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以為講的是愛和寬恕,你就沒看懂

如果你以為講的是愛和寬恕,你就沒看懂

女兒慘遭橫死,警方破案無望,憤懣的女主人公自費推出三塊廣告牌。

公開向警察局長發出質問

美國密蘇里州一座寂靜小鎮的日常生活,由此被攪亂。

以理解和支持的名義前來好意勸阻的,是宗教人士;

以反諷的方式不斷發出無奈抗議的,是兒子;

以粗暴言行反對無果乾脆放火焚燒廣告牌的,是前夫;

警察局長則態度誠懇,語氣謙恭:

我們已經儘力,但線索實在太少,沒辦法,對不起。

警察局長素來工作勤勉,受人愛戴,實際上也一直急她所急,痛她所痛,這一點她知道;

在依然沒有剷除刑訊逼供惡習的地方,「有案必破」才會成為邀功欺民的口號,這一點她也清楚;

檢測比對整個小鎮成年男性的基因,案件或可取得重大突破,但此舉違法,這一點她也理解;

可是,她依然不肯後撤半步,哪怕她的固執,已經招致全鎮人的反對。

這就是美國電影《三塊廣告牌》的女主人公海耶斯。

對她而言,塞滿女兒被燒焦照片的卷宗,很快將被深深鎖進鐵櫃,只有當媒體做舊聞與懸案盤點時,女兒才會被偶爾提及,這樣的結局,她無法接受。

對於任何一個母親來說,這樣的結局,恐怕都難以接受。

001

試想一下,如果是在中國,一個人,像女主人公這樣,明知難題無解,依然不依不饒,那麼,很多人難免會暗暗拿她與那種纏訟纏訪無休無止的「刁民」畫等號吧?

警察局長已經身患絕症,活不過幾個月了,你怎麼還忍心指責他折磨他?

小鎮上善良的人都這麼想。

可是,查不出殘害女兒的兇手,女主人公內心的焦苦無以排遣,刷個廣告牌怎麼就讓你們那麼不痛快了呢?

問題在於,這些廣告牌,除了不斷戳痛傷口以外,對於破案到底有什麼用?

廣告牌引來電視報道,你們不也說,擴大影響有助於破案嗎?

如此這般糾結於誰對誰錯,將永遠無法得出令所有人都接受的結論,

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跳出是非判斷,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

那就是,女主人公病了。

局長是身體患病,而她則是心理病了。

質問

影片篇幅有限,不可能從頭交代她的病因病程,包括不可能詳述她離婚的原由,但是,通過她與前夫圍繞廣告牌存廢展開談判時的表現,我們可以對其一窺端倪。

唇槍舌劍之間,不出三句話,她就成功地把前夫刺激得跳將起來,掀翻桌子,掐住了她的脖子。

前夫跳起來,是前夫的錯,可她身上這種下意識的操控力量,也不能不讓人又難過又心驚。

無法想像,此前,她的心,曾遭遇過怎樣漫長而殘忍的踐踏?

居然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寧可冒著自己受到傷害的風險,也要淋漓盡致地凸顯對方的醜惡。

在當場,兒子的表現最有說服力,他直接把刀逼到了父親的頸部大動脈處。

其動作之迅捷,其手法之純熟,完全看得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這個家,分明受到了病菌感染!

其中,女主人公病得最重。

因此,明知警方在努力,她仍然要偏執地刷廣告牌,這就是她發病的一種癥狀,正如一個人感冒了會發燒一樣。

感冒了,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實際是自身免疫系統主動發起的,其目的在於用高溫來殺死病毒。

因此,對於感冒,發燒既是癥狀,也是治療手段。

同理,三塊廣告牌,既是女主人公發病的癥狀,也是她自我治療的手段。

現實生活中,每當有人因心理病患而棄世,我們總要反省並表決心,說不應該忽視身邊人的心理問題。

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也只是說說而已,因為我們並不清楚,「不應該忽視身邊人的心理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人情緒突然不對頭,我們明明看見了呀;

他們的言行不正常,我們也明明給予關注了呀。

說我們忽視他們,難道不是太冤枉人了嗎?

可是,真正的忽視,並不是看不見,而是看見了之後的反應模式不對頭。

比如,我們最喜歡對他們說:

你不要那麼消極,

你不要那麼抑鬱,

你不要那麼軟弱,

你不要那麼偏執,

你不要那麼患得患失,

你不要那麼杞人憂天。

想想吧,有人感冒了,我們絕不會命令他說:

「你不要發燒!」

可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心理病了,小鎮上,卻人人都對她說:

「你不要立廣告牌!」

002

相信所有人都能留意到,在慘劇發生那一夜,女主人公曾用刀鋒般尖利的言辭刺激女兒。

憑經驗可以知道,那不會是一時衝動的口誤,因為生活中,沒有誰會突然對自己的孩子說「希望你被強姦」。

在平時,她一定曾無數次甩給女兒這類狠話,只不過這一次,不幸應驗了。

因此,不必過於誇大這種「詛咒應驗」帶給她的衝擊,以為她執迷於刷廣告牌,只是想為這句剜心的話贖罪。

實際上,那一夜,女兒對她發出的嘶吼,同樣粗暴無禮。

從中可以發現,這個家庭,不止在形式上破碎了,更在靈魂與情感上,已經徹底破碎。

迷亂

另有一個細節,可能並非每個人都會留意到:

女主人公送兒子到學校,有人朝她的車丟雞蛋。

她衝出去,奔向嫌疑人小男生,直接踢向了他的下體;

緊接著,她轉向另一個小女生,飛起一腳,攻擊的也是她的下體。

如此不合常情的舉動,完全模糊了人的性別。

是因為她首先忘掉了自己的性別?

