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

為什麼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

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皇帝做了48年的皇帝。令世人嘩然的是,在這48年中,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

於是有人說,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歷史上最懶惰的皇帝!28年不理政事!其實不是的,把這一切歸咎於懶惰,也不盡然。如果萬曆帝是因為懶而荒於國事,那他在位前期種種勵精圖治親力親為的現象又作何解釋?萬曆皇帝一生中有三個得力助手:慈聖皇太后、馮保和張居正。

慈聖皇太后有著仁慈寬厚的母愛,萬曆皇帝對她十分尊重,偶爾她會參與政務,輔佐萬曆。馮保,萬曆叫他「大保」,是萬曆皇帝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從小到大的夥伴馮保大多時候擔任的是管理監督皇帝生活上的事務的一個角色,比如小皇帝表現不好的時候,他會上報給皇太后。對萬曆影響最大的,是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第一嚴師,張居正做到了極致。在萬曆即位以後,政治上的事多半由張居正和他一起處理,正是這種和諧的君臣關係,帶來了十年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萬曆中興」。

萬曆對張居正形成了極大的依賴感,以至於張居正死後,他無所適從,開始了怠政。這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萬曆怠政二十八年,最大的原因是他對文官集團的徹底失望,因為失望,才奮力抵抗和排斥。明代的文官,大都以謀私利為己任。大多數文官的態度是,只要在大是大非上站對位置,平時收一些小恩小惠,無傷大雅。關鍵是文官集團權力很大。國本之爭,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這以後萬曆再也不與文官集團共事。

那麼,為何這近30年間依然社會穩定?其實說是怠政,不如說是躲避文官。不上朝是為了眼不見心不煩,並不代表不理政事。相反地,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萬曆皇帝可以更加專心地處理國事。這就是為什麼萬曆後期,還有「萬曆三大征」這樣的功績。內有平定蒙古人叛亂的寧夏之役,外有抗擊日本的朝鮮之役。可悲的是,萬曆末期,文官集團越來越囂張,發生了內亂,朝廷支離破碎。女真族趁虛而入,明朝的氣數將盡。

其實朱翊鈞荒怠的情形,還真有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不願意上朝聽政;後一階段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複,直接「留中」不發。但是,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政府的惟一決策者。一旦皇帝不願處置但又不輕易授權於太監或大臣,整個文官政府的運轉就可能陷於停頓。時朱翊鈞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這就是萬曆朝後期的官場大勢。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正如梁啟超說,明末的黨爭,就好像兩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這樣的惡果,未嘗不是由朱翊鈞的荒怠造成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在說萬曆皇帝是千古罪人時,也有人說,萬曆皇帝是千古一帝。他才華橫溢,精明武斷,卻有著常人不能理解的痛苦,只能留給世人一個蒼涼的背影。

喜歡閱讀歷史故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ishigushi(歷史故事)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逝世
《史記》文白對照司馬遷全譯版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