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交網站上假新聞到底有多少?《科學》雜誌發文闡述相關研究

社交網站上假新聞到底有多少?《科學》雜誌發文闡述相關研究

編者按:習慣於瀏覽各大社交網站獲取新聞信息,習慣於「一言不合」就轉發,可是你在乎過新聞信息的真假嗎?你知道這些新聞中的虛假信息佔多少嗎?虛假信息滿天飛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編譯自theatlantic上原標題為The Grim Conclusions of the Largest-Ever Study of Fake News的文章。

在Twitter上,虛假新聞總是打敗真相,而且還能更深入,更快速地滲透到社交網路中。

「謊言滿天飛,真相倍顯無力,」喬納森·斯威夫特曾寫道。

三個世紀前,這樣說很誇張。但《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首次針對這種現象的研究報告申明這種對社交媒體的描述是事實。

這項大規模的新研究分析了Twitter中每篇被質疑的新聞故事 - 大約12.6萬個故事,在過去10年中被300萬用戶轉發。研究結果發現事實根本無法與惡作劇和謠言相抗衡。研究發現,根據任何一種常用的度量標準,虛假新聞一直支配著Twitter上的真相:虛假新聞和謠言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更深入地滲透到社交網路中,並且傳播地比準確的信息更快。

「從我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虛假信息戰勝了真實信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數據科學家Soroush Vosoughi說,他從2013年開始研究虛假新聞,並領導了這項研究。 「這不僅僅是因為機器,可能與人性有關。「

這項研究已經引起社會科學家的警惕。 《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16位政治學家和法律學者寫道「在21世紀,我們必須重新設計我們的信息生態系統」。他們呼籲開展跨學科研究,「以減少虛假新聞的傳播,解決虛假新聞揭示的潛在病症。」

他們問道,「我們如何創建一個珍視和傳播真相的新聞生態系統?」

新研究表明,這並不容易。雖然Vosoughi和他的同事只研究Twitter,但研究使用的是公司提供給MIT的獨家數據,他們的工作對Facebook,YouTube和所有主要社交網路都有影響。任何經常誇大吸引人或挑釁性內容的平台都有可能放大虛假新聞。

雖然這項研究是用統計學的臨床語言撰寫的,但它為這些平台上傳播的信息的準確性提供了有系統的控訴。作者發現,虛假的故事比真實的故事更容易傳播。虛假故事的傳播速度平均比真實故事快6倍。在各個領域,虛假新聞(包括商業,恐怖主義和戰爭,科技和娛樂)的表現都超過了事實。

Twitter用戶似乎更喜歡分享虛假信息。即使研究人員控制了發布謠言的賬戶,例如該賬戶是否擁有更多的關注者或所發布的消息是否被證實是虛假的,這些賬戶發布的信息就算不準確,仍然有70%的可能會被轉發。

這個問題不能責怪機器。研究發現,從2006年到2016年,Twitter的機器人放大了真實的故事,也放大了虛假的故事。作者寫道,虛假新聞之所以發展如此之快,「因為人的因素,而不是機器。」

政治學家和社交媒體研究人員對這項研究表示了讚許,稱其對於社交網路上虛假新聞問題給出了最全面和最嚴格的研究,儘管有些人對調查結果存在爭議,並質疑研究中對於新聞的定義。

「這是項研究非常有趣和令人印象深刻,說明了不真實的信息如何傳播得比真實的信息更快,影響更廣,並且其中的例子非常恰當,前後信息一致,極具說服力。」Rasmus Kleis Nielsen教授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布倫丹·尼漢告訴我。 「我們需要更多類似的優秀研究。」

「簡而言之,我認為沒有理由懷疑這項研究的結果,」荷蘭萊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利貝卡·特羅布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什麼使這項研究與眾不同?

過去,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在網上傳播虛假信息的問題。他們經常關注奇異事件的謠言,比如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之前的猜測或者2010年海地地震之後的傳聞。

這篇新論文的研究範圍更廣,涉及了整個Twitter上的虛假新聞:從2006年9月到2016年12月,twitter上傳播的每一條有爭議的新聞。但為此,Vosoughi及其同事必須回答一個更加初級的問題:真相是什麼?我們如何知道真相?

