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立潮頭筆生花——西窗竹詩歌概述

情立潮頭筆生花——西窗竹詩歌概述

情立潮頭筆生花

——西窗竹詩歌概述

文/張延才

?

西窗竹,女,原籍湖北武漢,現居浙江,作品散見於《中國詩歌》、《遼河詩詞》、《東部》等刊物及地方報紙副刊,曾獲2016年「江海詩歌」、「和美長興?風情太湖」、「2017東海詩歌節」、「中國詩歌網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詩意濃香』詩歌大賽」「活力品質幸福臨海」詩歌大賽、「首屆『龍棲地杯』全國詩歌大獎賽」等詩歌大賽中獲獎。追求自由、開放、純粹的詩寫境界。

文題「情立潮頭筆生花」,其「情」既有生存中的小情小調,更富泛愛之大情大調。這種情狀,在詩人西窗竹身上體現認為十分明顯。所謂「文如其人」,寄寓在每首詩歌的「情」極為濃郁,從中完全可以洞見與感受。題中「潮頭」之說,一指她的生命狀態、思想高度、情感深度等,當前已處較高境界;二指她的詩歌寫作水平與能力正好為尚佳時期,一點不弱於民間眾多詩人寫手。具備這些,西窗竹當下能夠妙筆生花適理適情。

與西窗竹在文學論壇相識時間不長,但在較熟的女性詩者五人中,她是其中顯耀的一位。雖素未謀面,讀她的詩作倒不算少,自感詩中所見廣泛,令終於抑制不住,要圍繞詩人及詩歌作品,不揣冒昧地做出總體探析。即便這樣,此文也只是依剪影放映式來想像和欣賞,有觀照不到可指出但不應稀奇,畢竟就算日日相守的親人,也不能縱橫全面地了解,僅從一個側面尋出亮光就已不錯。

西窗竹的詩,較少纏綿回憶,也少陶醉情感抒發,卻常見剖析心靈與事理,擅長將物、事、景等拆成眾多元素,然後用詩意作膠來粘合組裝,能這麼做且做到如此程度,確為天賦異稟。這樣一來,本身看似簡單的事景,經她一展開,竟能突然宏大開闊起來,有的如穿越時空,或立處不同維度,給人以望洋而嘆的感受反應。這樣,你就必須站在更高處,才能觀出每首詩整個描畫的是什麼形象和意境。她特別能將個人鮮活的經驗體驗,與現實諸事各物聯繫起來,以推進情感、壘高情境,達到擴寬思維、提升認知,增強人的光明和空闊,或者深沉與豐富。

這使得讀過西窗竹多首詩後,思維不經意被擴容,認識上得以大幅上升。更重要的是,似乎讓我無法從哪一首詩、詩的哪一行、哪一意象談起,而只能從整體上來素描詩人及詩作的輪廓。原因在於,她本人及各首詩都較深厚,似從哪裡開始都難,都捨不得顧此而冷彼,而不單單是因為正好與善於想像的我之特性碰撞而產生火花。可見她並不像當今眾多寫詩的人那樣隨意,有一點感覺就動筆,每天擰開水龍頭一樣流出很多字來。這就是她不輕易出詩,只要落筆就一定誕生好作的重要所在,對每首詩多方積累,或說觸角所及,並非那般簡單而得,恰皆渾然天成,真正醇厚綿香,又能發人深省。

再者,讀西窗竹的詩,必然能從那樣的脈搏,體會面對社會、生命潮湧的激情,感受到情感深處藏著激烈澎湃,分解在詩行、詞素、意象以至結構上,就如涓涓細流在流淌,清澈而明艷;又像閃爍跳動的火苗,溫暖而美麗;甚至於覺得詩人寫詩是在刺繡,神情專註,一針一線細緻綿密,一首詩這般蘊富深情,不情真意切確難想像;其詩亦如絲綢,色彩端莊,古樸典美;有些還是大場境下的轟轟烈烈,能夠撼魂動魄,讀時為之心跳劇烈。可以說,非性情中人,則難以表現俱佳。

