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放生的目的在於積德,果真如此嗎?

放生的目的在於積德,果真如此嗎?

佛門以慈悲為懷,提倡「放生」,鼓勵人們在適當的時候,將捕來的魚、抓來的鳥及一切羈禁的動物,都予以釋放。「放生」的目的,在於積德。

其實「放生」之事,最早並非出於佛門。《列子·說符篇》記載:「邯鄲民正旦獻鳩於趙簡子。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看來是趙簡子開了放生的先河。

放生池裡的烏龜

唐代很盛行放生,官方甚至下令置放生池,以修功德。《佛祖統紀》說:「《光明經》述流水長者救魚十千,天子報德,此緣起也;智者買斷簄梁,悉罷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計詡獄中之難,報修善堂上之恩,此顯驗也。唐肅宗乾元二年,詔天下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本朝(北宋)真宗天禧元年,詔復天下放生池,沿江淮州郡上下水五里並禁采捕。慈雲奏西湖為放生池,以四月八日會郡人縱魚鳥。法智於南湖以佛生日放魚鳥祝聖人壽……」

根據《陔余叢考》的說法,早在南朝兩代,就有「放生」之舉了:「然考《藝文類聚》,梁元帝時,荊州有放生亭碑,則唐以前已有之。又《南史》梁武帝時,謝微為《放生文》,見賞於世。蓋梁武帝奉佛戒殺,至以面為犧牲,則放生起於是時無疑。」

放生池

不僅官方提倡放生,不少文人也讚頌放生。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皇帝下詔置放生池之事,撰寫碑文云:「環地為池,周天布澤,幼植依仁,飛潛受護。」宋代王欽若於天禧年間,奏以杭州西湖為祝聖放生池。大文豪蘇軾,上奏「西湖不可廢」,共有五條理由,「放生」就是其中一條。

過去寺院中備有放生器,暫養魚類,然後將它們放入泉池喝水。後來天台智者制天台山海曲為放生池,讓海上漁民放魚類在這裡。如能在此放生的人,就為他授三歸戒,說大法以結法緣。這是仿照《金光明經》所說流水長者救生之事,也就成了放生會的濫觴。

放生的出家人

放生有一定的時間,佛經中有「三節放生」之說:一是在歲末,二是在夏滿,三是在父母的忌辰。

常見善男信女,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省下錢來,買魚、買鳥放生。別人為他們想不通,他們卻感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放生螃蟹回大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佛門「高管」:寺院行政管理體系的前世今生
這四大名山是中國佛教聖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