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岸書法家吳頤人杜忠誥的一見如故與談藝錄

兩岸書法家吳頤人杜忠誥的一見如故與談藝錄

知名書畫篆刻家吳頤人去年底以來因骨折一直住院。日前,聽聞與之有多年書作往來而未曾謀面的台灣地區書法家杜忠誥來滬參加「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不顧身體不便,離開醫院與杜忠誥在春雨濛濛中會面。兩位書法家初次會面,一見如故,深入交談之後,互贈各自編寫文集。真可謂「陳蕃下榻處,徐孺過門時」。「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記錄了這次海峽兩岸藝術家之間的對話。

吳頤人(左)與杜忠誥(右)

他們一見如故

張偉麟(吳頤人弟子、書法家):吳頤人老師的書法篆刻,遠追漢簡,融入岩畫,於古人中尋求己之所好,近而得益於錢君匋、錢瘦鐵、羅福頤諸先生。繪畫上,吳昌碩的「以書入畫」、齊白石的「爛漫天真」對他影響很大。另外,吳老師在古文字研究也有很深地造詣。而今天為了這場會面,特地從醫院趕過來。因為在這之前,吳老師因腿部骨折住院,現在還在調養期間。聽聞杜老師來滬,激動不已。杜忠誥老師也在書畫、古文字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詣。觀杜忠誥老師的書作, 草、行、楷、篆、隸皆擅長,尤以行草書最為得意,其行草書取石鼓文的遒健,筆法縱橫姿肆,如風行雨散,求變而不離規矩。再加上謝宗安師的悉心教誨, 自己的勤奮好學。總之, 他的書作無論是楷行篆隸, 都自然流暢, 蒼勁多姿, 大氣磅礴。

吳頤人《一默如雷》

杜忠誥 對聯書法作品

鄭君揚(恆南書院負責人、斯米克集團辦公室主任):大概從去年5月份,我和偉麟兩個人就開始策劃兩位老師的見面。因為兩位老師都有相似的身世經歷,小時出身寒苦,年輕時都做過小學教師,都擅長書畫,又熱衷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所以我們不遺餘力地來促成此事。經過九個月的洽談,藉助「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為契機。兩位老師終於得以相見,而且是一見如故。我們為他們的會面而感到高興。也希望此次的會面,不僅是兩位學者緣分的會面,也是能夠把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一脈連接起來的一次會面。

從南環瑾先生談起

吳頤人(書畫篆刻家):從剛才與杜先生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杜先生說起話來可謂中氣十足。會面之前,聽偉璘說,杜先生是南懷瑾的學生,恰好我也與南懷瑾先生有一物之緣,因此,我覺得我們非常有緣分。記得是改革開放後,大概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為南懷瑾先生出版一本書籍《論語別裁》,出版社責任編輯張先生請我為南懷瑾先生刻一方印作為贈送禮物。印面內容為「南懷瑾」三字,其中「南」字單獨拉長居右,「懷瑾」二字為一行,居左。這方印的印模至今還留在我家裡。

《漢字尋根》 吳頤人著

杜忠誥(台灣地區書法家):真的是機緣巧合。我就是因讀了南老師的那本《論語別裁》而認識了南老師,從此開始了向南老師求學請教之路。當時,二十幾歲的我在報紙上第一次拜讀南老師的這些文章,因為這也是南老師的演講稿,每一期字數不多,大概八百到一千字左右。當時讀罷,又驚又喜:這「南某某」是誰?能把論語如此教條枯燥的文字變得這麼平實。如此生活化的語言萌發了我向他請教的衝動。後來這些文章集結成書,我欣喜若狂,買來之後多次細細咀嚼。

反對台灣「驅中國化」

吳頤人(書畫篆刻家):我們都是研究中華文字的,如今聽到「驅中」這個問題,真的是非常滑稽可笑。蔡英文你姓蔡,難道你寫姓氏時就忽略不記嗎。更何況認祖歸宗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姓吳,無錫是吳氏的發源地之一。前幾年我在美國舉辦展覽,展覽上結識了幾個吳姓同宗,於是我們決定成立一個美國吳氏宗親會,每年都來無錫祭祀祖先。美國華人如此,台灣怎麼能夠例外。蔡英文搞「驅中」是完全錯誤的,不得人心。

