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理財風險因人而異,請不要隨意跟風

理財風險因人而異,請不要隨意跟風

今天不得不提一下理財的風險問題,為什麼人有的人一聽年化收益超過10%的投資就認為風險大,而有的人覺得20%的年化收益也沒什麼吸引力?這大概就像是考試,有的人及格了就萬歲,而有的人沒考到第一名就會覺得遺憾一樣。理財就是一種因人而異的行為,每個人對風險承受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別。

我們來看看三種不同的角色:一、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工資收入一般;二、事業有成的中年人,收入躋身於中產階級;三、已經退休的老年人,拿著退休金安度晚年。請問,這三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誰最大?

是年輕人嗎?反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收入本來就一般,除去必要的生活支出也剩下不了多少錢,就算虧又能虧多少?

是中年人嗎?待遇頗豐,每個月都有不錯的收入進賬,可能有不少閑錢用於投資理財,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虧了就虧了,反正馬上能復原。

是老年人嗎?沒有工作壓力,有著穩定的退休金,開銷也沒有年輕人大,拿出點積蓄做做理財,賺了更好,虧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前的年齡和收入只是衡量風險承受能力的兩個方面,如果要估算出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作為年輕人,儘管收入不高,但是的確是有天然的抗風險能力,因為在這個階段健康水平相對不錯,不需要養家糊口,父母也基本上不需要照顧,如果家境條件還算不錯,那麼在投資理財方面是可以更大膽一點。但是這都是從一個理想的情況出發,假如這個年輕人是家中的長子,還有弟弟妹妹在上學,父母已經年邁沒有穩定收入,面臨結婚生子等一系列的支出情況呢?這個時候我們肯定不會認為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因為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可能會影響一家人或者各種計劃安排。

作為中年人,如果事業發展不錯,收入自然也不錯,而穩定並且不斷提升的收入來源是一個抵禦風險的指標,如果經過這麼久的積累也有了不錯的家底,甚至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水平。但是這也是非常理想的一個情況,假如這個中年人養育了二胎,妻子是全職太太,雙方父母健康堪憂,同時因為年紀偏大很可能失業或者遭遇職場瓶頸跳槽難,還有高額的房貸需要償還,這個時候我們恐怕也不會認為這樣的中年人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只要一旦投資失敗遭受了損失,或者因為家人生病需要一大筆醫療費用,就極有可能遭遇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讓一個中產家庭回到解放前。

作為老年人,工作了幾十年不僅還清了貸款還存下了一筆積蓄,每個月都可以不用工作拿著豐厚的退休金,子女也都成家立業,逢年過節還能額外收到孝敬的費用,這種情況看上去也是非常理想。而事實上是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並非能做到在幾十年前就未雨綢繆地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多人都是因為退休收入遠低於工作時的收入,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再加上健康水平大不如前可能是醫院裡的常客,如果還有一兩個啃老或者等著結婚買房的子女,或許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有很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了。

因此,每個人都不要先去很主觀的評價一個人的投資理財行為,理財的風險本身就是因人而異,你覺得對方太激進或者太保守,可能都是基於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這就如同你買一支股票虧了幾千塊也會覺得受不了每天垂頭喪氣,而王思聰投資虧了幾千萬幾億也依然可以談笑風生。

一般投資理財的App上都有做風險能力評估的測試,經過一系列的問題回答可以大致判斷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對應不同的理財產品,通常都是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推薦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低,反之則高,但是收益率高也意味著有很大機率損失本金。

比如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就適合做銀行定存、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以及貨幣基金、理財型保險等,這類理財的收益率也就是5%左右,勉強跑贏通貨膨脹,基本上沒有風險,但是也沒有多少收益,可能賺的錢還不夠貨幣貶值的錢。

比如風險承受能力中等的就可以嘗試投資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貴重金屬、P2P等,資金多的還可以投資信託、房產等。這些投資方式你就可能要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比如基金下跌,金價下跌,房價下跌,P2P平台跑路等等情況,但是也可能輕鬆獲得超過10%以上的年化收益,遇到好的行情收益會更可觀。

比如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就可以進行天使投資、股權投資、投資股票、期貨、藝術收藏品投資,比特幣,甚至採取高槓桿式融資投資收購等。這些投資行為可能會損失大量本金,甚至直接導致血本無歸。但是一旦投資成功,收益率將有可能會達到數倍甚至幾十倍。

所以當有人在討論年化百分之十幾的投資時在你看來已經是絕對風險,因為本金都不能保證自然不是理想的投資,但是那也只能說明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只是到了不損失本金而已。這和你個人的年齡、性別、收入水平、理財知識、家庭構成、家庭條件、學識、健康水平、個人能力、對風險的認識等等都密切相關。

既然理財的風險因人而異,那就不要跟風,別人可能有個有錢的老爸,而你沒有,別人的月收入可以歐洲七日游,而你只能逛逛沃爾瑪。所以,適合自己最重要,不是風險高收益高的就適合自己,也不是風險低收益低的就不適合自己,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個清晰的認識,別人的理財經驗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我們的差異化在哪裡?如何在競爭中取勝
如何開好月度經營分析會?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