的人還不少,

他們童年是從物質貧乏和家長粗暴教育下成長起來的。

因此在受過良好教育、見過世面、經濟獨立後,

他們總是希望建立一個跟他們原生家庭完全不一樣的家。

他們會給孩子自由決定怎麼花壓歲錢的權力,

而不是像他們小時候一樣,爸媽說我幫你把壓歲錢收起來,

免得你亂花,留著以後上學用後就再也沒見過他們收到的壓歲錢。

他們要讓小孩從小學會理財外,

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點長大去麥當勞肯德基打工,

早日體會人間冷暖,然後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我還看到一個過上中產的女作家說,她不希望她的小孩穿舊衣服長大,

她希望她的小孩有一個體面的童年。

因為她小時候家人嫌小孩子長得快,

她一直到初中之前都是穿表姐堂姐的舊衣服長大的。

除了物質方面,中產們希望教育方面也要給孩子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

前幾天,我在網上還看到中產為幼兒園該不該罰站吵的不可開交。

有人認為,對於不聽話的小孩,提前讓他們認識規矩和社會規則,

罰站是合理的,要不然幼兒園老師也很難管理紀律。

但有人就覺得,我的小孩一定不能被罰站,我看到一個中產在網上這樣反駁道:

「讓幼兒罰站就是強權思維的初始

(為了規矩為了大人方便所以可以懲罰可以剝奪感受與尊嚴展示權威的強勢)。

但連家長們都習慣了,還覺得挺好的。

那長大後的你們又在抗爭什麼呢?」

這些在育兒事件中的過分敏感,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焦慮,

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們大概對他們的童年和原生家庭是不滿意的。

我聽小魔女提過她一個剛做爸爸的同事,

他說他看到女兒,總會不自覺想起自己小時候。

這時候他發現他越來越討厭自己的父母,

覺得他們沒有文化、吵鬧、粗魯、自私狹隘。

他說,他可能在內心深處沒辦法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好好和解了。

他不想自己的女兒也經歷這些。

03.

好像我們大部分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就是要不要選擇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

有的人選擇不和解,有的甚至還會選擇徹底決裂。

就像去年一篇北大學生和家裡斷絕來往12年的文章一樣,

講的是一個叫王猛(化名),他在父母的期望下順利考上北大,

後來出國留學後和家人斷了聯繫。

在那篇文章里他控訴了自己父母的自私、控制欲和不尊重自己。

有一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

他說他小學時想在外面上奧數班她媽媽不讓。

他就自己偷偷去上,有一次他的本子被奧數班上的同學偷偷劃花了,

回家他媽媽沒安慰他,還說了一句:

「現在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

他覺得他媽媽說話陰陽怪氣傷害了他。

就是從小到大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累積,讓王猛決定不再原諒他父母。

04.

也許,跟自己原生家庭好好和解比起來,人們更願意像王猛那樣選擇逃避。

隨著我們長大,漸漸地我們便越來越不太願意回自己原來的家。

就像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步履不停》裡面的阿部寬飾演的良多一樣,

他就算帶女朋友回家見父母,也不願意在家裡過夜。

因為家裡有不滿意他職業,一心想讓他繼承自己小診所的老頑固父親,

有一個絮絮叨叨的成天思念去世長子的母親,

良多不願意與這樣的父母共處一室。

見面良多母親會暗示她不喜歡良多的女友離過婚有孩子,希望他們自己生一個。

同時,良多母親又會希望自己兒子和他女友的兒子相處的好,

故意製造機會讓他們繼父子倆一起泡澡培養感情。

是枝裕和很擅長處理這些不好不壞的日常生活場景。

電影里主人公偶爾對家人厭惡,偶爾又會被他們的舉動感動。

一如我們的原生家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大是大非,有的只是雞零狗碎和雞毛蒜皮。

就像反褲衩陣地說過,家人是永恆的主題,一地雞毛後出其不意的一點溫暖,是這個主題賜給我們的幸福瞬間。

他還說,家應該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打敗時間的地方吧。很多記憶,忙碌的或許記不起,但只要一打開閘,就會淹沒時間的存在,清晰如昨日。

我覺得反褲衩陣地說的很好,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

家人就是這樣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存在。

我們曾以為能叛逆地逃離它,多年後還是會時不時地記起它。

就像開頭我的那位朋友那樣,即使是不美好的記憶,

但那都是我們來時的路,哪有那麼容易就能夠磨滅那些成長中的印記。

家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告訴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05.

我覺得要不要和原生家庭和解,不是一道選擇題,生活從來不會只有兩個選項。

它更多的是一道時間的題目,時間會告訴我們最終的答案。

現在,面對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性格中的好與壞,很流行把這些代入到我們的原生家庭裡面去分析。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分析是沒有結果的,

只會讓我們陷入新一輪對自己父母的不滿和失望中。

知乎上一個心理學博士說過,當原生家庭已成為過去,它對我們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很可能取決於我們自己多大程度上相信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對原生家庭的信念會強化這種危害。

在成年後,我們有權力和責任選擇自己的道路和人生,在原生家庭以外,尋找到我們情感和生活的根基。

我們之所以如此焦慮下一代的養育和熱衷於分析原生家庭問題,大多也是源於兩代人的不理解。

我們不理解我們爸媽,我們爸媽也不認識我們。

新世相說:「我們的爸媽不認識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愛情。

我們的知識結構、視野、社交範圍、審美、生活經歷,對我們爸媽來說完全陌生。

同時,我們也很可能低估了我們的父母。

他們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公眾號,不是只會跳廣場舞的阿姨或是頑固的直男癌大叔。」

所以,如果做不到和原生家庭和解,我們還可以試著先去了解和理解它。

這樣也許我們才能學會真正的放下和放過自己,

不會再在偶爾想起原生家庭的瞬間,只會感到心酸和失落。

也只有真正的放下了,我們才能養育更加從容的下一代。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你一個魔菇 的精彩文章:

大叔,你還敢再油膩點嗎

TAG:送你一個魔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