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悲憫大地的深情

悲憫大地的深情

悲憫大地的深情

———讀李木生老師散文有感

澄凈心曲

 傳燈

古箏 

00:00/02:33

從年前的時候吧,我就開始重新一篇篇的集中去讀李木生老師的作品,特別是讀到高興的地方,帶給我的一份情緒的釋放和感染,讓我不由自主的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片言隻語,只是因為感動,而那時的心情覺得只有把感想記下來才放心。

我跟讀最多的是李老師的《草木山河系列》,這一路讀下來,我深切感受到一位作家的對大地的深情。

在大自然面前,每個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人熟視無睹,有人欣賞,有人感傷,在李老師的筆下,讀到的是對大自然的留戀,敬畏和悲憫。

最喜歡那篇《一地秋陽》,我覺得是可以代表他的創作態度和獨特的美學追求的。在這篇文章里我讀到的是純凈之美。看過之後,激動地在屋裡徘徊,我彷彿看到一位飽經世事滄桑的人,此刻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所有的煩心事都放到一邊,就那樣靜靜地坐在秋天 的陽光下,物我兩忘。時間也彷彿定格在這兒。

心靜下來,才有欣賞的可能。也只有他把陽光比喻成「儲滿陽光的玉米。感受周圍「沒有障礙沒有拘束沒有顧慮的鳴唱。」

李老師開始寫樹林里的喜鵲蜜蜂和蜘蛛還有那些不知名的昆蟲。觀察的那麼細。我在文友王海青老師的文章《創作中的一些問題》里讀到最後幾句話,他說「我與自然各行其道,難以相融,我與萬物存在著距離。李老師卻能隨時融入自然。」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想我們應該從這首詩歌里找到答案。

讓我感動的是他沒有置身事外的讚美,而是把身子俯向大地,用最謙卑的情懷去感知萬事萬物。在他眼裡,萬物平等,沒有誰高誰低之分,都是大地的精靈,都是造物者的寵兒。平等博愛是李老師創作的出發點,這一點在別的文章里也濃烈的感受到。當人類沒有了那種優越感,就會開始為我們棲息共生的朋友多一點著想。

在李老師筆下,一個個生靈都是那麼高貴,優雅從容,比我們人類活得還要不急不躁。因為謙卑,所以對每一個個體都看得重要,他在文章里這樣寫道,「我不自以為大,它也不自以為小」。這句話真實體現了作家的人生態度,因為有這樣的情懷,所以每一棵樹都在他眼裡傲岸挺拔,每一株冬天的荷葉都有不屈的意志和堅強的品格。

在他寫的那些植物的文章里有時我感到有童話的色彩。筆致是那麼的細膩,那麼的多情,我讀那篇寫一株沒有名字的植物,記住了李老師在夜裡夢見它,在 「濃濃的月色里,胡楊,甚至荊棘都睡熟了。只有它醒著,葉上,枝上,掛滿著淚珠。」我感動的就不是那美麗動情的語言,而是情懷了。誰會在多年之後還會去挂念一個荒漠上的生命啊。

這樣的抒寫更讓人感受到他悲憫的情緒,悲憫是什麼,悲憫是愛。是一腔的關切,是以一顆柔軟的心去關照所有的人與物。我覺得作品有了童話的美,才是文學的魅力。

在《草木山河系列》里,我能感受到的李老師不僅對自然的深情,還有對歷史和社會的思索。他為每一株喜歡的植物照相,描摹它們的形態,更注入了靈魂,賦予它們獨特的品格和氣質,這是貫穿在李老師作品中最主要的思想。

一池塘的冬天的荷葉,給人的印象是蕭索和枯乾,還是了無生趣的孤寂,但是在這篇《冬荷》里,我卻能感受一種生命的蓬勃和情感的衝動,熾熱的情感在字裡行間奔突涌動,像火山的岩漿,像滾滾的熱流,情緒恣意揮灑,時時刻刻衝撞著我的心靈。

敗落的荷葉不是死亡,而是苦難中的堅守,那被寒冷定住的形象,「或挺著,或曲著,或擰著,或 舉著」,「被雪的鞭子狠狠地抽打著,」彷彿冬荷就受盡了苦難,然而它們高昂著頭,那是不屈的抗爭,它們摟抱在一起是「愛的宣言。」這是一曲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祝禱,也是對自由靈魂的頌歌。

還有寺廟角落裡的一棵小槐,北方寒冷季節里的唯一的花朵——冰凌花,等等,都寄予著作家作家對生命的讚美,讚美它們「平凡中的高貴,普通中的高潔」。

一棵胡楊,一株二月蘭,一場及時的春雨都在李老師筆下變得美麗,搖曳多姿,讓人神往。他怎麼有那麼多的題材可寫,我覺得老師肯定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正是這雙會發現的眼睛,感受到的是生活中處處都是美,大美。

我有時在想,觀察的眼睛不是強求得來的,甚至不是刻意練習的,更多的是要有一種那樣的情懷,我固執地認為是情懷決定了創作的基調,創作的思想,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訴說和抒寫。有情懷去打感情的基石,就決定了眼睛的方向,心會停在那個地方。

李老師渴望融入自然,擁抱自然,感恩自然,悲憫大地的情懷,決定了他看一切都有一種溫情,這種溫情又會讓人靜靜地思索,靜靜地觀察,所以他才會有「去聞一朵花開,去看一片葉發,去聽岩壁上的一滴水落。」

在李木生老師的筆下,我覺得對自然有了更不一樣的感情,真想做個森林的孩子,聆聽天籟,呼吸自由的空氣,聽從內心的召喚,去看一朵花開,去和一棵大樹對話,去看一隻小小昆蟲的飛翔,去發現你曾經忽略過的美。

喜歡李木生老師的作品,是從他的歷史散文開始的,他的歷史散文總是帶著溫度,帶著對人心靈的撫慰,讓歷史鮮活生動起來,一點點滋生出溫暖和淡淡地惆悵。所以今天寫下這樣的感想更是一份對文學的敬畏,對李老師作品的敬畏。

作者簡介

劉亮,礦工,濟寧市散文學會理事。1979年生於鄒城,現在兗礦濟二煤礦運搬工區工作。平時喜歡讀書,寫一些以礦山、鄉村題材的散文。作品散見於《兗礦新聞報》《鄒城文藝》《鄒魯作家》《遼寧青年》等報刊。

掃一掃左邊二維碼,

關注濟寧市散文學會

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寧市散文學會 的精彩文章:

TAG:濟寧市散文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