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河姆渡文化發端

由河姆渡文化發端

器晤 總200 題]

[器晤·200期特稿]

追尋良渚人琢玉藝術的源頭

關於良渚文化玉器的微刻技藝,不久前我進行了重新解讀,認定玉器上的一切微刻皆陽刻。這是一種「陰夾陽」的藝術構圖傳統,線條細密構圖嚴謹,工藝精緻到無以復加。這個認識雖然暫且還不能獲得所有良渚文化玉器研究者的認同,但我確認這種認同總有一天會到來。

隨著研究持續推進,最近我又新發現良渚人的這種「陰夾陽」的藝術構圖傳統,是承自先前的崧澤文化與河姆渡文化,這就更加堅定了已有的認識,也就越發覺得研究者認同這個觀點的那一天會提前到來。

精雕加細刻以陰顯陽

河姆渡文化有玉器發現,玉器上卻並沒有見到微刻紋飾,這又如何能找出微刻「陰夾陽」構圖證據呢?

其實這個證據,是由骨器和陶器上找到的。只要稍稍仔細一點觀察,就可以發現河姆渡文化很多骨器和陶器上刻畫的一些複雜紋飾,特別是一些動物圖像,很多是採用「陰夾陽」線刻方式構圖。這些圖像雖然沒有良渚玉刻那樣小巧精緻,但體現的神韻卻沒有什麼不同。

河姆渡文化的幾處遺址都出土了一些骨角牙器,有的保存得很好,紋飾也比較清晰。我們在兩件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象牙匕上,看到了精緻的雕刻。那些直線與弧線構成的紋樣,幾乎都是用雙陰線構圖,雙陰線中間襯托出來的線條,正是紋飾構圖的主線條,這就是我們說的陽線,是兩陰夾一陽的陽線。

浙江餘姚姆渡遺址出土象牙匕

在骨雕中特別要提到的是那件雙鳳朝陽骨刻,過去我們熱衷於對圖像意義的解釋,卻還沒有顧上仔細觀察它的雕刻技法。其實畫面上的太陽和雙鳳的輪廓,還有可能為太陽光芒的圖案,都是用陰夾陽的方式刻畫而成。

浙江餘姚姆渡遺址出土

雙鳳朝陽紋骨雕

河姆渡遺址還見到一件骨刻殘片,上面刻著一個大眼獸,獸身上另刻出一隻大眼,獸體輪廓、眼睛和身體上的折線紋,均採用陰夾陽方式構圖。只可惜頭部殘缺,不辨所刻為何物,發掘者判斷為虎紋,尚可存疑。

浙江餘姚姆渡遺址出土

骨雕殘件

河姆渡文化的一些陶器上,也刻畫有幾何形和動物形紋飾。那件廣受關注的豬紋陶方缽,圓眼豎耳,長嘴剛毛,活脫脫一隻野豬的速寫。要特別注意的是,豬形的腹部刻畫有圓形大眼。豬的輪廓和眼睛,都是採用陰夾陽方式刻畫而成。陶方缽少見,這樣的豬紋刻畫也不多見,關於豬紋透露的其他信息,後面還會提到。

浙江餘姚姆渡遺址出土

豬紋陶缽及線描圖

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一件奇特的動物形體陶塑,造型為粗腿小身軀,兩面通體刻畫有相同的紋飾,引人注意的是身體上正背都刻畫有一隻重圈大眼,眼旁左右都有眼角,而構成眼角的圖形可能是另一對尖框長眼,這樣的眼形非常特別,我們在後面還要討論它。發掘者說獸體有殘損,不能判斷是何動物。

浙江餘姚姆渡遺址出土

動物形陶塑及線描圖

田螺灣遺址出土幾件精緻的骨牙雕刻品,讓人關注的有雙鳥、水牛和犀牛三件雕刻,它們都採用了陰夾陽方式構圖,還出現了減地陽刻技法。

雙鳥形雕刻中的雙鳥為背向的對稱構圖,兩鳥的翅與尾在中心相接,鳥頭向外,鳥體上刻有一對大眼睛。鳥的輪廓、頭眼與尾翅,還有附加部分的圖案,全用陽刻方式雕刻。實際上已經是一種減地陽刻,當然並非整體減地。不過鳥的雙眼採用了全減地雕刻,很值得注意。

