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軼聞:心如大海般寬闊的周瑜,豈是諸葛亮能氣死的?
最新
03-23
"既生瑜,何生亮"這一聲嘆息,幾百年來一直回蕩在民間。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周瑜,把周瑜這位一代名將貶低成為"小心眼",卻與正史之中周瑜的形象大相徑庭。
《三國志》詳細地描述出三國那段英雄輩出、蕩氣迴腸的歷史,周瑜在其中是一個完美的化身,他有著英俊的外表,不論是政治軍事,還是人品修養,都可謂高人一等。
1.周瑜有著良好的政治眼光。
他少年時就送錢糧資助孫策,並一起攻打江東,後與孫策南征北戰,為東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2.周瑜在軍事上智勇雙全。
赤壁大戰,力主抗曹,以少勝多,大敗曹操。之後,又高瞻遠矚,準備攻打蜀漢政權。
3.周瑜情趣高雅。
他精通音律,文學作品中還有一個典故"曲有誤,周郎顧"。就是說周瑜即使是喝醉了酒,如果有人的音律有誤,他還是能聽得出來,並且還能糾正其中的錯誤。
4.周瑜並非善妒小人。
孫策死後,面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他極為恭敬。陳普曾與周瑜不合,身為將軍的周瑜折節下交,終令陳普折服,並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對周瑜進行了貶低,周瑜就從英雄變成了小人,唐朝時期的詩詞中表現出了對蜀漢政權的偏好,如大文豪杜甫和杜牧也在詩文中不加掩飾的調侃過周瑜,在宋代話本《三國事略》中周瑜的形象已是不堪入目,鼠目寸光,好大喜功,心胸狹窄,明代的《三國演義》則是將周瑜的形象完全改變,"三氣周瑜"當然毫無歷史依據,歷史上的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一位無心胸寬廣的文武之才就這樣面目全非。


TAG:我把故事講給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