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虛假新聞已經成為白熱化的政治文化話題,但觸發這個話題的是五年前在波士頓發生的事件,」麻省理工學院媒體科學家Deb Roy說,新研究的作者之一。

2013年4月15日,兩枚炸彈在波士頓馬拉松賽道附近爆炸,造成三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該爆炸瞬間引起人們的關注,有關爆炸事件的野蠻陰謀理論佔據了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體平台。 4月19日,馬薩諸塞州州州長要求數百萬人留在家中,因為警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搜捕行動。

羅伊告訴我「我和我的妻子和孩子在貝爾蒙特的房子里呆了兩天,Soroush被困在劍橋。」當自己被困在房子里,Twitter成為他們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他說:「我們聽到了很多不真實的事情,並且很多我們聽到的事情最終變成真的了。」

磨難很快結束了。但是當這兩個人在校園裡團聚時,他們一致認為對於Vosoughi來說- 一個博士生專註於社交媒體似乎很愚蠢,甚至還研究他們剛剛經歷過的事情。

他創建了一個真理機器:一種演算法,可以對大量的推文進行排序,並從中提取出最準確的事實。這個機器關注推文的三個屬性:作者的屬性(他們是否通過驗證?),推文的語言種類(是否複雜?)以及推文如何通過網路傳播。

「Soroush開發的模型能夠很好地預測信息的準確性。」Roy說,他在2015年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這兩個人和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教授思南·阿拉爾一起研究整個Twitter上的虛假信息如何傳播。他們不僅開始探討「什麼是真相」的問題,而且還有更加不可分離的:計算機如何知道真相是什麼?的問題。

他們成為了網上事實的最終仲裁者:第三方事實核查網站。通過監測和分析六個不同的事實核查網站(包括Snopes,Politifact和FactCheck.org),他們列出了2006年至2016年間在Twitter上傳播的數以萬計的在線傳聞。然後,他們使用Gnip社交網路專有的搜索引擎在Twitter上搜索這些傳言。

最終,他們發現了大約12.6萬條推文,這些推文加在一起被轉發超過450萬次。有些推文鏈接了其他網站發布的「虛假」故事。一些人自己散布謠言,無論是在推文中還是在附帶的圖片中都可以看出。 (該團隊使用了一個特殊的程序,可以搜索靜態推特圖片中的單詞。)也有一些推文里的信息或鏈接是真實的。

然後,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分析,比較了虛假傳聞的流行度與真實新聞的流行度。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

他說,Vosoughi在本周從麻省理工學院講話時給了我一個例子:推特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實現10,000次轉發,他說。如果名人擁有幾百萬關注者,當他們發送Tweet A時,就可能有10,000人在他們發布的時候看到A,並決定轉發這條推文。 此時,推文A被廣泛轉發,創造了一個大而淺的傳播模式。

與此同時,沒有很多關注者的賬戶發送推文B給他們的20個關注者,如果其中一個人看到它,並轉發它,然後他們的關注者之一看到它並轉發它,這樣會一直持續下去,最後成千上萬的人都會看到Tweet B並轉發它。

推文A和B都具有相同大小規模的觀眾,但是Tweet B傳播地更加有「深度」用Vosoughi的術語來講。它將轉發鏈接在一起,以一種從有過的方式傳播虛假信息。 「這種方式可以使轉發次數達到1,000次,並且整個運作模式也非常不同,」他說。

這是事實:根據這兩個指標,虛假新聞佔主導地位。它始終會吸引更多的觀眾,而且它比真實新聞更深入社交網路。作者發現,準確的新聞無法實現10多次轉發。虛假新聞可以實現一次19次轉發量,並且轉發速度也是準確新聞的10倍。

即使經過人類審核而不是機器人,這些結果也非常有效。與主要調查不同的是,一組本科生同時對隨機選擇的約13,000個英語推文進行了實際檢查。根據研究,他們發現虛假信息以與主要數據集「幾乎相同」的方式戰勝了真實信息。

為什麼虛假新聞的表現如此「優秀」?

麻省理工學院團隊進行了兩個假設。

首先,虛假新聞似乎比真實新聞更「新奇」。研究小組發現,虛假新聞通常與用戶轉發前60天內賬戶上出現的所有推文明顯不同。

其次,虛假消息比一般的推文更能喚起讀者情感。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單詞資料庫,Twitter用戶用這些單詞回復126,000個有爭議的推文。然後使用最先進的情感分析工具對其進行分析。他們發現,虛假推文傾向於使用讓讀者感到驚喜或厭惡的詞語,而準確的推文則傾向於使用讓讀者感到悲傷的辭彙。

該團隊想要回答另外一個問題:Twitter的機器人是否在傳播錯誤信息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使用兩種不同的機器人檢測演算法對300萬Twitter用戶的樣本檢測後,他們發現自動機器人的確在傳播虛假新聞, 但他們轉發虛假信息和準確信息的速度相同。

Aral告訴我:「Twitter傳播真實與虛假信息之間的巨大差異無法用機器人來解釋。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家Dave Karpf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1)整個10年的數據集證實,機器人不喜歡傳播錯誤信息。(2)在最近的一些案例中,殭屍網路已被策略性地部署來傳播虛假信息「。

他說,「我的猜測是,這篇文章將告訴我們」科學證明,機器人並不重要!「,但本文確實表明,如果我們關注Twitter的整個生命周期,機器人最近已經升級,因為一些人已經投入資源,部署機器人。這篇論文並沒有駁斥這個假設。「

