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穎一對話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從「BAT」到「TMD」,再到「XYZ」?

錢穎一對話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從「BAT」到「TMD」,再到「XYZ」?

編者按

2018年3月20日晚,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展開了兩個多小時的精彩對話。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高建教授主持了對話活動。對話中,錢穎一院長與張一鳴妙語頻出——「人物傳記讓我更耐心」、「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用不同視角看待世界」、「今日頭條三年小目標」、「數學很重要,語文也很重要」、「抖音讓你更年輕」,在笑語連連中也帶給了大家諸多啟發。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對話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

錢穎一院長在開場時介紹說,在過去幾年他在這個報告廳和很多世界知名的企業家和創業者進行過對話,「清華學子對今天這場對話特別期待,我想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今天的對話嘉賓是我至今在這裡對話嘉賓中最年輕的企業家,是了不起的『80後』企業家」。錢穎一院長從張一鳴的求學和創業歷程創業今日頭條平台企業的價值塑造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全球化時代的變化——從「BAT」到「TMD」個人成長的感悟等六個方面與張一鳴展開深入對話。

求學和創業歷程

話題首先從張一鳴的求學和創業經歷開始談起,當錢穎一院長問到在大學四年期間哪些經歷對張一鳴影響最大時,張一鳴表示是課外閱讀,尤其是人物傳記。「很多很偉大的人年輕時候的生活是差不多的,他們會經過很多階段,生活也是由很多點滴的事情構成的。大家都是平凡人,但是你要是有耐心,持續在一個領域能夠深入的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張一鳴分享說,看人物傳記讓他有了更多的耐心。

當被問及在大學時期對信息流動效率的興趣與之後創業之間的聯繫時,張一鳴表示,信息流動效率是他創業的主旋律,他認為信息傳遞對人類社會的效益、合作以及認知都有很大影響。「所以我畢業之後做搜索引擎以關鍵字為組織發信息,社交網站以人為節點,興趣引擎以興趣為顆粒度,基本都是以信息為主。」張一鳴說。

張一鳴從2005年畢業到2012年創辦今日頭條之前的七年時間裡曾參與創辦或獨立創辦四家公司,當錢穎一院長問到他在這期間的規劃和想法時,張一鳴說,每一段創業經歷都為今日頭條的創立打下了堅實基礎,讓他逐步學會如何管理團隊,如何破解負規模效應、如何理解用戶和產品。在談到後來選擇創立今日頭條時,張一鳴說,一是看到移動互聯網的巨大浪潮二是對信息傳播介質會發生變化的預判。錢穎一院長在總結張一鳴的這段創業經歷給人的啟發時說到,一般人看待創業注意到的通常是客觀上創業需要的時機、商機和浪潮,然而他強調了在主觀上的重要的兩點:一是需要有與眾不同的視角,二是能夠為之執著的興趣和志向,並能夠在不斷地變化中堅持

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

創業今日頭條——「獨角獸」的核心競爭力及創新實踐

錢穎一院長對今日頭條的快速發展印象深刻,問及今日頭條的核心競爭力時,張一鳴回答說,產品可以複製,技術可以學習,只有團隊和文化才能保證持續的創新和優秀的執行,所以今日頭條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團隊和文化。同時,避免建立太多複雜的制度、強調簡單清晰的流程、保持公司的創新活力是今日頭條在管理上的一大特點。

在談到演算法模型和精確推送等業務特點是否會使客戶獲取信息變窄的問題時,張一鳴認為這個問題是可優化的,今日頭條對此做了幾件事情:一是為產品提供更多發現機制,有頻道,有關注,有搜索,變成主動的探索信息。二是對熱門話題和新聞進行推薦,對要聞內容進行干預三是從演算法上改進,所謂個性化推薦不是為個人推薦,本質上是協同推薦,並特彆強調推薦是根據興趣,而不是根據觀點。

平台企業的社會責任

隨後,錢穎一院長和張一鳴圍繞平台企業社會責任和價值塑造展開交流。張一鳴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公司享有技術槓桿的紅利,規模效應變大,對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成為平台的科技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變成水、電、運營商一樣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會影響到大量用戶、客戶和其他企業,這時,你必須去承擔社會責任。

具體到今日頭條承擔的社會責任,張一鳴把今日頭條肩負的社會責任概括為三點:科技創新的責任、內容建設和信息服務的責任、平台治理的責任

接著,錢穎一院長引用張一鳴曾說過的一句話「今日頭條作為一家人工智慧的企業應該恪守一套原則,必須對整個人類的未來充滿責任感,充滿善意。」向他提問今日頭條在社會責任感的堅守上有何思考。張一鳴說,人工智慧進展很快,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在使用它的時候我覺得核心是要以所有用戶的利益為目標,而不能是以商業利益為目標。」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全球化

