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一張血常規看大病:「白小紅」的秘密知多少

從一張血常規看大病:「白小紅」的秘密知多少

「白小紅」是誰?

流鼻血、沒胃口、發燒、頭暈乏力……這些平常小癥狀,到底是普通感冒引起,還是暗含棘手的重大疾病呢?為查病因真相,醫生看病時往往要查血常規,血液中的白細胞(白)、血小板(小)、紅細胞(紅)三類指標的變化,就有人體疾病與健康的密碼。身體組織器官有了異常,「白小紅」幾個指標會有質和量的變化。所以,可不要小看這簡單、便宜(四川三甲醫院收費多數在20~50元)的檢查。學會讀血常規,在身體還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就可能及早發現問題。

白細胞:好似保衛國家的軍隊

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衛」。白細胞數升高最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伴有中性粒細胞升高就更明確了。而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升高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普通的感染有: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以及皮膚、腸道、泌尿道等處的感染。外傷、應激、激素治療後白細胞會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0×10^9/升,否則得警惕白血病這類血液腫瘤。

白細胞數減少可能與風濕免疫性疾病、淋巴細胞數持續升高或結核病有關,而嗜酸性粒細胞升高要考慮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當然,白細胞數的極端異常也是血液病的表現。

血小板:人體止血的衛士

血小板參與人體凝血與止血,低於100×10^9/升稱為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會皮膚瘀青、牙齦出血,重度減少時有大出血風險。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腫瘤放化療後、脾功能亢進、慢性肝病,都可見到血小板減少。如果持續高於600×10^9/升不下降,要小心腫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

常與貧血有關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就是貧血,會疲乏、頭暈,臉色蒼白。老百姓對貧血有種誤解,覺得吃點補藥就行,沒什麼大不了。但醫生最清楚,像血液病、腫瘤這些重大疾病,早期或許就有貧血,不仔細找原因會延誤治療。有了貧血可不能圖省事,隨便找個診所醫生吃點補氣血的中藥就完事了。需要反覆檢查、持續追蹤尋找貧血背後的疾病。

血常規里的網織紅細胞數,與骨髓造血功能有關,血液科醫生很看重。如果降低了說明骨髓造血能力在下降。腫瘤化療後、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衰竭時,網織紅細胞會降低。而它明顯升高時,可能有溶血或者失血。

血紅蛋白高於160克/升很少見,常與應激、高原生活有關,或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認識了「白小紅」,定奪還得靠醫生

當「白小紅」的一項或者多項出現異常時,也不排除受外界干擾或者生理性波動出現的檢驗誤差。有了異常後進行定期的追蹤複查很重要,要是再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出血這些情況更要特別重視。當「白小紅」持續、異常升高或降低時,建議儘早去醫院就診。

了解「白小紅」了嗎!

(成都商報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山醫學在線 的精彩文章:

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有可能導致「殺敵三千、自損三千,甚至自損八千」!

TAG:松山醫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