一些政治科學家也對該研究中「新聞」的定義提出質疑。轉向事實核查網站,該研究模糊了各種虛假信息的定義:徹頭徹尾的謊言,城市傳說,惡作劇,惡搞,謊言和「虛假新聞」。「網站不僅僅單獨看虛假新聞,也關注看起來像新聞內容的文章或視頻,這是一個新聞過程,但實際上是人為編創造出來的。

因此,這項研究可能會低估「無爭議的新聞」:廣為人知的準確新聞。該研究也忽略了內容和新聞。牛津大學教授尼爾森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所有的受眾研究都表明,絕大多數用戶認為新聞和內容截然不同。」 「說包括謠言在內的不真實內容在Twitter上的傳播速度比真實的報道要快,與說虛假新聞和真實新聞的傳播速度不同從概念上來講是不一樣的。」

但是許多研究人員告訴我,理解為什麼到目前為止虛假傳聞的傳播速度如此之快非常重要。

政治學家特羅布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那些能夠激發強烈感情的內容在Twitter上傳播地更快,更深入,更廣泛。這一發現與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結果一致,包括心理學和傳播學研究,也相對直觀。「

達特默斯教授Nyhan說,「網路上的虛假信息往往真的很新穎,經常是消極的」。 「這些信息通常具有兩個特徵,非常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因此我們希望與其他人分享這些信息 - 我們專註於新的,特別是負面的消息。」

「當你不受現實束縛時,創建兩者都非常容易。所以人們可以利用人類心理學和網路達到自己的目的」,他補充說。

他稱讚Twitter將其數據提供給研究人員的行為,並呼籲Facebook等其他主要平台也這樣做。 「在研究方面,平台是基礎。我們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但是如果沒有平台夥伴關係和協作,我們就會感到束手束腳,「他說。

「這些公司在人民行使民主權利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意味著這些平台必須面對大量的審查,增加透明度。「他說。 「我們可以整天學習Twitter,但只有大約12%的美國人在使用它。這對記者和學者來說很重要,但Twitter並不是大多數人獲得新聞的渠道。「

Twitt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希望能與外部專家擴大合作。該公司的CEO傑克·多爾西仔在一系列推文中說,公司希望「提高公眾對話環境的健康度,開放度和文明度,公司也應該公開承擔更多責任。」

Facebook沒有回應評論請求。

但政治學教授Tromble表示,這一發現也可能適用於Facebook。 「今年早些時候,Facebook宣布將重組新聞Feed以支持」有意義的互動「。

她補充說,「很明顯,他們會根據評論數量和帖子的回復意見來衡量有意義的互動。但是,正如本研究所表明的那樣,只有進一步創建充滿虛假信息和其他內容的帖子,才能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

研究人員之一的阿拉爾說,「先把我保守科學家的身份放在一邊,對於這如何適用於其他社交網路的說法,我不太舒服。我們在這裡只研究了Twitter,但我的直覺是,這些調查結果普遍適用於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的數據也適用於這個研究。「

然而這些並不是研究中最令人沮喪的發現。當他們開始研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預計,分享最多假消息的用戶基本上是旁觀者。他們認為自己會找到一群痴迷於使用Twitter散布包含偏見或聳人聽聞的消息的群體,這些人也有自己的的粉絲和追隨者。

事實上,團隊發現情況正好相反。分享準確信息的用戶擁有更多的關注者,而不是虛假新聞分享者。這些用戶使用Twitter的時間也更長,也更有可能通過驗證。總之,最值得信賴的用戶有很多優點,會被Twitter授予最佳用戶。

換句話說,真相有一個起點,但不確定最終能否贏得比賽。作者寫道:「儘管這些差異存在[賬戶之間],但虛假信息比真相傳播的更快不是因為這些差異。」

這個發現會讓每個希望從社交媒體上獲得準確信息的用戶感到失望。它表明,不管人們多麼巧妙地使用Twitter,無論他們多麼精心地書寫反饋或追蹤可靠的消息來源,他們仍然會在瞬間被虛假信息欺騙。

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我自2007年開始成為Twitter用戶,從新聞行業起步。在平台上,每個用戶都可以是讀者,作家和出版商,因此虛假信息大獲全勝,新奇的消息非常誘人,惡意的挑逗也難以超越。

干預措施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有的話,希望可以扭轉這種趨勢。 「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有效的措施,哪些不是,」阿拉爾告訴我。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當人們發現事實審核站點拒絕了自己的一個想法之後,他們會改變自己的意見。例如,在社交網路或搜索引擎上標記虛假新聞也沒有多大作用。

總之,社交媒體似乎在犧牲真相的情況下系統地誇大了虛假信息。目前沒有人 - 無論是專家,政治家還是科技公司 - 知道如何扭轉這一趨勢。

原文作者:ROBINSON MEY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谷歌再推新利器與蘋果爭鋒AR,華為和小米都是盟友
一文帶你了解「獵鷹重型」首飛的隱藏彩蛋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