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刀劍收鞘,筆頭去墨

刀劍收鞘,筆頭去墨

我曾經想變成李敖那樣的人,但我明白我成為不了他,因為我沒坐過牢,沒跟人打過筆仗,沒罵過三千個人,也沒有寫出一本值得我自豪的小說。

可我仍然想成為他,雖說我骨子裡沒有他那般狂放不羈,甚至還有點怯弱,可我也知道,即使他再鋒芒,外殼再硬,作家悲天憫人的性情也會埋藏在他的靈魂之中,有了這一點,我便是很欣喜,因為至少我跟他有了一個共同點。

我也曾自信勝天,「曾」字不代表我現在已經平庸不堪,只是比起當年的孤傲與寂寥,我只是平緩了許多,可精神的獨立仍然是我所追求的,正直善良,不偽善油滑,想要實現,確也是困難的。

高一,我從雜誌上了解到李敖,我有些欣喜,沒想到對岸還有這麼厲害的人物。就像每一個熱血的少年在不同的時間段,都需要一個你見不到,甚至認為是虛無的引路者,而李敖便是我高中時期無數引路者中最特殊的一個,我那時寫作想要像汪曾祺或魯迅,畫漫畫想要似尾田榮一郎,唱歌跳舞想要如邁克爾傑克遜,骨頭則想要長成李敖那樣的直。

我意氣風發,高一上台講談一星期,從文學談到電影,從歷史說到政治;考試寫全班最低作文;語文成績倒數又逆襲第一;寫詩歌換晚飯吃;最後懟老師,反被老師懟到懷疑人生……

這些如今可以被我當做回憶的笑談,一筆帶過,如今想來,雖很多事情都因年少輕狂,但細想其實還是蠻酷的。李敖先生在我所做的事情里,也算暗中推波助瀾了一把。

所謂的自由,所謂的獨立,向來都不是小打小鬧可以獲取的,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何談爭取自我,甚至是國家的獨立呢?

1961年,他在《文星》寫下《老年人與棒子》痛批國民黨獨裁,之後的事情,我們便都知道,入獄然後出獄,寫文章再度入獄,可依舊是我行我素,國民黨奈何不了他,查封他的書籍有九十六本之多,創下歷史記錄。

他曾在節目中說,我可以是哈爾濱人,但我不承認我是台灣人。

這是他擁有的對大陸,對故土的情懷。

北平淪陷時,他親眼看見日本人的軍隊排成隊列在長安街上行走,他明白亡國的感受,這個場景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中。

所以他堅決反對台獨,他曾怒斥台灣人沒有骨氣,唯日本人馬首是瞻。

他參政,競選「總統」。成為無黨籍民意代表,在台灣立法會噴「瓦斯」。

因軍購一事,與台灣軍方負責人李傑當面對罵,稱台灣是美國人的看門狗。

他自掏腰包,將拍賣文物的錢捐給慰安婦,讓她們拒絕日本讓其放棄控告的賠償。

所有這一切都源自他內心深處的家國之情。

去年,我還看了他2005年在北大的演講,其犀利程度,讓人印象深刻,可在嬉笑怒罵之中,仍能讓各位聽者留下深深的思考,因他當時說的話題過於敏感,我還為其身後的北大領導們捏了一把汗。

在北大演講完以後,李維一先生對記者說,「我們跟李敖先生是求同存異」。

而李敖卻提出疑問,「難道我是外國人嗎,不,我是典型的中國人」。

對於李敖先生,喜歡他的人多,不喜歡他的人也多。在他得了腦瘤之後,確知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日,於是他在生前為他的家人,朋友,甚至仇人寫了一份公開信,信中寫到:

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三年,有什麼想做、想乾的,抓緊!」

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及此之後,再無相見。

因為是最後一面,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坦白的。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

對於來賓,我會對你說實話;我也想你能對我講真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如今,他已乘白馬離去,留下的不僅是那幾十卷的文集,還有他此生的快意恩仇,風流韻事供人們在生活中當做談笑。

來時聲重,去時聲重。

刀劍收鞘,筆頭去墨。

人生恍似水中鏡,

恣意一踏無留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歌之所 的精彩文章:

TAG:無歌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