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茜茜公主》重返銀幕,她的真實人生比《灰姑娘》更童話,比東野圭吾的小說更殘酷

《茜茜公主》重返銀幕,她的真實人生比《灰姑娘》更童話,比東野圭吾的小說更殘酷

電影《茜茜公主》劇照

2018年是《茜茜公主》扮演者、奧地利女星羅密·施奈德誕辰80周年紀念,也是《茜茜公主》男主角卡爾海因茨·伯姆誕辰90周年紀念。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茜茜公主》三部曲將重返中國大銀幕,在SIFF經典單元進行特別展映。

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葉妮·馮·維特巴赫,這個巴伐利亞王國的茜茜公主、奧地利的皇后,幾乎符合一切人們對王子公主童話的想像。她像中國詩人海子一樣,喜歡「喂馬,劈柴,週遊世界」;她一頭長髮沒至腳背,美艷無雙。

她成了一個經典的符號,隨著時代、環境這兩根軸線的拉扯,在人們變動的喜好中被不斷重塑。從「美女與野獸」到「劇院魅影」,茜茜公主故事的版本「流變」,其實翻新的並非他人的遙遠傳說,而是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觀眾自身的審美變化。現在,就請跟隨小編一起來重溫一下,在各種藝術改編,和真實歷史中的「茜茜公主們」。

真實的茜茜公主

1950年代:完美童話有點甜

人們對伊麗莎白公主的熟悉和喜愛,主要來自於1950年代由羅密·施耐德主演的電影三部曲《茜茜公主》。「茜茜」是伊麗莎白的小名,她是巴伐利亞王國馬克斯公爵寵溺的小女兒。在母親特意為大姐海倫娜安排的「相親」中,奧地利年輕的皇帝弗蘭茨卻對天真無邪的伊麗莎白一見鍾情。年幼的小公主從此嫁入皇室,卻也陷入了一個由繁文縟節構建的囚籠。她的活潑不羈愛自由,跟「皇太后」索菲的專制古板格格不入,而順從的弗蘭茨則不敢違逆母親的意思。隨著伊麗莎白日益成熟,她逐漸展現了對家事、國事、天下事出色的處理能力,不僅從婆婆手中奪回了撫養女兒的權利,也在對匈牙利、義大利等國的訪問中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電影就此戛然而止,截取並且放大了她最傳奇、最美好的一段經歷,迴避了此後女兒夭折、兒子自殺、丈夫疏離等等接踵而至的沉重打擊,以及茜茜本人遇刺身亡的悲慘結局。甚至連她與匈牙利安德拉希伯爵的「精神出軌」,也被編劇一筆化為婆婆的惡意造謠。影片《茜茜公主》是一個再完美不過的童話,講述一個獨立自強的女人用她的真善美衝破封建禮儀的束縛,為自己也為人民追求自由,最終感化一切反面角色,與皇帝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美女與野獸》跟《長發公主》的拼接,劇情按照觀眾心中理想的模式起承轉合,所以看來總是似曾相識。

電影《茜茜公主》劇照

1980年代:褪色照片上的魅影

三年前在中華藝術宮舉辦的「狂野的心——20世紀60年代起的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展」中,也有一幅關於茜茜公主的作品——《奧地利的伊麗莎白》,由德國新表現主義畫家安塞姆·基弗在1988年創作。

與電影童話式的處理截然相反,這幅作品以茜茜公主的一張黑白照片作為主體,周圍的鉛質材料豐富了作品的整體質感,奠定了陰冷的色調,而茜茜穿著華麗禮服的身形在泛黃的照片中顯得晦暗不明。如此冷峻的處理方式,被認為是延續了畫家一直以來對苦難、犧牲、毀滅等主題的探討。

德國新表現主義畫家安塞姆·基弗的作品《奧地利的伊麗莎白》

安塞姆·基弗有「成長於第三帝國廢墟之中的畫界詩人」之稱,擅用稻草、灰土、蟲膠、石頭、模型、照片、版畫、沙子以及鉛鐵等金屬元素來表達對歷史的反省和思考。基弗圍繞「奧地利的伊麗莎白」這一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除了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這幅以外,還有一幅在同一年創作的同名作品,使用了一張更為清晰也更為年輕的伊麗莎白的黑白照片,但被周圍的金屬材料遮去了邊角,身穿白衣的美麗皇后就像是剝落的牆面上浮現的一抹幽影。此外,他在1987年創作的《A.E.I.O.U.(奧地利的伊麗莎白)》儘管沒有直接刻畫伊麗莎白的形象,作品名稱附帶的括弧仍然透露了相同的主題。作品粗糙生鏽的表面看上去褶皺而脫色,漂泊在褶皺上的迷你戰艦很可能代表了「伊麗莎白皇后號」,正是為紀念茜茜公主而命名,而左上角「A.E.I.O.U.」幾個字母可能代表「奧地利的使命是統治世界」的縮寫。基弗希望藉此表達「歷史不斷重複,卻總是漸失光澤」的意思。在一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艘排水量達4000多噸的奧地利戰艦沉沒於膠州灣,最近,中外潛水隊正在聯合制定計劃,準備將沉睡百年的「公主」打撈上來。

