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想錄:不要從小誇獎自己的孩子美麗或英俊

隨想錄:不要從小誇獎自己的孩子美麗或英俊

Aria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55 mono recording)

Glenn Gould 

00:00/01:52

漢學家白魯恂曾在中國度過童年時代,他通過歷史學和心理學分析,認為人們的心理狀態普遍處於嬰兒哺乳時期的不安全感之中,進入成年人時期之後,表現為內心完全不寬容,行為方式上置對手於死地而後快。不寬容構成了最大的人性病症,而且構成一種集體意識,導致歷史無法出現真正的改進。

為什麼別人對我們的分析鞭辟入裡,而我們卻看不見自己的問題,原因是我們缺少看見自己的基準條件。有些人的問題意識和辨析能力沒有得到基本的訓練,表現為在基本問題上不會提出問題。比如「偏激」這個詞,經常會有人指責他人偏激,但從不會追問,我是立足於什麼基準條件來判斷一個人的觀點是否偏激。比如「中庸」這個詞,儒家到底基於什麼坐標系來界定中庸的尺度,我想他們是從來不會深思的。比如「復興」這個詞,到底基於什麼價值譜系來複興,復興的目標是什麼?人們考慮過嗎。

讀西方思想史的時候,大家都跟在別人後面討論「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但歐美人關於復興和啟蒙的價值基準點是明確的。

文藝復興的對象,是復興古羅馬文化,而古羅馬文化之所以讓人懷想,是因為這是一個繁榮的時代,不僅經濟繁盛,文化豐富,而且古羅馬帝國是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巨無霸帝國。相當多的思想家對古羅馬帝國充滿了懷想,奧古斯丁曾經因為古羅馬的衰敗走向沉思,因為人們無法理解如此強大的羅馬帝國為什麼會走向滅亡,這種思考讓奧古斯丁寫下了人類思想史上著名的篇章《上帝之城》,言明人類社會任何意義上的偉大帝國都是地上之城,都帶有揮之不去的罪惡,任何偉大的城市都會走向毀滅,因此羅馬帝國的毀滅理所當然。人的目的並非追求地上之城,而是追求上帝之城。

一個基督教的偉大思想家反思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存在的問題,這是前所未有的偉大反思,是自己對自己的反思。正是立足於奧古斯丁的思考,有人終於發現了文藝復興的問題:過度彰顯人的意義,以至於人類開始整體遠離上帝意志。

至於人們耳熟能詳的啟蒙運動,原初意義是上帝之光照亮人類心靈,啟蒙的邏輯是上帝話語啟蒙人類,而不是人類掙脫上帝話語。所以啟蒙運動的第一階段的思想家,都立足於聖經話語思考,思想史上稱之為基於第一性的原理思考,所以又叫唯理論,這裡的理,是上帝之理,聖經之理。上帝是完全理性的上帝,人類的理性是上帝所賦予的有限理性。這才是早期理性主義的基本概念。整個17世紀都是唯理論的時代,包括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帕斯卡爾等一大批思想家以唯理論的方式工作。隨後,基於對唯理論思想的反思與批評,以洛克、休謨等思想家為主,展開了經驗論的思考,強調人的經驗意義,並拓展了(放大了)知識的工具理性。也就是說,經驗論意義上的啟蒙運動是以唯理論的啟蒙運動為前提條件的,從唯理論到經驗論,是一個思想的整體。後人學習這一段輝煌的思想史,既不能強調唯理論而忽視經驗論,也不能強調經驗論而忽略唯理論。知識分子在這裡應該訓練自己的綜合的判斷能力。

無論是文藝復興,還是啟蒙運動,都與聖經傳統有著直接的關係。聖經話語是原動力。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思想家之所以如此充滿熱情地思考,是因為受到了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的推動,而宗教改革運動是一場方法論極其明確的思想運動,她的核心價值非常簡單,這就是「回到聖經」。

中國讀者討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卻對聖經傳統一無所知,相當多的知識人甚至站在反聖經傳統、敵基督的立場。這種現象不僅表明中國知識人的無知,而且表明他們的狹隘。一群靈魂沒有得到有效擴展的人!這些人註定是糠皮,註定是稗草。當我看到他們的無知之處,我就有一百個理由與他們徹底決裂。

事實上,閱讀這一段思想史,如果保持一種綜合的判斷方式,會發現很多極其深刻的思想源流。

比如洛克討論問題,通常都是立足於聖經話語提出問題和辨析問題,然後提出自己的經驗判斷。著名的《政府論》《論宗教寬容》《自然法論文集》都是這樣的思想進路。即使是一本非常大眾化的《論全面教育》,洛克也強調聖經話語的前提意義。比如洛克說,不能從小誇讚一個孩子美麗或好看,因為這些外在特徵並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由於虛榮心是人性的原罪常態,一個從小就被誇外形美麗或英俊的人,長大後變成廢物的可能性極大,虛榮心會徹底毀滅一個人。這是非常不同於我們中國人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們從小不僅被告知自己美麗動人,人見人愛,而且總是被告知我們所在的文化傳統博大精深,我們的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形成對傳統和地理的懺悔與反思。當這樣一種「集體虛榮心」成為常態,我們的生活必然麻煩成堆。

所以,人對自身的認識,構成人類發展的基礎。而一個人要真正認識自己,必須首先認識上帝話語,讓上帝話語成為自己的認識論的基準條件和方法論。洛克《人類理解論》、萊布尼茨《人類理智新論》、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米塞斯《人的行為》都是這個領域的扛鼎之作。他們立足於基督信仰傳統思考,建構了一套穩定的關於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方法論體系。如果華人思想界無法在傳統、思辨與效用的邏輯鏈上全面學習聖經傳統, 我們的結局就只能是要麼誤讀,要麼視而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小和評論 的精彩文章:

我全部的努力就是為了擺脫文人的臭毛病
隨想錄:有些錯誤太沉重,要用一生來償還

TAG:蘇小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