《漢字美學》 杜忠誥著

杜忠誥(台灣地區書法家):說到「驅中」這個話題,我們所見略同,更有許多(看法)要聊。去年蔡英文接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藉機搞文化「獨立」,就此我發表了一篇反對文章向蔡喊話。這篇文章收錄在我的《研農聞思錄》之中。文中提到,台灣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早已發展成為雜糅的多元社會,倘若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大陸文化划上等號,而後試圖把台灣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加以切割。何異於自我窄化,自我矮化,這樣終不免台灣的異化。跳不開1949年的政治背景,是台灣的悲哀。這個文化認同心靈的錯亂之結,若不早日解開,台灣便難有一日之寧。

吳頤人(書畫篆刻家):能聽到你這麼認為。我對你更加敬重了。再說岩畫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一直在研究岩畫,它最早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它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雲南、甘肅、寧夏等地。而且我會把岩畫融入創作之中去。我的很多作品都借鑒於這些岩畫。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傳承。所以「驅中」論怎麼能夠成立與實行啊。

杜忠誥(台灣書法家):是的,那是絕對違背人心的。但只要對人性、人心有正面意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都有責任去弘揚傳播。不管儒釋道還是諸子百家,他們注重人情義禮、注重人性。

「吳頤人藝術館」里談書畫

吳頤人(書畫篆刻家):寫書法,要堅持自己。管他南宗與北宗,吾以吾筆寫吾胸 ,各家理俱生花筆,逐一搜來筆底融。不僅傳統的繼承,還是當代的生活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文化,我都會把他們融在一起。除了汲取漢簡的營養之外,我也會用日文、韓文來寫書法,用東巴文、琴譜上的文字來創作,甚至集網路上的亂碼來創作。還有,我還會把生活中的細節記錄在我的作品中,比如這幅《沁園春·買票》就寫道:「春節又到,中華大地,有錢飛機,沒錢站票」。

杜忠誥(台灣書法家):有趣!以前我也研究過以亂碼作書。但是我最為用功之處還是在草書上。因為草書最有挑戰性,寫好草書很有難度,所以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態,始終不肯放棄研習。這幾十年來,筆寫壞了多少,古人云: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做張芝,也作索靖。因此,還是有進步的。

吳頤人(書畫篆刻家):書法里我講述了很多生活故事,繪畫中更是如此。我很喜歡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的大寫意作品,所以我的齋號喚做「白驢禪屋」、「雷聾山房」。當然我的齋號很多,這裡不多說。正因為喜歡,所以會有所啟發,我的這幅作品《秋天的戰爭》,其實與齊白石心裡暗合,他的畫從生活中來,我的也是如此,畫面中蛐蛐兒打群架,人也是會這樣,所以我旁邊寫著『咬撕忙不息,辜負好時光』,都是有感而發。

杜忠誥(台灣書法家):另外,我看吳老師「鶴舞雲天」這三幅書畫,非常有意思。有書,有畫,有故事,有效法古代文人的清閑雅趣。

吳頤人(書畫、篆刻家):這三幅是非常有意思的。其中緣故是書寫「鶴舞雲天」的這張宣紙。由於存放時間太久,從亂紙堆中偶然得到,發現上面布滿舊斑,乍看如灑金紙一般。想想棄之可惜,於是提筆寫下「鶴舞雲天」四字。書罷,自己覺得效果不錯,於是又裁兩張尺寸相同的宣紙,一幅作「鶴舞雲天」之畫境,一幅作偶得此紙的詩句。其詩云:「佳紙霉生歲月斑,老夫聊作灑金玩。臨池添得三分趣,一夢回看壁上觀。」(文/肖永軍)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大兵越戰後首乘航母到訪,越南人淡忘戰爭冰釋前嫌了嗎?
特朗普欲收緊「親屬移民」政策,華裔代表向白宮諫言「孝道」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