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做飯怎麼生火?當然不是都用鑽木取火啦!

古代做飯怎麼生火?當然不是都用鑽木取火啦!

最近看書的時候,發現古典小說里對於做飯這件事,有時候描述非常簡單,就是「打點動火做飯」、「打石動火做飯」之類。

現在我們不用燃氣灶還能用電磁爐,但古代的時候基本都是生火做飯。有人說火柴是鴉片戰爭前後才傳入中國的,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

實際上遠在南北朝的時候,中國的古人就非常機智發現如果把硫磺粘在小木棒上,再藉助火刀火石就能方便引火,這也是最原始的火柴。

只不過後來這種方式傳入了歐洲——很可能就是馬可波羅帶去的——然後歐洲人又改良出了摩擦生火的安全火柴,現代火柴更加方便,於是作為「洋火」再次傳回中國。

當然了,光有硫磺小木棒是不行的,要生火必須還要有火的來源,前面提到的火刀火石就是重點。火石一般會跟火鐮一起用,方法比較直接,就是用火鐮多次撞擊火石。

火石的原名應該是燧石,本來是石器時代用於製作工具的。後來古人發現當燧石和鐵器擊打的時候會產生火花,所以就慢慢變成了取火工具。

我在前面提到古典小說里常說的「打石動火做飯」,就是用到了火鐮跟火石敲擊的方式。當然光是有火花還不夠,所以古人還會用火絨來引火。

對於鄉下人家來說,其實弄點乾枯的稻草也可以。現在不少農村還能見到底下生火的灶台,在古代的時候就引火直接扔進灶台,其他時候需要取火直接從灶台引。

不過對於古代的有錢人家,還有另一種生火工具,叫做「火摺子」。對於年紀小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這種火摺子就是點燃後的草紙沒有完全熄滅,能看到繼續燃燒但是沒有火光。

火摺子最開始只是一些有錢人家才能用,畢竟紙在古代還挺貴的,通常做成紙卷,有些還會放入竹筒中。需要用的時候拿出來甩一甩,實際上就是未熄滅的紙張復燃過程。

後來隨著造紙技術的進步,火摺子從帝王、有錢人家逐步進入民間,到現在某些地方還有人拿來抽水煙。實際上火摺子這種復燃的方式,跟抽煙確實有些像。

像火摺子這種方式,屬於「保留火種」。因為古代沒有電,火不僅可以做飯取暖,還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光源,晚上基本要靠火來觀察周圍。

其實大家很熟悉的蠟燭,也是非常適合保留火種的,因為蠟燭燃燒比較慢,不像草紙瞬間就沒了。大戶人家的蠟燭可以點一整夜,如果其他地方需要火源,從蠟燭引來就可以。

同理的還有油燈,最開始古人可能是發現動物油脂可以燃燒,後來掌握了植物油提取技術,便有了比較常見的大豆油等燃燒照明的方式。

當然這種保留火種的方式,在木炭這類燃燒物上也可以利用。因為木炭燃燒起來比較慢,比較缺氧的情況下只是微微發紅,但經過扇風等增加氧氣方式,可以迅速出現火星。

現代木炭的利用,最為接近日常生活的恐怕就是燒烤和火鍋了。銅火鍋對大部分國人來說應該不陌生吧?倒是木炭燒烤比較污染環境,近兩年被無煙燒烤逐漸佔據市場了。

最後說說鑽木取火吧,這也是直接導致人類可以利用火來煮熟食物的根源,通常也認為是中國最先發明,不過早就被其他方式取代。

當然如果現在各位想體驗鑽木取火還可以去夏威夷,不熟練的話鑽上幾個小時才見到火星,讓你體驗什麼叫做精疲力竭。

所以我還是想說,像火摺子這類保留火種的方式,實在是太不安全;但每次都鑽木取火、火鐮打火吧,又實在是太累了,歸根到底想取火的話還是現代打火機最方便。

不過蠟燭也並未因此退出歷史舞台,香薰蠟燭從精神享受層面華麗麗回歸,反而成了另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燭光晚餐這麼浪漫,開燈可就太煞風景啦不是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中好食光 的精彩文章:

雖然平時沒少吃肉,但臘月二十六這頓紅燒肉還是必須吃!

TAG:書中好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