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篇文看懂文物修復

一篇文看懂文物修復

原標題:一篇文看懂文物修復



兩年前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


把從不示人的文物修復展示在大眾面前。


出品方十分忐忑,

擔心大家很覺得無聊、乏味,


結果出人意料地大火,


尤其在年輕人中間非常受歡迎。


今年陝歷博更是新開放了文物修復展示室,


為遊客們提供了一個探秘文物修復的機會。


隔著透明玻璃牆可直接觀看書畫修復的過程,


如果想看更具體、細微的過程,


還可以通過室外的大屏幕觀察。



文物修復不再神秘,

也讓大家了解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不易。


雖然很多小夥伴不能親臨現場,


感受文物修復的樂趣和滋味,


但是也沒關係,馬住這篇乾貨文,


讓你一篇看懂~


01


青 銅 器


雖然青銅器由堅固的金屬製成,但畢竟歷經千年,還有各種人為或非人為因素作用。許多青銅器在剛出土時就已經碎成了「渣渣」。還好在文物修復工作者的高超技藝之下它們「妙手回春」,重現光彩。



河南上蔡楚墓出土升鼎修復前後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大致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


碎塊整理


按照由大到小、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先拼對出器物的大形,然後再將剩下的碎塊進行填充拼對,器形相近的先拼,不規則的後拼。



2


去銹


在焊接之前去除青銅器上不必要的鏽蝕,以及斷裂茬口的鏽蝕和污物,有物理和化學兩種除銹方法。



3

整形


使用台鉗等各種工具將變形的銅器碎塊儘可能恢復原有形狀。



4


焊接、粘接


傳統青銅器修復方法是錫焊法。焊接所需溫度低,熱度對焊件影響小。當青銅器存在「礦化」問題時,則採用粘接法進行修復。



5


拼接


將青銅器碎塊經過整理重新連接、拼對。


6


補配


傳統方法是在銅片上錘碟出器物所缺失部分的造型,之後鏨刻;目前也可以通過化學以及3D列印的方法得到補配所需的部分。



7


作色


用無水乙醇調和蟲膠漆,並加入需要的礦物質顏料,調出與青銅器表面鏽蝕接近的顏色,將修復部位的顏色做的與原件銹色相近。



就這樣,一件支離破碎的青銅器修復完成啦。

經典案例



曾經被炸成20幾塊的四羊方尊,你能看出修復痕迹嗎?


02


書 畫


由於材質的特殊性,書畫在傳世的過程中極易因為保藏不當,遭遇受潮發霉、蟲蛀鼠咬。紙張的自然老化也會使書畫產生破洞、碎裂、褪色等問題,如果不及時修復,書畫的壽命很快就終結了。


我們今天能在博物館看到幾十、幾百年前的書畫,都是靠文物修復工作者(或者說工匠師傅)一代一代接力修復保存下來的。



廟畫修復前後


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修復一般離不開以下幾個步驟:

1


清洗


一般用熱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以便除去因年代或保存不當而產生的表面霉斑等污漬。



2


揭心


揭去畫作中的復褙紙,並盡量保留原作的托心紙。其間用水沾濕,以同一方向仔細揭下畫心。這一步必須要特別小心仔細。



3


補綴

在畫心揭出後用同類紙修補其破損之處。



4


托心


用宣紙糊於畫心背面,用以加固畫心。若畫心在托心工序晾乾後,出現折裂現象,則需在斷裂處貼折條。舊畫心若色調不一致需全色,在全色前都需按畫心的不同情況兌出適合的膠礬水,刷在畫心背面便於全色。



5


全色與接筆


全色就是在畫心有破損的補紙或者補絹上使用顏料填入與畫心基本底色的色調。高手要做到「四面光」,即上下左右四個角度全都看不出補過。接筆是更進一步將缺損的地方依照畫意來添加線條跟顏色。


最後進行裝裱,一幅書畫的修復完成。


經典案例




故宮修複名師孫承枝花費八個月把這幅大小破洞五百多處的《五牛圖》補綴得完好如初,天衣無縫。


03


瓷 器


陶瓷耐得住高溫,卻極怕碰撞,任何的硬物打擊都會輕易地將它四分五裂。所以不僅是陶瓷文物,在民間陶瓷用品的修復也極為常見。


陶瓷修復方法一般要經過清洗、粘合、補缺、打底、上色、做釉等六個主要程序。


以唐三彩駱駝為例:



1


清洗


對各部件進行有針對性除塵、除膠以及粘接面清洗工作


2


粘合


對斷裂部位重新進行滲透加固並完成粘接工作



3


補缺


對缺損部位進行補配。



4


上色


在修補部分表面進行隨色處理,達到文物展覽整體效果和諧統一。



經典案例



螞蝗絆


日本國寶南宋龍泉窯青釉茶碗在流傳過程中底部開裂,以「鋦瓷」工藝修復,因鋦釘形狀像大螞蝗,日本人稱其為螞蝗絆」


04


紡 織 品


紡織品與書畫一樣,會遭遇受潮發霉、蟲蛀鼠咬,褪色破裂也是常見問題。雖然衣帽服飾一類已經不具備實用性,但作為藝術品,還是有較高的保存價值。


由於布料做工、刺繡手法各有不同,紡織品的修復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以故宮藏石青色雲蟒紋妝花緞夾龍褂的修復為例:



修前修後對比


1


檢查


首先使用三維視頻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此件龍褂的材質、傷況、污染物進行檢測。



檢測


2


拆卸


將原工藝邊拆,邊做文字、影像的詳細記錄。拆解後利用色差儀對面和里做多點位的顏色記錄,目的是監測清洗前後的色差變化,以及對原面料的顏色影響程度。


3


清除污垢


對龍褂的石青色妝花緞面和暗花綾里分別使用不同的清洗劑和清洗方法去除污垢。


4


修補破洞


按照原龍褂的顏色,選取適合的絲線和布料進行染色。面上的各種經緯磨損處及小洞,里子上的破洞,分別選用相應的補料和染色紗抽紗,使用「隱線法」做背襯縫補加固。用繡的方法把缺失的圖案在補料上「綉全」,使圖案得到完整的修復,恢復文物原貌。



5


復原


按照拆解時留下的痕迹,原工藝、原針法對清洗、修補好的龍褂縫合復原。對於原龍褂上修改不合「制」的,改正到初始工藝上。



修前修後對比


經典案例



1983年湖南省博的兩件素紗襌衣被盜,48克的在追繳的過程中被燒毀,49克曾被毀壞,後被修復。


文物的類別有很多,限於篇幅,我們這次只說幾個大類。在文物修復過程中,也會根據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小編學力淺薄筆力不濟,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前幾年國家文物局曾做過調查,中國有1000多萬件待修復的文物,而文物修復工作者只有2000多人,這個數字實在讓人憂心。


希望這篇小小的文章,能引起大家對文物保護的一點點重視,也算是作為文博人的微薄貢獻了。


本文轉自博物館|看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古代官員都叫「大人」?別亂叫,叫錯了會被人笑死……
崇禎死後,福王朱由菘是如何脫穎而出登上南明帝王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