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西做文化值得我們借鑒

山西做文化值得我們借鑒

(關注後,輸入於國建可看到更多佳作)

(圖片來自網路)

山西做文化值得我們借鑒

於國建

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主要發祥地之一,久遠的歷史孕育了古老的文化。廣袤的三晉大地,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厚,人文景觀俯拾即是。特別是晉商的崛起,曾創造過富甲一方的輝煌,留下珍貴的建築精品。由於太行山的阻隔,交通不便,新中國建立後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文革」中,「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砸爛封資修」、「破壞一個舊世界」的狂飆對山西衝擊較小,使大批古建築得以保留。改革開放以來,那裡急於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全民挖煤煉焦掙錢,一定程度避開了「舊貌換新顏」的破壞性城建潮流,歷史建築又躲開一難。進入21世紀以來,古城平遙的申遺成功和喬家大院的出名,省委、省政府意識到山西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開始自覺發展文化旅遊和文化產業。他們調整產業結構,正向旅遊大省邁進,並給我們不少啟示:

(一)按照整舊如舊、保證不失滄桑舊貌的原則,修復了大量古寺、古廟、古城、古村、古院落,不僅使有名的更加有名,而且使「藏在深閨無人識」的一大批古文化遺產(如榆次古城、常家莊園和皇城相府等)脫穎而出。在修復過程中,他們不急功近利、粗製濫造,而是力求尊重古建築遺址的原貌,精益求精,善於把景點做成經典,對歷史負責,對後人負責。

(二)大氣魄、大手筆。我們所到景點都搞得很上規模。如聞名天下的園林式建築群晉祠,本來已經夠大,還在大興土木,恢復舊建築,開闢停車場。應縣木塔原是孤零零一座塔,現在整個縣城變成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木塔中心廣場正在興建。洪洞大槐樹已不復存在,但當地政府根據傳說,不僅做槐樹文章,又引申擴大到「根文化」、姓氏文化,每年在可容納10000人的廣場上舉行祭祖活動。

(三)保護意識強。對古文化景點管理嚴格,看不到周圍有突兀的高層建築。平遙古城一律不準機動車駛入,交通全用電瓶車。機關、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已搬遷城外,古城雖然還住人,但街道幾乎都是出售旅遊產品的商店。

(四)宣傳推介不惜代價。利用影視宣傳山西極為成功。繼《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後,又有《喬家大院》《走西口》《昌晉源票號》《龍票》《殺虎口》等影視作品熱播,極大地提高了山西的知名度,影視取景之處旋即成為旅遊熱點。

於國建,1946年I 2月生於河北省定州市一個偏僻小村,祖輩農民。1965年因品學兼優被保送南京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現為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其後獲得大學本科學歷並有23年的軍人生涯。1987年從部隊副團職崗位轉業地方後,一直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至退休,歷任《揚州日報》編輯、編務部主任、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泰州日報》總編輯(兼社科聯主席)、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著有《燃燒集〉《腳下碎片〉等。

作者授權發表,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生活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婚紗潮流趨勢大公布 最in新娘非你莫屬
新婚夫婦蜜月出行 南半球這個優雅國度是首選

TAG:城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