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為何很多士兵都投靠了農民軍?

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為何很多士兵都投靠了農民軍?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20多萬農民起義軍攻入了京師。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明朝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很多人都在考慮一個問題,李自成的起義軍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為何能夠屢屢擊敗明朝征討大軍呢?其實歷史並不是這樣,李自成的起義軍中,雖然有大量鋌而走險的農民兄弟,但是同時還有不少倒戈投降的明朝士兵。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士兵投降李自成呢?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由於久經戰火,國家的經濟基礎非常差,根本無力供養龐大的軍隊。但是為了對抗敗退北方的蒙古勢力,明朝又不得不保留上百萬的軍隊。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建立了衛所軍制度。也就是說,在一個衛所中,三分之一的士兵戰備,三分之二的士兵種田。朱元璋曾經高傲的說: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絲一毫。在明朝的初期,衛所軍制度確實不錯。但是久而久之,這一制度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極度腐敗。

起初,各地的駐軍都有耕地。從明朝中期開始,那些軍事將領開始勾結地方豪強們兼并土地。大量的軍戶失去了土地,只能淪為流民。如果說衛所軍成了這個樣子還情有可原,那邊塞軍的墮落就匪夷所思了。很多軍事將領開始剋扣士兵的軍餉,同時出現了大量的空額。在明朝的中後期,屢屢出現士兵嘩變的情況,這都是因為沒有軍餉不得不嘩變。到了明朝的末期,為了抵禦清朝軍隊的進攻吧,明朝調動西北地區的軍隊拱衛京師。

結果,出現了西北三鎮官兵集體嘩變的情況,原因就是飢腸轆轆的士兵討要軍餉。當時的士兵們基本上都沒有讀過書,誰給發軍餉就給誰打仗。按照話劇茶館裡宋恩子的話說:誰給我們發餉,我們就給誰效力。明朝的情況也差不多,李自成在西北地區發動了起義。西北地區又是明朝重點經營的軍事要地,駐紮了大量的軍隊。很多士兵在無奈之下投靠了起義軍,希望能夠待遇好一點。就這樣,加入起義軍的正規軍士兵越來越多。

在農民爆發的初期,起義軍確實以農民為主。因此一旦遇到戰鬥力強的明朝軍隊,基本上就會潰散。但是到了中後期,大量的明軍士兵加入起義軍,起義軍的整體戰鬥力和作戰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李自成與孫傳庭之間的大決戰,兩路大軍幾乎採用了一樣的戰法,這明顯是明朝軍隊的作戰套路。到了李自成進攻吳三桂的時候,這一情況更加明顯,兩支部隊的陣型都差不多。由此可見,起義軍吸收了大量的明軍士兵。

其實清朝軍隊的情況也差不多,除了滿洲八旗之外,清朝還組建了綠營,而且綠營逐步成為了主力軍。在對付西北準噶爾部的時候,綠營兵也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非常搞笑的情況出現了,綠營兵的作戰套路仍舊沿用了明朝末期的模式。最後想說一下古代軍隊的特點,那些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可能有為國盡忠的氣節。但是對於普通士兵和老百姓來說,誰能給飯吃才是最重要。從這個角度分析,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那麼多明朝軍隊投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晴說史 的精彩文章:

依靠堅固的城牆和眾多火器,明朝為何還是擋不住清軍入關?

TAG:小晴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