西窗竹寫作詩歌,不管採擷的詩意對象是高到雲天還是低到塵埃,皆能大氣磅礴,驚在當下能做到,且以軟柔為特徵的女性詩人,顯得更為少見而難能可貴。作為女詩人,細膩是少不得的。只是但凡深讀過她的詩,應忍不住感嘆,其詩一樣具有男人的豪氣和重量,彰顯柔中帶剛的劍氣。西窗竹的詩情詩風可謂十分突出,既有網路文學的男性傾向的玄幻感,又有女性趨向的言情味。就像一部厚重又極具魅力的電影作品,看時不禁令你浮想連連,身姿或忍不住蹁躚舞動,意緒免不得纏纏綿綿,心情總是久久不得平靜,最終或將發出驚嘆:這是女性詩作嗎?因此,依從詩的表現來說,認為有穿越、跳脫、身臨其境和親賦生命等幾種。這些雖與詩歌寫作看上去一點不搭,但給我的感受就是如此。恰證明這就是西窗竹詩人的特點,切實出類拔萃、超群出眾。若繼續感受開去,大概會覺得她的人不在凡塵,至少心、思、情、神等生就空靈高絕,現實的自己才會真地超凡脫俗。具備這些素養和天性,體現在詩歌表達上,就總能深入淺出,舉重若輕,效果好到令我只剩感慨。

另外,總感覺詩人的詩古老而遼闊,像千年以前寬長綢緞上活色生香的畫卷,底蘊深厚,價值不菲。曾多次為她感嘆,時光真似神偷,不僅偷來了她的人,同時偷來了她的天賦靈魂,不知從何時起便更加光閃爍爍,亮徹一方,真地少人堪比。這樣說,就希望詩人能夠看到自己如此富足的優質,從而與時間賽跑,與現實角力,發揮出最佳優勢,為活於一世留下智慧的文化與文明痕迹,哪怕深埋沙灘千萬年也值得。

西窗竹的詩歌寫作早過刻意為之階段,毫無疑問已達技巧大而化的境界,需站在更高層來觀察與領悟,才可看出端倪直至把握,這就是她能力超出一般的地方。一位有著一定思想和文化底蘊的人,怎麼都會選擇負重前行,為國家、民族、社會、世界、人類的現實和未來,付出應有努力,作出更多貢獻。藉助詩歌寄寓和構築理想,這是屬於西窗竹的使命擔當。這樣的方向、路途和邁進,無人給予,無人強加,卻自覺自愿,花開靜美,下自成蹊。

交西窗竹這樣的文友,讀西窗竹類型的詩,我的感情變得十分龐雜,似乎很難對她和她的詩下一個明確的定義,連簡略界定都很困難。此處只說她的詩實難接地氣就是一方特色。但接地氣是一種價值認同,不接地氣也是一種思想取向,前者樸素質純,後者典雅大氣,在這繁雜的世界,二者都需要都美麗,否則人類與動物界無多少差異。相似表達,前面已有,但未覺累贅。只是如果非用一句話來概括西窗竹的人和詩,才情就是詠絮,詩歌飽含大愛深情。兩相結合造就出她的義薄雲天,讓我無法不佩服。

我似乎習慣於將詩人的思想凌駕於詩文本的上方,將詩人的情感放大跑在詩文本的前面,兩者就像探照燈同時不斷續地照著人心和詩作。但這也本無不妥,文為心聲,有思在前指引,才猶可成章成詩。只相信這是我所讀不同人的詩歌過少,如果情況相反,所給的評判定不會雷同多少。比如我所認識的詩人中,就多數不傾向或擅長於這種類型,有的僅對生活、事物等的具象抒發真實情感,只做到觀察細緻,感受細膩,語言旖旎,可以說多側重小物小景進行小抒情,少偏向巨世界和大思想。但對西窗竹及詩歌作品,我依然願意依葫蘆畫瓢來個套路,因我感受最多最濃最重都是這樣的內涵,認為這才看到的是內里,並準確描摹了詩人及詩作的多重樣貌。或可這樣認為,別的詩人有的她都有,別的詩人沒有的她照樣有,只是所倚重的表達方式、思想高度、情感深度等,她的確實非常特別,屬於前方燈塔上的光亮,需要抬眼才可觀瞻到它的燦爛。

