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勃列日涅夫的不羈晚年:赫魯曉夫改革初見成效,他卻用特殊方式葬送蘇聯

勃列日涅夫的不羈晚年:赫魯曉夫改革初見成效,他卻用特殊方式葬送蘇聯

(圖)1942年,戰場上的勃列日涅夫(右)深得當時烏克蘭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的賞識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用突然召開中央全會的辦法,一舉將親手提拔自己的「恩師」赫魯曉夫趕下台。這樣的手段,其實在蘇聯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實在並不罕見,因為赫魯曉夫當年也是用同樣的辦法對付的貝利亞和馬林科夫。然而,面對這樣熟悉的手段,赫魯曉夫卻沒有絲毫防範,失敗得如此徹底,竟沒有一絲懸念。勃列日涅夫抓住了赫魯曉夫的「把柄」,說他施行了主觀臆測式的改革,是徹底失敗的,並因此而結束了赫魯曉夫的政治生涯。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勃列日涅夫可以說是直接享受了赫魯曉夫的改革成果。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無疑是史上最強大的,但要說這繁榮昌盛的締造者是勃列日涅夫,顯然是極不確切的。因為若沒有赫魯曉夫披荊斬棘、歷經風雨的銳意改革,並且初見成效,勃列日涅夫便享受不到生產力高速發展的這段黃金歲月。而赫魯曉夫的不幸是他並沒能收穫到改革成果,勃列日涅夫的幸運則在於他提前「上崗」了,並且遇見了一個大好光景——蘇聯發現並開始大量開採石油和天然氣。而這兩種寶貴資源就是蘇聯的財源,是經濟快速發展和興旺繁榮的基礎和保障,這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

(圖)石油紅利支撐蘇聯經濟繁榮

在列寧剛剛執政時期,為了解決經濟危機首先想到的方法便是石油,甚至是將蘇俄的油田租給外國也在所不惜。於是,當年盛產石油的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名字便頻繁出現於各種租讓文件中。斯大林也花費了極大精力來尋找大型油田,但因為戰爭爆發等諸多緣故的影響而一直沒能獲得很大成效。赫魯曉夫雖然看似是一個魯莽而衝動的領導人,但其實他也很了解石油和天然氣對國家經濟命脈影響的舉足輕重作用。因此他在大力發展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同時,還曾頒布迅速找到且大力開發油田的命令,而赫魯曉夫的這些舉措都是有相關文件可查到的。後來,當赫魯曉夫正忙於開墾荒地,四處耕種玉米時,蘇聯政府終於在烏拉爾山東部地區找到了油氣產地。但赫魯曉夫僅僅享受到了一點點的喜悅,1960年,在秋明地區烏拉伊市的一口油井終於噴湧出了石油。而更大的、無盡的喜悅卻全都留給了勃列日涅夫,從1965年開始,不斷有石油和天然氣田被發現並開始大規模開採。這是一筆多得難以想像的財富,足以讓蘇聯經濟立即便從死氣沉沉中強勢復甦起來。此時的勃列日涅夫還不到60歲,不僅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而且心中充滿了救國為民的崇高理想和幹勁。他也將目光鎖定到了石油上,一切國內外事務都必須要給石油生產讓路。

(圖)勃列日涅夫會晤美國總統卡特

1974年,第二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建成。這使得海量的油氣可以通過這條鐵路,被迅速運往蘇聯的歐洲部分,並出口到東歐和西歐國家。大量石油出現在國際市場,被換成了滾滾的財源,然後這些錢又變成大量急需的日用品、糧食或食品被運回蘇聯國內。至此,勃列日涅夫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降低物價,自然也可以夜夜笙歌、歡宴飲樂了。蘇聯史上少有的歡樂和繁榮讓他興奮得忘乎所以,開始變得再也沒有以前的幹勁了,而是沉溺於美麗的幻想之中,要把幾代領導人都未能完成的事業一舉在他手中完成。於是,蘇聯便有了「發達共產主義」之說。蘇聯人民不僅已生活在共產主義中,而且還是「發達共產主義」,這樣的不實夢境徹底困住了前進中的蘇聯。接踵而來的就是論功行賞和歡慶勝利,而這恐怕就是勃列日涅夫痴迷於為人頒發獎章和勳章的原始動機。在他執政期間,究竟給多少人頒發過獎章和勳章?這個問題恐怕誰都無法說清,但起碼他給自己就沒少發。以列寧名字命名的獎項他就得到了3次,而珍貴的金星勳章他一生竟然得到過19次。如果你現在去翻看勃列日涅夫當時的照片,坐在主席台位置上的他,總是心滿意足地在胸前左右懸掛滿各種各樣的勳章和獎章。

