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女記者正能量吐槽:要翻過多少座山丘,才能到達你

90後女記者正能量吐槽:要翻過多少座山丘,才能到達你

轉載自交匯點新聞——

新華日報全媒體文化新聞部「記者筆記」欄目

新聞記者,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是風風火火、奔波採訪的一群人。在他們忙碌充實的工作之餘,還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生活?在新聞呈現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小新和你走近文學院畢業生、90後女記者馮圓芳,一起聽一聽她的正能量「吐槽」吧~

馮圓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生,現任職於新華日報全媒體文化新聞部。

「小馮,片子做得怎麼樣了?」大年二十八當天,特意改簽了返鄉車票的我正坐在電腦前,準備用自學的「三腳貓功夫」剪輯片子,這是我們全媒體文化新聞部策劃的「年俗七日譚」報道中的其中一篇。當主任的詢問聲傳來時,我猝不及防地發現,自己拍的片子存在著巨大的bug:只有影像,沒有聲音。

巨大的絕望剎那間淹沒了我。

「我……剛剛發現拍的片子沒有聲音。」聲音小得幾乎連我自己都聽不見。

主任方才晴空萬里的面龐頓時暗淡了下來:怎麼關鍵時刻你總掉鏈子?出去街拍,視頻拍攝是否正常,現場回放一下不就早發現了嗎?上次的採訪,讓你手機錄音,採訪結束才發現什麼也沒錄上,你這馬大哈的毛病得改啊!

主任走後,我獃獃地坐在格子間里,一時間手足無措,眼淚不爭氣地往下掉。視頻怎麼會沒聲音呢?我帶著哭腔打電話給好朋友,得知我在拍攝時把話筒插到了單反上,電話那頭是一陣令人不安的沉默:「恭喜你『歪打正著』:話筒和你的單反不匹配,導致插了話筒後,單反就無法收聲。看來你得重拍一次了。」

重拍?一想到我是如何硬著頭皮、做好被拒絕的十分準備,假裝淡定地和一位位路人「搭訕」嘮嗑,才拍到了這些差強人意的素材,我就沮喪得失去了所有的行動力。慢吞吞地打包好所有的拍攝器材,我坐上一輛滴滴快車,和朋友相約到河西萬達廣場重新採訪。瞥了一眼車窗外,幾朵無所事事的雲彩正優哉游哉地閑庭信步,而我那一刻的心情卻是絕望的最高級。

令我沒想到的是,我坐的這輛滴滴快車,它的司機師傅給我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課」。

這位年齡四十左右、外表炫酷的「中年大叔」,把人生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辭退高薪工作,因為「太沒意思」,於是做起滴滴司機,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天兩次去健身房「打卡」——因為錢永遠賺不完,健康的身體只有一個。

「在銀行做中層管理者體面風光,心裡痛不痛快只有自己知道。我現在開車拉客,自由自在不受束縛,老婆孩子也很支持我,日子過得不要太快活!」聽了師傅這番幽默又通透的話語,臉上掛滿淚痕的我哈哈大笑。「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要走完風風雨雨的這一遭,非得有洒脫豁達、笑對風雨的心態啊!

下了車,太陽已經西斜,大地光芒萬丈。沐浴在這金碧輝煌的陽光里,剛剛還「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心境,一下子變得幸福、溫暖。剛從大學中文系畢業出來的我,要摸索新聞寫作規律、做一個合格的文字記者已屬不易,如今又要學習拍攝剪輯、適應媒體轉型的大潮,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可是,就像西方一句名言說的,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困難面前我們還可以選擇的,是面對它的態度,不是嗎?

就這樣,從去年8月正式入職至今,我這個完全沒有受過新聞訓練的「菜鳥」,一路摸爬滾打、跌跌撞撞地走來,像上面這樣的小插曲在我短暫的「記者生涯」中,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回。主任常常好奇地問我:冷不丁地把你推到這大風大浪中,你心裡到底是啥感受?其實要說這裡面的滋味,還真不是我現在的笨筆能寫出的。

在南京一家養老院採訪,一位老奶奶帶領老人唱歌

來到揚州特殊教育學校里採訪,盲生們每天清晨都會在排練廳里練習演奏

選題、採訪、思考、寫稿,再加上全媒體記者必須學會的拍攝、剪輯,要做好一位合格的記者,非得感性與理性兼備、智商與情商齊飛不可。我了解自己的優點,情感豐富、文字功底較好,也能吃苦,但是在新聞規範的掌握、新聞性的捕捉提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每次寫一篇大稿子,就像在信息的汪洋中使勁撲騰,總要耗盡所有力氣,才能最終抓住那根救命的葦草。特別是採訪碰壁的時候,"玻璃心"碎了一地,一瞬間感覺到,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

「闖練,闖練,英子。」

每當我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而沮喪,《爸爸的花兒落了》里父親對英子的訓誡就在我的耳畔迴響。跌倒了爬起來,推翻了重新寫,這個採訪對象不行就再找其他人,在每一天的「修行」中,我儘力和昨天的那個不夠成熟勇敢的自己做鬥爭,滌除「舊我」里的怯懦、脆弱、敏感,和思考的狹隘、淺薄。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我漸漸樂觀自信起來,對待挫折越來越「皮實」,對待事業也越來越熱愛。

為什麼熱愛這份事業?因為它滿足了我對文字的熱愛、對更深沉廣闊的世界的追求,和對人的無休無止的好奇心。

正是作為一名記者,我才有機會走進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在常人難以接觸到的罅隙之處,捕捉到有趣的故事和人性的閃光。在盲校里,我和一群用音樂尋找光明的盲孩做起朋友,善良純真的他們把我當作可以依賴和信任的大姐姐;在養老院里,我邂逅了身患癌症卻依然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以樂觀的心態生活,同時把快樂帶給身邊每一位老人的八十歲奶奶;在偶然的採訪中,我還認識了時時刻刻把幫助他人作為己任、為流浪人口和孤寡老人送去溫暖的「城市獵人」……我開始不再對每一天的生活做預測,因為作為一位記者,我的生命註定充滿了交織著失望和希望、沮喪和欣喜的無限可能。

一天天地,不論是領導、同事還是我自己,都感到我在成長,在進步。我漸漸地攢了幾篇能拿得出手的文章,也收到了一些不錯的反響。就在前幾天,我迎來了自己工作後的第一個生日。被部門的兩位前輩強行拖拽到星巴克慶生,沒有生日蛋糕也沒有美酒佳肴,只有幾杯咖啡、幾塊點心,卻讓我覺得那麼溫暖、那麼快樂。等到我打開微信的時候,聊天群里已經被滿滿的祝福和「紅包雨」刷屏!這美妙的一切,不就是對從前經歷過、付出過的一切的最好慰藉嗎?

主任給我過生日,太幸福了!

我開始珍惜作為一名年輕記者的時光。因為年輕,我擁有犯錯誤的機會,擁有不完美的權利,擁有成長的空間。

我問自己:要越過多少座山丘,我才能抵達理想中的自己?

我不知道,但我會一直地「在路上」。我想,就讓自己做一名「建築師」吧,將記者的洞察思考熔鑄進有生命的文字,也在這個過程中,建築屬於自己的別樣人生。

歡迎關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內容來源 | 交匯點

編輯 | 萬晨

審核 | 張鵬 曹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的精彩文章:

別了,鬥士——大師李敖辭世

TAG: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