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博物館:一個城市的前世今生

北京博物館:一個城市的前世今生

兩千多年前,那個時候的北京叫做幽州,幽州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誰也不曾想到這個遠離中原的北狄之地,這個曾經叫做幽州的地方,會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成為國際大都市,更不會想到,這裡會成為一個大國的首都。

但是如果我們從北京博物館的陳設物品來看,從那些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老物件,也可以大致看出這個城市的文化發展脈絡,甚至可以看出,其實早在1000年前,就已經可以揣測出北京這個地方必將成為一個國家的首善之區。

最早的北京,同樣出身於農耕文明。那些曾經的大大小小的泥陶罐碗,那些粗糙的石器工具,那些讓現今的文明人類看不上眼的貝殼手串和礫石手串,都代表著這裡的人類祖先是從刀耕火種開始自身的繁衍。

對待身處的國家與社會,不管現今的人們如何感想,古代的人們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讓自己的基業永世流傳,小到一個士族家庭,大到一個王朝政權,掌舵人總是在千方百計鞏固自己的基業。現今留存於世的城市文明或者說一個古代王朝的遺迹,總能尋得一些讓人思索的物件。中原王朝自不必說,自是有自成體系的王氣鐘鼎來震懾妖魔鬼怪,就是那些偏遠的地方小政權,也有自身的特色鐘鼎。

兩千多年輕的北京,也就是幽州,或者說是燕城,屬於「南蠻、北狄、東夷、西戎」當中的北狄,同樣屬於中原正統王朝體系之內的地方,或者說同樣也是王化之地。代表中原正統王朝的鐘鼎,在北京地區同樣有所發現,以至於到現在首都博物館館藏一個「堇鼎」,堇鼎上面的銘文,記載了堇飴奉匽侯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獻食物,並受到召公賞賜之事。

一個「堇鼎」,代表了北京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具備了成為首都的文化根基。在古代,「鼎」不是隨便使用的,哪怕是士族之家,王侯之家,必須按照制度使用。相傳大禹在建立夏朝之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王公貴族使用鼎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一隻「鼎」,折射出一個地方在遠古時代的文明程度。後來的歷史時事演變也證明的這一點,幾千年的王朝政權演化,總能夠得出一些結論:但凡是後來成為全國性政權首都或者是地方性政權治所的地方,都在九鼎文化之內;而那些沒有納入九鼎文化之內的地方,無論怎麼發展,也不會成為首善之區。對於王朝政權的粘連度也能夠說明一些情況,那些處在九鼎文化範圍之內的地方,是不大可能反叛獨立成為另一個國家的,倒是那些遠離中原王朝九鼎文化的地區,無論是在歷史上的王朝政權還是近現代軍閥混戰時期,一些傳統文化淡泊的民眾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分裂國家。

能夠留下燦爛物件的城市,凝聚著一個地方的文化文明,都已經出土「鼎」器,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愛護的呢?不須多言,就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們是愛國的。那些文化貧瘠的城市,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出過一個秀才,也沒有出過一個舉人,卻在整天在喊著「我們這個地方是有文化的城市」。

在一座城市博物館裡,既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前世,也能映照到當下,也能夠預知到未來。

如今北京的大氣磅礴,其實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註定現在的輝煌。

當我們回望北京城,一座國家首都,卻不曾想到,在兩千年前的遠古時代,早已是鐘鼎時代。既然是鐘鼎之城,總會有一飛衝天的時候。

靜候佳音,歲月安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甄觀 的精彩文章:

活在北京,不得不勤奮:亞洲最大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閉館時猶如學生放學
張藝謀功成名就還這麼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去懶惰?

TAG:甄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