還是因為她把小鎮上一切反對她的人,都下意識地視為了前夫的化身?

可見,她之所以如此執拗地守護廣告牌,是因為她的無意識已經把導致家庭破碎的模式放大,將受壓抑的憤怒投給了整個小鎮。

這是又一次冒險!

其中隱藏著機會,如果重建從前受傷的現場,讓痛苦得到理解和接納,那麼她的創傷,就有可能獲得有效的療治。

但不幸的是,這一次努力又落空了。

她的發燒廣告牌,自始至終,沒有迎來小鎮人任何善意的目光。

警察局長作為小鎮的代表之一,本該成為她前夫的替身,承受她的憤怒。

但局長沒有接招。

對局長有著父兄雙重情感依賴的警官狄克森卻跳了出來。

他激情毆打那個給女主人公提供方便的廣告商,完全可以被視為女主人公當年遭前夫家暴事件的翻版。

就這樣,三塊廣告牌,沒能發揮治療作用,反而成為她向小鎮這個大家庭發出的挑釁。

她的自救努力,淪為了悲劇的變相重演。

003

警察局長自殺,與三塊廣告牌無關。

這是一個成熟男人對必然到來的死神給出的嘲弄與抗爭:

「我殺死了我自己,你沒有機會動手了,我就贏了。」

在內心最深處,他是這樣自我期許的。

但臨死前,他卻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自掏五千美元,給女主人公專門針對他的廣告牌續了月費。

他在遺書中解釋說,這是一個玩笑。

這可能是一個玩笑。

因為不管是誰,一旦自行決定告別人世,都難免內心的凄惶與苦澀,而有了這個玩笑墊底,他的死,就平添了一絲遊戲的輕鬆感。

他需要這種輕鬆感。

這也可能不是一個玩笑。

因為讓廣告牌繼續存在,他的死激起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女主人公身上。

「全怪你,把那麼好一個人逼死了!」

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由此,他的自殺,就變成了「引咎之死」,具有了高度負責任的意味,

從而,將徹底避開一切可能與「懦弱」相關的評價與指責。

在這一點上,局長成功了。

但在另一點上,他卻註定無法成功。

美好

經過刻意安排,妻子女兒與他,過了完美的一天。

當晚,他就對準自己的頭部,扣動了手槍扳機。

他的願望是,讓妻子女兒對他的記憶,只保留那最後的美好。

可他不知道,恰恰因為那種美好,死亡才顯得更加慘烈,更加怵目驚心。

而且,他也不知道,那種緩慢走向死亡的過程,恰恰是漫長的告別,會讓死亡給親人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中國的古人對此早有發現,將這個過程命名為「斷情」。

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並不是批評與指責,而是經驗總結,是對後人的提前諒解和寬慰。

因此,他的決絕選擇,看似無畏,實則剝奪了親人與死亡和解的機會,反而會製造出更為難以平復的傷痛。

004

影片中,那個對有色人種和同性戀懷有變態偏見的警官狄克森,也同樣是需要心理矯治的苦情人。

不過,在讀了局長專門留給他的遺書之後,他馬上發生了轉變,這顯得有些突然。

當然,這也沒錯,轉變不突然,就稱不上轉變了,正如忠誠不絕對,也就是絕對不忠誠了。

受局長感召決定洗心革面的狄克森,現在急需一個了斷,一個結局,來給自己此前迷亂混沌的生存狀態畫上一個句號。

因此,即使在失去了警察身份之後,他也不惜動用苦肉計,意欲一舉偵破女主人公女兒被害案。

可惜,他最後功敗垂成,只能意猶未盡。

句號

影片結尾,狄克森與女主人公一起上路了,準備去跨州殺掉一個在海外沙漠地區實施過暴力性犯罪的嫌疑人。

擬想中,那個人身上的彈孔,就是狄克森渴望的句號。

當然,他們可能動手,也可能不動手。

但無論動手或不動手,這都是他們自我治療的又一次艱難嘗試。

他們能成功嗎?沒有人知道。

在尋不到答案的地方,我們只能套用里爾克的天才詩句,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安慰:

哪有什麼成功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往期回看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人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每個逼老婆生二胎的男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奔跑吧》攤上事了,這次是否能輕鬆化解呢?

TAG:素人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