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非洲最後皇帝,卻自稱所羅門王225代後裔,功過至今爭議不止

他是非洲最後皇帝,卻自稱所羅門王225代後裔,功過至今爭議不止

原標題:他是非洲最後皇帝,卻自稱所羅門王225代後裔,功過至今爭議不止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外國末代皇帝,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40年前的專制君主——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傳奇人生。



▲海爾·塞拉西青年時期舊照

海爾·塞拉西,原名里·塔法利·馬康南,1892年7月23日出生於衣索比亞的一個貴族家庭,其父既是孟尼利克皇帝的近親也是哈拉爾省總督。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塞拉西7歲時就能熟練掌握官方通用的阿姆哈拉文,並逐漸接觸了法國及歐洲文學。


對孟尼利克皇帝而言,這個極富勇氣又聰穎過人的小孩十分討人喜歡,於是塞拉西在14歲時就被任命為紹阿省總督,兩年後開始行使司法權,並率軍成功平叛。18歲時,其父去世,塞拉西接任哈拉爾省總督。在任期間,面對西方列強殖民威脅、各地軍閥割據的動蕩局面,塞拉西大力推行改革,通過土地登記制度進行徵稅,取消官員自行籌款權改為固定薪金制,得到了地主、商人乃至知識分子的擁護,哈拉爾省也被評為「模範省」。



▲衣索比亞地圖


隨著塞拉西在政壇逐漸嶄露頭角,孟尼利克皇帝開始召其進宮商討國事,並有意將他作為繼承人。可惜孟尼利克此後數次中風,這事也就不了了之,臨死前選擇一無是處的親孫子里雅蘇繼承皇位,結果後者登基沒多久就被皇族聯手廢黜。1916年,皇族會議一致決定擁立孟尼利克皇帝之女佐迪圖為女皇,年輕進取的塞拉西被為攝政王,這是他人生中的關鍵一步。

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塞拉西開始在全國進行改革,先是使埃塞加入國際聯盟,接著又宣布取消部分省份的奴隸制,這就觸動了許多保守派的利益。他們到女皇面前搬弄是非,最終令後者決定消滅支持改革的青年衣索比亞黨人,但最終因塞拉西握有軍事指揮權而作罷。此事讓佐迪圖耿耿於懷,幾年後就因病去世。



▲寶座之上的海爾·塞拉西一世


1930年4月3日,攝政王海爾·塞拉西宣布加冕為海爾·塞拉西一世,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並擁有「眾王之王」、「猶太族的雄獅」、「上帝的使者」。之所以有這些稱號,這與他本人的所羅門血統有著極大關係。在公元前10世紀,示巴女王拜見了古代以色列的所羅門王,二人生下了孟利尼克一世皇帝。其後裔在埃塞爾比亞高原建立了著名的阿克蘇姆帝國,歷代統治者均自稱擁有所羅門王血統,海爾·塞拉西也宣布自己是「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第225代繼承者」,以此來增強統治的合法性。


稱帝後的4年時間裡,海爾·塞拉西的政績可圈可點。他頒布了埃塞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確立了議會制度、提升司法部門地位、解放奴隸並保護人權,還創辦銀行、修建機場、聘請外國教官,使埃塞經濟與軍事實力取得了極大飛躍。不過這一切,都隨著義大利大軍入侵而被迫中止。


▲海爾·塞拉西一世及家人


在抗意戰爭期間,塞拉西永遠在前線指揮作戰,甚至是自己持槍射擊,獲得了士兵及全國人民的廣泛擁戴,但這並不能改變埃意兩國實力過於懸殊的客觀事實,戰爭最終以失敗告終。1936年5月,意軍攻佔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塞拉西與家人被迫流亡英國。在日內瓦召開的國聯會議上,這位流亡皇帝聲淚俱下地控訴義大利軍隊暴行,請求各國予以援助。


在一系列斡旋之後,英國出兵援助埃塞,成功趕走了義大利人,不過這並非無償行動——英國要求衣索比亞接受其「保護」。塞拉西很清楚英國人的真實意圖,多次公開表示反對,英國政府迫於國際輿論,只得承認埃塞獨立。「抗意戰爭」的勝利和恢復國家獨立,使塞拉西在國內擁有崇高聲譽,民眾對其提出的口號深信不疑,期盼著埃塞成為博愛、民主的自由國度。


▲塞拉西出行儀仗


1955年,是塞拉西加冕25周年,官方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並通過了一部新憲法,確認了皇帝的世襲制度並將無數礦產資源劃歸皇帝名下,最後還將皇室開支列入全國預算之中。隨著執政時間加長,塞拉西不再像青年時期那樣銳意改革,將土地登記及稅收制度廢除後,大肆分封皇室成員及親信,無地的貧苦農民不僅要無償勞作,還要繳納各種苛捐雜稅。


為鞏固統治,塞拉西積極投靠美國,簽訂了一系列軍事協定,並在國內施行了各種獨裁政策——電台全天播放與皇帝有關的新聞、秘密警察遍布全國、私人電話全被監聽......種種倒行逆施最終激起百姓的憤怒,動亂時有發生。1960年12月,皇家衛隊6000餘名軍人在塞拉西訪問巴西時發動政變,塞拉西連夜回國指揮陸軍鎮壓,政變才得以平息。



▲老年海爾·塞拉西戎裝照


在這場政變後,塞拉西不得不做出妥協姿態以爭取民眾支持,起用了一批年輕幹部,並親自通過廣播向全國人民演說。此外,他還同意首相單獨組閣,不過卻要求內閣成員名單必須經過他的審核。在日漸加劇的獨裁統治中,衣索比亞的經濟形勢不斷惡化,400萬人口嚴重缺糧,物價一年上漲60%,30萬人甚至被活活餓死。


然而塞拉西並未採取任何措施賑災,生活反倒更加奢靡。他的孫子從國庫挪用大批資金購買外國豪車,達官顯貴相互攀比炫耀,每天耗費數百斤新鮮肉餵養獅子。骨瘦如柴的饑民湧上街頭,反對君主專制的鬥爭就此爆發。



▲塞拉西訪華舊照


最先發難的是一支缺水缺糧的南部衛戍部隊,首都駐軍隨即響應,要求提高軍餉。1974年2月,鬥爭波及各省,工人全面罷工、農民抗議示威、教師和學生聯合罷課,塞拉西本想以高壓政策控制「騷亂」,結果招致更加強烈的民怨,全國已經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面對空前嚴峻的反抗形勢,塞拉西皇帝終於慌了,他先是發表廣播講話,承諾在半年內製定新憲法,給人民更多民主權利。但這篇演講言語含糊,連起碼的妥協誠意都沒有,民眾壓根不買賬。與此同時,中央軍隊、警察和地方部隊聯合成立「最高協調委員會」,先後逮捕了兩百餘名高官,有效掌握了國家政權。



▲衣索比亞皇家圍場


1974年9月12日,「最高協調委員會」組建的臨時軍政府宣布宣布永遠廢黜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隨即遭到軟禁,統治衣索比亞44年的專制政權就此垮台。次年8月27日,衣索比亞末代皇帝、非洲最年老的統治者海爾·寒拉西去世,一個時代落下帷幕。


參考文獻:


《衣索比亞史》《古以色列史》《非洲風雲人物》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春節有六大習俗,日韓至今保留其中兩項,我國現在卻只剩一種
三國猛將張遼本不姓張,先祖因策劃斬殺單于而改姓,促成大漢統一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