浙江餘姚田螺灣遺址出土

骨雕雙鳥飾

水牛圖像骨刻上的水牛全形,採用的是陽刻技法,尖角、大眼圈和身體上的大旋紋與三對尖眼,均是陽刻成形,陽線邊的陰線與陽線差不多等寬,局部減地。這一件標本的意義非同尋常,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最精緻的陽刻藝術品。

浙江餘姚田螺灣遺址出土

水牛紋骨雕

犀牛圖像骨刻也是一件難得的精品,犀牛形象刻畫很有氣勢,輪廓及主體紋飾均用陰夾陽線刻成形,除了頭部的大眼,腹部也有一隻大圓眼,圓眼側邊是一對帶眼仁的小尖形眼,這一對眼一端相連,形成大眼的一個眼角,大眼的另一邊也有眼角。大眼及小眼採用減地陽刻方法構圖,這種局部改變雕刻技法的做法值得注意,也可以看作是雕刻技法成熟與靈活的一個標誌。

浙江餘姚田螺灣遺址出土

犀牛紋骨雕及線描圖

寧波傅家山遺址出土一件精美的象牙鷹首雕刻殘件,鷹首圓目勾喙,形象兇猛。它雙目和頸部幾何紋的雕刻,採用的是陰夾陽方式,眼形是明確的減地陽刻,陰陽兩線大體等寬。

浙江寧波傅家山遺址出土

牙雕鷹首

減地陽刻,記住這是河姆渡人的藝術首創。

重現編織紋陽互

河姆渡文化之後,雖然在馬家浜文化中未及搜尋到有關證據,但在崧澤文化中卻發現了一些有意義的線索。

在崧澤文化陶器上,我們見到了陰夾陽刻圖案證據。上海崧澤遺址出土的一件陶罐,表面裝飾有編織圖案,是寫實的編織結構,當然也是用明確的陰夾陽方式刻畫而成。這是一件帶蓋陶罐,上腹刻畫一周編織紋,其實這編織紋再現了一個編織體,可能就是再現了陶罐外面套上的一個提籃。當然刻畫出的線條構圖並不嚴密,但大體結構還是清楚的,它正是用陰夾陽的方式刻畫而成。

上海崧澤遺址出土陶罐及點染圖

崧澤遺址其他陶器上也發現有類似的編織紋圖案,如一件陶豆的圈足上就採用雕刻方式裝飾出編織紋,由於主紋有凸起效果,形成明確的陽紋圖案。

上海崧澤遺址出土陶豆

還有更多的崧澤文化陶器,也都採用陰夾陽的刻畫技法裝飾有編織類紋飾。如嘉興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筒形陶杯,就是用陰線襯托出編織陽紋圖案,編織結構非常清晰。嘉興還見到類似幾件編織紋陶器,也都是用陰夾陽方式刻畫出紋飾

嘉興博物館藏陶杯及點染圖

在其他幾處崧澤文化遺址,也發現有相同的採用陰夾陽方式刻畫的編織紋,如嘉興南河浜的一件陶壺、餘杭石馬兜的一件陶壺、崑山趙陵山的一件器蓋、長興江家山的一個紡輪等,表現出的編織結構比較複雜,不過通過彩染方式觀察,可以將結構清晰展現出來。

浙江嘉興南河浜出土

陶壺及線描圖

浙江餘杭石馬兜出土

陶壺及線描點染圖

浙江崑山趙陵山出土

陶器蓋及線描圖

浙江長興江家山出土

陶紡輪及線描點染圖

上述有些構成獨立圖案的紋飾,有的很接近一種動物面像的特點。最獨特的是嘉興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陶罐,器腹採用陰夾陽方式刻畫著一個很大的獨立圖形,有研究者直接稱為獸面紋,也確實有些接近良渚的神獸面,只是工藝沒有那麼精細。

嘉興博物館藏陶罐

及紋飾線描圖

這些陶器上見到的相似編織紋圖案,一定是崧澤人按照實際編織品的結構再現出來的,當時似乎還沒有將這樣的紋樣裝飾在玉器上。

值得慶幸的是,考古中在這幾個考古學文化中也發現了編織物遺存,這對於我們認識陶器上的編織紋刻畫很有幫助。比較重要的是良渚文化中藤條遺存的出土,如安溪嚴家橋遺址發現的藤條編遺存,似乎為良渚人的琢玉紋飾創作提供了生活借鑒。