(圖)奢靡宴會上的勃列日涅夫

對於勃列日涅夫的這種嗜好,老百姓都很清楚地知道。而對於這種特別愛好是從何時而起卻早已無從查證了。但當時只要是他出現在電視上,那肯定就是和什麼節日或喜慶日子相關,也肯定就有什麼人將獲得領導人頒發的某種獎章或勳章了。所以,對於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短暫繁榮的經濟假象,老百姓的諷刺笑話花樣百出,而笑話的主角大多都是蘇聯的國家元首勃列日涅夫,這種異常的政治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尤其從70年代開始,勃列日涅夫由於身體健康等原因,早就不那麼勤政了。而他此時最關心的事情,似乎只剩下要頒發什麼樣的獎章或勳章,來歌頌自己和自己治理下的蘇聯社會。勃列日涅夫的貼身警衛就曾回憶過這樣一件事:有段時間,勃列日涅夫很喜歡看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而陪在他身邊一起觀看的護士說,偵查員伊薩耶夫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現在還依然活著,只是被人遺忘了而已。勃列日涅夫聞言立即便讓警衛去確認有沒有伊薩耶夫這個人,看看他現在在幹什麼。而警衛經過一番調查後,對領導人回復說,伊薩耶夫只是藝術塑造的形象,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勃列日涅夫深感不信,便又給安德羅波夫打了電話,得到答覆同樣是沒有這個人。勃列日涅夫先是有些失望,不過很快他便做出了決定,把一枚金星勳章獎給了伊薩耶夫的扮演者吉洪諾夫。

(圖)1972年,勃列日涅夫(中)訪問西德,和勃蘭特夫婦在一起

除了給自己和別人頒發了各種各樣的獎章和勳章外,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的另一個主要生活內容便是減肥。勃列日涅夫身高1米78,濃眉大眼,年輕時相貌堂堂、帥氣英俊。他一生有很多業餘愛好,飆車、抽煙和打獵等。剛上台時,勃列日涅夫是一副放蕩不羈的生活派頭,煙酒不忌,而每次打獵之後又都會大吃大喝一頓。於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便逐漸胖了起來。到了70年代後,已經慣於養尊處優的勃列日涅夫的身子開始日漸沉重,竟也關心起自己的身材來。於是,他下定決心開始要減肥,先是開始吃素,不再碰一點肉食。然後就是運動,散步游泳等,颳風下雨也都不怠懈。至於勃列日涅夫為什麼開始減肥?自然不是為了追求英俊和瀟洒,事實上以他的權力和地位,就算再胖也不會為此發愁。勃列日涅夫真正犯愁的是他的生命。然而,雖然勃列日涅夫的饕餮因為為生命擔心而停止下來,但是對當時蘇聯的各級官員們卻產生了極壞的影響。那種侵染了各層政府官員的大肆吃喝之風已經徹底剎不住了,且明顯有了愈演愈烈之勢。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竟全都要大吃大喝一頓,這簡直已成了一種新式傳統,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了。

