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經歲月變遷的老橋

歷經歲月變遷的老橋

GIF

無錫是水鄉,河網密布,橋自然多。水和橋是無錫常見的尋常景觀,大雪紛飛時或者大霧瀰漫日,人們總喜歡拍水攝橋。

無論在哪個時期,建座橋都是一件讓各界關注的大事情,也是讓附近百姓奔走相告好久的事情。無錫老橋很多,一代代人從橋上過。今天起「漫步到此」去探訪一些老橋,看看它們現在的模樣,聽聽它們的故事。

解放初,十里八鄉農民走迎福橋賣蠶繭

錫山區原來是無錫縣,有華夏第一縣之稱,鄉鎮工業發源地。今天,「漫步到此」來到了錫山區東亭、雲林一帶,探訪這裡的3座古橋,迎福橋、香花橋、飛虹橋。

迎福橋

解放初,十里八鄉農民過橋賣蠶繭

東亭老街,迎福橋旁,1995年開的那間小店還在,只是賣賣煙酒,現在這個時代,生意如何,可以想像。但店主依舊在堅守,一是自家的房子,沒什麼成本,做一個賺一個,不急著賺錢養家糊口。另外就是店鋪旁有一老橋。

店主人說,不管怎麼發展,只要老橋不拆,就有人從橋上過,從店門口走,總歸能帶掉點生意。

迎福橋位於東亭老街,是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代,也就是說,從清代開始就有迎福橋了。

現在看到的迎福橋不是清代時候的,而是「民國六年重建」的迎福橋。找到它不難,找到東亭老街,過隆亭路,菜市場對面一個小巷子往裡走,就可以找到它。

老橋的特徵很明顯,年代久遠,迎福橋橋面不寬,橋也不長,上下幾個台階就過了橋,只是橋扶欄上有不少裂縫,橋身上長滿了不少青草,台階還是舊日的石板模樣。橋面正中下放寫有「民國六年重建」字樣。橋下的河是7號港。

迎福橋旁,一切都是老的樣子,老巷子,老房子,老樹,老樹上有個超大的鳥窩。

迎福橋旁有庄橋、大東橋、楊樹絳等自然小村。到達的那個下午,69歲的趙老坐在橋旁曬太陽,趙老指著橋旁的一塊已經拆掉了空地說,這裡解放後是蠶繭收購站。舊日東亭鄉不少村子都養蠶,公社支持社員個人種桑養蠶,發展家庭副業,一到摘繭子的時候,農民就將繭子挑到公社收購站去賣,從早到晚,這裡都是人山人海。

當然,那個時候,十里八鄉的農民來蠶繭收購站,來回都要從迎福橋上過。

香花橋

建於明代,橋面用的還是原來的石板

錫山區有一倉下中學,城裡人不太關注,但中學內卻有兩座相當有歷史的古橋。

一座叫飛虹橋,是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南宋,橋長8.4米,寬2.5米,高1.7米,跨度3米,是原祗陀寺遺物。

一座叫香花橋,建於明代,是單孔石拱橋,亦為原祗陀寺遺物。

進了倉下中學門,走個幾百米,就是香花橋和飛虹橋。兩座橋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河面上的橋了,是放生池上的兩座橋,是學校的兩處景觀。

香花橋已經進行了重建,橋底座已經是新材料了,只是橋身和橋面上,用的還是原來的石板,橋面正中間的石板還刻有「香花橋」字樣。橋面三塊石板還是老的石板。

香花橋旁有文昌閣、古銀杏,文昌閣2005年進行了重修。香花橋、古銀杏、飛虹橋、文昌閣原來都是祗陀寺的院藏。

飛虹橋

橋旁立有「志存高遠、愛滿天下」牌坊

和香花橋相比,飛虹橋還是舊日的樣子,保留得非常完整。

2015年的時候,倉下中學在重修飛虹橋時,進行了特別保護,真箇橋身外圍全部被新的護欄圍住,雖然沒有設置障礙,但少有人從老橋上走。他們這是在保護老橋。

橋身中間亦刻有「飛虹橋」字樣,橋面石板也是原來的石板。橋旁立有「志存高遠、愛滿天下」的牌坊,以弘校風而明師生之志也。

有必要交代下,倉下中學所在地,是祗陀寺原址。

現在的祗陀寺在倉下中學西面不遠處,為近年來新建的。

作為無錫歷史上的十大名寺之一的祇陀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由邑人王建舍宅為寺,座落梅里鄉祇陀村。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得名崇教禪院,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為祗陀寺。歷經歲月變遷,原址還留有文昌閣、放生池等遺迹,文昌閣後有一古銀杏樹,是古祇陀寺的確認地,飛虹橋、香花橋是該寺的珍貴遺物。「祇陀寺」在解放前就已經很有名氣。

在這麼一個有歷史的學校讀書,每天從這麼兩座有歷史的橋旁走過,孩子們是幸福的。

《無錫老橋:視覺檔案》

古吳軒出版社

記錄老橋風貌,百草園書店有售

關於「漫」步到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錫漫生活 的精彩文章:

你可以活得更高級,把溫暖和感動帶給你在乎的人
推薦一縷書香,解救無聊時光

TAG:無錫漫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