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騫從西域帶來了黃瓜,這位皇帝用它考核了一位大臣

張騫從西域帶來了黃瓜,這位皇帝用它考核了一位大臣

漢武帝時期,漢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是為了打破匈奴的封鎖,聯合西域諸國共同討伐。張騫被扣留匈奴長達十年之久,花費十三年時間,加強了對西域的了解,司馬遷稱其為「鑿空」之舉。第二次的再出使西域的時候,情況大為改觀,匈奴已經被衛青、霍去病趕走,河西走廊被打通。這一次,更多的是出於文化和物質交流的目的。

兩次出使西域,張騫既帶過去中國的絲織品、金屬工具,傳播了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同時也帶回來西域的特產。在當時看來,漢武帝更關心的是當地的名馬,不過現在看來,對老百姓最有用的還是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蔔等特產。

這些特產,有不少在中國生根發芽後,產量、質量上遠超西域,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種植基地。比如說黃瓜,在中國各地普遍栽培,種植面積約佔世界的三分之一,位居各國之首。

但在漢朝的時候,它並不叫做黃瓜,而是叫胡瓜。這個「胡」字,是作為中原王朝對於其它民族的蔑稱。張騫帶來的農作物中,還有不少帶「胡」字的,比如核桃叫做胡桃、芝麻叫做胡麻、蠶豆叫做胡豆。那麼胡瓜後來為什麼又變成了黃瓜呢?看起來它翠綠翠綠的,一點都不黃啊。

這是因為將近四百年後,中國一位出身最底層的皇帝橫空出世。都說劉邦、朱元璋苦,但他們再窮再苦,性命好歹是自己的。這位皇帝卻連生命都不屬於自己,他就是石勒,是中國唯一出身於奴隸的皇帝。

這麼苦的出身,要建功立業,最後君臨天下,自然經歷過比別人艱辛得多得歷程。他既要在沙場之中驍勇無敵,又要忍辱負重,終於建立了後趙,並滅掉了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趙,還剿滅了一系列的政權,讓後趙成為北方最為強大的帝國。

石勒神奇般逆襲之後,經歷了大起大落,悲歡離合後的他,心理非常膨脹。他需要別人的尊重,不允許任何人再看不起他,鄙視他。他是羯族人,但極其仰慕中原文化,並不希望別人將他當作沒有文化的異族。

他要求百姓稱呼羯族人為「國人」,認為胡人這個稱呼並不尊重他們。但是,積習難改,百姓還是照常稱呼他們為胡人。石勒大怒之下,下達了一項命令:不但不允許說胡人,還不得說「胡」字,寫文章的時候,更不能出現「胡」字,否則就要處死。

可是,總有冒失鬼屢教不改,有一次,他召見襄國刺史樊坦。樊坦不僅來得晚了,而且衣著破破爛爛,神色慌張。石勒就罵他穿得毫無體統,簡直是丟盡了國家大臣的臉面。

樊坦是個老實人,慌亂之中沒有考慮,直接說道:「這都怪胡人不講道義,將我的衣物都劫掠過去了,害得我只好穿著破爛的衣服來見您。」

話剛說完,樊坦就知道自己錯了,連忙磕頭道歉,表示自己是無心之失。由於他平日老實忠厚,此時的態度也比較誠懇,石勒便沒有為難他,算是放他一馬。

君臣商議了一陣子,就到了用膳時間,石勒將樊坦留下來一同用膳。在飯桌上,石勒指著一盤胡瓜對樊坦說:「愛卿可知道這是何物?」樊坦自從開始說錯了話,半條命已經捏在石勒手上,自然是小心謹慎,不敢有半點放鬆。看到胡瓜,他知道石勒在考他。不過,不說話也不行,於是他靈機一動,搖頭晃腦的答道:「紫案佳肴,銀杯香茶;金尊甘露,玉盤黃瓜。」

石勒聽後,非常滿意,終於將芥蒂放下,真正赦免了樊坦。黃瓜這個詞也從此流行開來,而胡瓜這個名字也逐漸被扔進了廢紙堆中,再也無人提及。

參考資料:《漢書·張騫李廣利傳》、《漢書·西域傳》、《晉書·載記第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仗年羹堯的威勢搶走師傅的遺物,雍正說:看我修理他
戰國時最強步兵,吳起一手打造,卻被此人一戰就輸光了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