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飛衝天,源自山谷中的徹夜轟鳴,記殲10首飛20周年

一飛衝天,源自山谷中的徹夜轟鳴,記殲10首飛20周年

整整20年前的今天,一架外形和空軍之前的戰鬥機迥然不同的黃皮原型機從成都溫江機場的跑道上拔地而起,此時的時間指向1998年3月23日14:41,中國空軍自己的三代戰鬥機終於放飛了。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

這就是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殲-10戰鬥機,這型飛機寄託著中國航空人20年的夢想,寄託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希望,一飛衝天!

這是一架鴨式布局腹部進氣的單發先進戰鬥機,她的性能指標壓倒各強國的二代機,並在改進後可與任何三代機一較短長。儘管她首飛的1998年各主要航空大國都早已批量裝備了三代機,但我們的起點太低,1990年的時候還在完善二代機。不要說很多外國空軍人士不相信「航空工業水平還停留在50年代」的中國人能搞出三代機,連我們自己的空軍都懷疑航空人能不能幾年後就首飛一架真正的三代機。

可以毫不含糊的說,殲-10是中華民族的爭氣機!

殲-13方案的布局較為保守,感謝原圖作者彩虹熊·白瑋

殲-10戰鬥機項目是在1986年1月通過正式立項的,而在正式立項之前,為了和國內其他方案(主要就是沈飛的常規布局邊條翼的殲-13方案)競爭,必須儘快完成這種非常規布局,並擁有靜不穩定性的高機動戰鬥機的基本氣動設計。

綜合各方面的說法可以明顯感覺到,空軍高層當時對保守的沈飛殲-13方案頗為不滿,而對611所提出的鴨式布局新機方案抱有濃厚的興趣。畢竟,在70年代我們放眼開始看世界的時候才發現,空軍航空兵的技術水平早已被各強國甩得太遠了,這個差距太大了,不少師級團級幹部對於空軍有沒有能力保衛國家深表憂慮。

如果上殲-13方案,即便這種飛機研製出來也就勉強爬上三代機的台階,嶄新的飛機卻沒法對抗人家先進三代機,要他作甚?

不過宋文驄所帶領的團隊提出的鴨式布局方案,對於國內的航空工業來說又顯得太過超前,其中需要新研製的部件竟然超過60%,要知道研製一架新機,在控制研製風險上一般不會選擇新部件超過30%的方案。這麼超前,採用新技術這麼多的殲-10,到底能不能靠譜?80年代初的空軍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供浪費,畢竟北方強鄰當時已經開始批量裝備蘇-27和米格-29了。

要想讓這架新機的方案得到認可,必須證明其技術可行性,尤其是其中的靜不安定飛行方案,必須經過大規模的風洞吹風試驗,拿到了數據才能挺直腰板講話。航空部當時雖然心理上支持殲-10方案,但也同樣擔心這一方案最後能否成功。

一位副部長專門找到宋文驄,直言不諱的講空軍的要求就是很高,已經有聲音表示如果國內所搞出來的方案不行,就必須轉頭去買法國人的幻影2000算了。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宋總,新機的技術驗證節奏一定要快,必須要發揚只爭朝夕的精神,與時間賽跑。當了解到新殲的吹風需要三年的時候副部長說這可不行,等三年後你們吹完了風洞黃花菜都涼了,宋總立即表示節奏趕一趕,一年半應該可以趕出試驗數據來。副部長仍然搖頭,提出能不能一年內完成所有風洞試驗,這個壓力大啊,要知道,新殲方案吹風收集數據,在完善設計方案前至少要上風洞幾千次!

殲-10風洞模型

宋文驄考慮了一下,「一年就一年!」這個已經52歲的老設計師當即立下了軍令狀。

殲-10的低速風洞試驗主要在哈爾濱展開,而高速風洞試驗安排在四川綿陽下屬的安縣,這裡今天是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基地,安縣的山谷中,這裡擁有亞洲最大的風洞群。

就是在這山谷里,研製人員日以繼夜,在一年時間裡各分項排著隊進風洞吹數據,新機前後經過了一萬多次風洞試驗,分析處理了上百萬個氣動力數據!在1982年到1983年的一年裡,這裡日夜充斥著風洞的轟鳴,宋文驄的研製團隊不知多少次鑽進爬出風洞,多少次修改圖紙到深夜甚至天明,硬是在一年裡就完善了方案,最終在新機方案的競爭中獲勝。

參試的試飛人員在勝利的條幅前合影,每個人都笑逐顏開

隨著轟鳴聲越來越大,殲-10原型機張開了巨大的減速傘,緩緩停在了跑道盡頭,激動的熱淚從不知多少參試人員的眼中奪眶而出,首飛成功!

祖國不會忘記你們

雖然宋總已在兩年前辭世,雖然不少當年的研製人員早已白髮蒼蒼,但你們的功績永載史冊,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蒸汽裝甲艦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驅逐艦長艙中坐,豬隊友麻雀導彈天上來,啊!
你英國就了不起嗎?嗯,當年英國就是了不起,注意是當年

TAG:蒸汽裝甲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