(圖)勃列日涅夫的女兒和女婿也被捲入醜聞

有一次,勃列日涅夫來到他的私人獵場——扎維多沃打獵,卻看到獵場的負責人正捧著一盆魚子醬在猛吃。勃列日涅夫看著他一勺一勺地吃完,然後驚奇地問道:「這可是魚子醬,而不是稀飯,你怎麼能吃這麼多?」於是,他立即下令削減了身邊工作人員的伙食費。勃列日涅夫此舉明顯不是良心發現,也不是覺得這些人的日子過得太過奢侈。而是他認為有這樣的工作人員在身邊大吃大喝,誘惑力十足,他就別再想輕易減肥了。在執政後期,勃列日涅夫疏於國事,恣意放縱,他對蘇聯各級官員的惡劣影響已並不僅有吃喝一個問題。裙帶關係、官官相護、貪污受賄、瀆職濫權、徇私舞弊,這些犯罪行為全都迅速滋生,甚至就連他的寶貝女兒佳琳娜也被卷進了「發達共產主義」的某些醜聞中。可是,勃列日涅夫卻對這一切腐敗橫行都視而不見,甚至就算已看到了也並不理會。因為在他看來,蘇聯的石油多了,經濟好了,外匯也逐年增加,已經什麼都不怕了。至於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員們,既然都有功勞或苦勞,吃一點、拿一點、揮霍一點也都沒有關係。而那些裙帶關係、官官相護等瀆職腐敗行為也不要去查,畢竟團結要緊,幹部隊伍的穩定最為重要。因為,勃列日涅夫的權力根本就不是建立在民眾的呼聲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勃列日涅夫提攜幹部的團結和穩定上的。

(圖)勃列日涅夫注視」邦女郎「的謎之眼神

因此,不僅勃列日涅夫的女兒不可以被調查,他的幹部、親信和戰友也不能被革職。在當時,具體在干著查辦工作的人是安德羅波夫,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歸他管,因此他手裡很快就掌握了大量的材料,而這些材料中的很多是不能匿而不報的。於是,安德羅波夫找了個機會,將幾件不能不報的案件說給了勃列日涅夫聽。麥杜諾夫是某個邊疆區的第一書記,他濫用職權,治下地區腐敗賄賂之風極其盛行。勃列日涅夫的講話極其爽快,單刀直入地問道:「你打算怎麼辦?」安德羅波夫倒也乾脆:「撤職查辦,送上法庭。」勃列日涅夫稍一沉吟後就說:「不能這麼處理,他是一個大區黨組織的負責人,人民信任他,跟他走,而我們現在卻要把他送上法庭?再說,他治理得也還不算太壞啊!先把他調到別的地方去,看看錶現再說吧!」安德羅波夫自然要按照總書記的意思說,於是便問道:「那把他送到哪裡去?」勃列日涅夫說道:「當個副部長什麼的,可以吧?」於是,事情就在幾句話之間定了下來。濫用職權的麥杜諾夫竟成了工作做得還「不錯」的幹部,被調到了一個同樣重要的新崗位上,穩妥地繼續當官去了。而在勃列日涅夫時代,這樣不可思議的事竟然層出不窮。

(圖)令世界尷尬不已的勃列日涅夫之吻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後期這種「穩定團結」的皆大歡喜局面下,因西伯利亞大量石油而產生的繁榮景象竟逐漸消沉了下來。社會慢慢變得再次毫無生氣、死氣沉沉,「大停滯時期」即刻便到來了。而正是在晚年勃列日涅夫帶領下,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徹底葬送了油氣帶給蘇聯的千載難逢機遇。勃列日涅夫是個諱疾忌醫之人,在這一點上他和斯大林完全相同。他始終都對醫生懷有偏見,從來都不找他們看病。儘管曾經英俊瀟洒的他努力用減肥來推延生命的結束,可他的死亡卻和斯大林幾乎相同。1982年11月9日,勃列日涅夫在自己的卧室中沉沉睡去,誰都不敢去打擾他。翌日清晨,當警衛們走進房間準備去叫醒他時,他卻早已在睡眠中死去,沒有留下任何異常狀況。在勃列日涅夫死後,他被隆重地安葬於克里姆林宮宮牆之下,而這裡正是蘇聯最神聖、最高級的一塊長眠之地。勃列日涅夫墓碑上英俊瀟洒的照片,此時看來卻充滿了哀傷和悲涼。就像斯大林曾經說過的那樣:「領袖來複去,人民卻留著。只有人民是永遠不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年聽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解體序幕拉開:撲朔迷離的八月政變,恐怖在莫斯科迅速蔓延
世界戰爭史上最神奇一幕:一發偏彈終結一場死傷百萬的殘酷戰役

TAG:流年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