這裡不得不讓人提起西窗竹的再一個重大特點,即她的寫作長篇小說的天賦。其實以上已說那麼多,真正不難看出她這種筆觸和筆力的巨大潛質。我也許偏向寫作長篇,有我情感重心所在,使得很多時候有點自以為是和無理要求,總在依據文字發現甚至邀請志趣可能的相投者,免不得打上相關長篇寫作的烙印。實是想說,我讀過西窗竹許多詩作,一直在想,如果詩人願意轉向或兩相兼顧,那該有多美,認為詩人完全具備寫作天賦和素養以及實力,且相信將發揮得極其出色。比如豐富瑰麗的想像,語言的醇香魅力,架構繁雜空間一絲不凌亂,等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簡直是個寫作小說的好料子,打造出成品就是好傢具、好橋樑、好船隻。這讓我有點過於自信地認為,西窗竹就是百年難出的詩人和作家,不寫點宏大場景故事,錯過上天的雄厚恩賜,實有人類的遺珠之憾。

想想現在詩歌無數,真詩人卻乏,每日生產所謂詩歌,就像現代化工藝流水線下來的產品,極少突出之作,多數平庸甚至假貨水貨當道充斥。西窗竹是位才情俱佳的民間詩人,散落在樸素的空間里不急不躁、不聲不響,安逸一隅,以獨特歌詠生命方式存活,實在高雅別緻,讓人十分艷羨。但依我的觀點,不消說當下文學人才發現渠道不多,並且通道時有不暢,平台本就幾無,有限資源存在被空耗浪費嫌疑,令諸多能人無法正常輸送,只能沉寂永匿,自然不能釋放能量彰顯才華,不能為文學陣營貢獻智慧和力量。在我看來,現在相中千里馬的伯樂也應多些,我們暫時還必須珍惜詩人優秀材質。

文字自古就是泄漏文人的天機,高低美醜興悲強弱剛柔冷熱,簡直無所不包碧空盡含。因此,據詩人的詩作,既看見香骨柔腸的女性美,又窺出擔當道義的鐵肩之力。而所謂文客或者詩者,要想神不知鬼不覺,從此放棄什麼文字詩行,來包裹隱藏自己,真可謂難於上蜀路。只可惜,愛上文學是一種宿命,有誰拿得起又能坦然放下?確想捨棄必須花很大力氣與代價才行。經網路交流了解,緣於過分愛詩,過於對詩外各方感受激烈,使得幾度想放棄,但一次次依然無法擺脫對詩歌、對文學的酷愛纏綿,至今依然隨詩而動,因詩而美,緣詩而友,視詩如命。這就是情立潮頭筆生花的西窗竹詩人。

最後還得坦言,其實早就想為詩人西窗竹寫詩評,若強調工作、生活、寫作忙,其實真是借口。事實卻因對詩者本人的詩感過於深濃,已經導致難以把握而無法下筆,不知從何寫起,不知怎樣深入,不清楚隨意選取切入角度,是否偏頗以至傷害了其詩原意。或許真地不用寫,只需讀,首首讀,日日讀,反覆讀,只要沉浸境中,感受到美就可以,而不必有意試著靠近,甚或闖入忽發一聲,從此破壞了靜美的禪意,或者毀掉了宏大的物像或影視場境,這樣即使不令人生厭,也會為我的不經意到來而皺眉。這是我多久顧忌的重要部分。

作者簡介:張延才,生長於淮陰,現居句容。自小熱愛文學,至今寫有長篇小說兩部,中篇小說一部,有百餘篇(首)詩歌、散文、隨筆、短篇小說發表,獲獎數次。堅持日寫作一首以上詩詞,並對各首附以千字閑譚。

感謝您關注淮陰語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淮陰語文 的精彩文章:

不是年味淡了,是人心淡了
正月十八落燈面

TAG:淮陰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