錢穎一院長介紹說,今日頭條2012年上線,2015年8月開始全球化布局,剛起步三年就展開了全球化布局,現在成立五年,其業務已覆蓋北美、日本、印度、巴西、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這在互聯網公司中是非常罕見的。關於全球化戰略的思考,張一鳴表示,互聯網互聯互通,將來一定是全球的競爭,只有利用全球配置的優勢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對話中,他們談到今日頭條在去年11月以近10億美元對海外音樂短視頻平台Musical.ly的收購。這家短視頻社交App公司是中國人在上海創業,卻在北美市場大獲成功,北美已經有三分之一青少年是它的用戶。這個例子見證了中國團隊能夠成功地做出海外受歡迎的平台產品,同時也揭示出創新和創業的樂趣所在——超越習慣性思維,做別人認為不可行的事情

對於今日頭條未來的海外發展模式,張一鳴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應用方面的探索是領先的,下一步重點是發展海外組織能力,繼續把應用層面靈活高效的執行做好,同時學習海外公司優秀的管理能力,打造國際化的團隊,讓企業能適應全球化的運行,「爭取三年內實現海外用戶佔比50%的小目標」。

時代的變化——從「BAT」到「TMD」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三大巨頭百度、阿里、騰訊被稱為「BAT」。現在一個新的詞「TMD」誕生了,代表互聯網企業中的三個新巨頭:「T」是今日頭條、「M」是美團、「D」是滴滴,它們的估值加起來有1000億美元

「TMD」在中國的崛起非常有意義。一方面,經濟學家擔憂「BAT」的「贏者通吃」可能會制約更為廣泛的創新。另一方面,創業者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沒有趕上早一輪互聯網時代,結果地盤被「BAT」佔了。當錢穎一院長提出「BAT」技術形成的平台業態是否會對「TMD」新創業企業構成障礙,以及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這三家公司在「BAT」的強勢下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時,張一鳴回答道,儘管互聯網有規模效應,但創新更重要。「TMD」的崛起與技術創新帶來的浪潮有關,移動互聯網這次浪潮是崛起的重要時機。同時「要領先半步看到藍海」,在創新環境中,企業要保持對外部的敏銳,並時刻保持活力才能不會被替代

在被錢穎一院長問及「BAT」和「TMD」這兩個時代的創業者的相同之處和差異時,張一鳴表示,相同之處是以用戶為中心,給用戶創造價值,以及重視人才。差異在於,2012年前後國內的創業環境比較好,互聯網滲透度高,投融資機會很多。

隨後,錢穎一院長提出,以前有「BAT」、現在有「TMD」,之後還會有「XYZ」。在場有很多「95後」、「00後」的學生,他們中一部分人的夢想是要成為「XYZ」中的一個,他請張一鳴為學生們分析他們面對的會是怎樣的創業時代。張一鳴認為,有人將「BAT」和「TMD」比喻成互聯網上半場、下半場的說法來源於用戶紅利消失,接下來的方向,一是把場景變豐富,價值鏈變深,二是把寬度變寬,要麼利用全球化,要麼開闢新的維度

對話現場

個人成長的感悟——創新需求與人才培養

張一鳴喜歡用坐標和矩陣描述現象,認為數學是事物之間最基礎關係的描述,包括今日頭條的廣告盈利和創業步驟,都有一套精密的演算法推導。當錢穎一院長提出「怎麼做到讓『90後』、『00後』甚至『10後』喜歡你們的產品?你是如何理解他們的世界的?」「需求在變化,產品在演變,很重要的是要保持年輕,因為新產品都是年輕人在用。」張一鳴說,「我們管理團隊要始終觀察和了解年輕人是怎麼思考的」。

隨後,錢穎一院長請張一鳴給出如何培養符合未來科技企業創新需求的人才的建議,他回答說,作為企業僱主,特別喜歡具備學習多種知識能力的人,保持學習能力比知識的積累更重要。因為在互聯網環境下,知識可以隨時獲取,學習知識結構的能力才更重要

最後,當談到今日頭條2018年的工作重點,張一鳴指出,2018年有三個工作重點,即公司治理、全球化和社會責任。首先,他希望在公司文化和管理系統方面將公司繼續完善;第二,業務更加全球化;第三,也是張一鳴最強調的一點,作為社會性企業、社會平台性企業一部分來說,他希望在企業社會責任這方面能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對公司的管理團隊和業務負責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關心業務,不僅關心全球化,也能夠有更開闊的視角來承擔更大的企業社會責任。

講座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華管理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清華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