浙江安溪嚴家橋遺址出土

編織藤條及線描圖

藤條的多股並排交錯式紡織結構,在浙江海鹽龍河潭港遺址出土的寬柄壺上有明確的藝術表達,完全是一種寫實編織的圖案,這用的是毋庸置疑的陰夾陽技法,刻畫出了立體感覺,製作非常精心。

浙江海鹽龍河潭港遺址出土

寬柄陶壺把手線描圖

幾乎完全相同的發現還見於餘杭卞家山遺址,也是在一件陶杯寬柄上雕刻出藤編圖案。

浙江餘杭卞家山遺址出土

寬柄陶杯及把手細部

卞家山還見到兩例刻畫紋陶片,分刻旋紋圖案都是採用陰夾陽技法。

浙江餘杭卞家山遺址出土

刻畫紋陶片拓本

良渚人也許用藤條或絲綢編織過神人神獸像,比較一下編織結構和神像「繩束紋」構圖細節,我們不能否認兩者之間的相似性。

浙江餘杭反山出土

玉冠狀器細部點染圖

這樣看來,陰夾陽的構圖方式,也許真的是受編織品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來自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會不斷進步,但由孕育它的母體帶來的基因還一直在傳承。

大眼配小眼處處生眼

河姆渡文化陶質、骨牙質類獸形雕刻,構圖有一個共性,就是眼睛特大,而且常常在腹部兩側另刻畫出一對眼形。這樣的藝術標本主要有豬紋陶缽、獸形陶塑、獸紋骨刻、牛紋和犀牛紋骨刻等,大體都是一個大圓眼邊上配有一對尖眼,有的在尖眼框中還刻出明確的眼珠。

這樣的大眼配小眼圖形,最典型的標本是田螺山的犀牛骨刻、牛形骨刻和河姆渡的獸形陶塑,最有意思的是田螺山牛形骨刻,牛眼為旋形,旋眼左右刻畫有三對尖形眼,而且眼中都刻出了眼珠。

我們要再一次提到河姆渡遺址的那件豬紋方缽,在豬腹出現的那個大眼睛的旁邊,其實左右也各有一對長眼睛,只是因為它所在的位置不對稱,眼中也沒有點睛,所以一般沒有將它理解為大眼旁的小眼。

這讓我們想起了良渚玉器上微刻的神獸紋,它大大的圓眼旁邊,不是也有一對小眼么?稍有不同的是,這一對小眼在神獸面上變成了旋眼,不再是帶眼珠的尖形眼了。

浙江餘杭瑤山出土玉鐲細部

浙江餘杭反山出土玉琮細部

浙江餘杭瑤山出土

玉冠狀器細部點染圖

如此看來,良渚人對眼睛圖形那麼重視,居然是繼承了河姆渡文化的傳統。河姆渡人在動物圖像上的側腹刻畫出大眼睛,無論是鳥還是獸都是如此,這其中的意義雖然我們還不甚了了,但初步可以判斷它不是一般的圖形,這是動物神化的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它所傳導的神話意義值得深入研究。

還要強調一點的是,良渚玉器上證實了旋眼圖像的存在,在河姆渡文化中也發現了旋眼圖像,將東南地區旋眼崇拜的出現上推到7000年前上下,這個發現也非同尋常,值得進一步探究。

河姆渡文化陰夾陽刻畫和減地陽紋雕刻藝術傳統,不僅影響到後續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制陶與琢玉工藝,影響到龍山和石家河文化的琢玉工藝,也成為商周玉器製作工藝的主要藝術傳統。三代前後的藝術傳統,不僅可以由良渚文化中尋到前世的脈絡,更可以由河姆渡文化中尋到更早的源頭,這是我們過去所不曾想到的。

這個研究現在只是開始,相信循著由河姆渡啟程的藝術之路探尋,我們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新發現。

?

-您的轉發分享-

就是對我們的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器晤 的精彩文章:

禮食華服家國夢
千古遺唱天地人

TAG:器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