1990年代至今:黑童話也許更浪漫

1992年,音樂劇《伊麗莎白》在奧地利被首次搬上舞台,把金粉世家的柔情童話陡然轉換了色彩,卻也跟冷靜到充滿哲學意味的新表現主義藝術迥然相異。這部在22年中常演不衰的經典音樂劇,甫一開頭就把伊麗莎白的死亡擺在觀眾面前,以法庭對兇手的審判拉開序幕。死神則完全不是手持鐮刀的恐怖形象,而以一個英俊、迷人的年輕人的身份出現。他化身一個普通賓客,接住從鞦韆上跌落的伊麗莎白,比奧地利的皇帝更早俘獲小公主的芳心,被她喚作「黑暗的王子」。在她與弗蘭茨結婚的當天,妒火中燒的死神來到婚禮舞會,向伊麗莎白咆哮「最後一支舞只屬於我」。

音樂劇《伊麗莎白》劇照

但死神愛上的皇后是一匹野馬,不願受任何人約束,無論是皇族深宮,還是死神的懷抱,都沒有她想要的草原。儘管內心深處渴望著死神,但她強硬地拒絕了他一再的誘惑。之後,儘管婆婆的刁難給茜茜帶來極大的困擾,但真正的打擊,還是來自於死神的復仇。這個憤怒的男人帶走了她的大女兒蘇菲,又向她唯一的兒子魯道夫伸出了手。孩子的相繼離世,讓伊麗莎白無意繼續生活,也終於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屬。暗殺者的尖錐,讓她與死神這對真正的戀人終得團聚。

死神的角色設置,其實跟劇院魅影有些相似,性感、深情,又狂暴。他用愛情的火焰燒灼伊麗莎白身邊的一切,以此將她拉向自己的懷抱。就好像霸道總裁愛上了同樣倔強的女主,一次次情感的拉扯、錯過和抓狂,一次次撕心裂肺的命運走向,都是兩人彼此傲嬌的結果。

事實上,這個透著濃濃邪魅氣質的「黑童話」,何嘗不是編劇對茜茜公主一點點墮向孤獨深淵的宿命,做出的理想化的浪漫演繹?皇室的身份和追求自由的天性,是伊麗莎白身上無法調和的正反兩面,哈布斯王朝的末日厄運也好,匈牙利民族主義者的抗爭也好,這個女人在歷史的桌面上像枚硬幣一樣滴溜溜旋轉,她的倒下體現了兩個時代的交替。但是這些都太沉重,在這個黑色的童話里,一切到最後都只是她與死神之間的情感糾葛,是一個轟轟烈烈而又簡單至極的愛情故事。從這點來說,比起明亮的電影,也許這部陰鬱瑰麗的音樂劇對茜茜公主愛得更為深沉。

真實歷史中,被刺殺的結局對於茜茜或許是解脫,而皇帝說「她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愛她」

真實歷史中,茜茜公主的人生的戲劇化程度,一點也不比這些藝術改編中的遜色。

她出生於1837年12月24日,在1898年9月10日去世。她榮登皇后之位的傳奇經歷,幾乎與電影中相差無幾:原本是安排姐姐海倫娜與皇帝弗蘭茨結婚,作為隨行的茜茜還穿著喪服,卻意外俘獲了皇帝的心。

茜茜公主肖像畫

童話到這裡就走到了「大團圓」的結局。但之後,等待著這位「灰姑娘」的卻是更為殘酷的現實。嫁入宮廷後,種種苛刻的繁文縟節讓一直無拘無束慣了的茜茜無所適從。每當要走下狹窄陡峭的樓梯時,她都會感到焦慮和恐懼。她婚後生下的兩個女兒,都在出生後馬上被抱走,交由「皇太后」索菲撫養。茜茜希望哺乳、照顧孩子的為人母的期待,成為了泡影。婆媳間愈演愈烈的矛盾,逐漸擴大為茜茜與整個封建宮廷的格格不入。

1857年,茜茜同弗蘭茨、兩個女兒首次訪問了匈牙利。作家卡爾·楚皮克在有關茜茜的傳記中這樣寫道:「茜茜第一次在弗蘭茨·約瑟夫的國家內遇到性格各異的人,她變得熱於交友,並且不屑於隱藏自己的情緒……她感到自己的靈魂深處對這片土地上的自尊、堅定的人們感到同情……」茜茜在匈牙利受到了熱烈歡迎,她也十分喜歡這裡的風土人情,因而開始學習匈牙利語。後來奧匈帝國在1867年誕生,茜茜公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這次旅行也為她的不幸埋下了種子。兩個孩子都在這次匈牙利之旅中患上了腹瀉,小女兒吉塞拉逐漸恢復,但2歲的大女兒索菲卻夭折了。這對於茜茜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重度憂鬱症自此纏上了她。倖存下來的小女兒也因此受到了冷落,母女二人的關係再也沒有真正恢復過。

1858年生下獨子魯道夫後,巨大的心理問題讓茜茜的身體急轉直下。與此同時,坊間也盛傳著她與匈牙利傳奇人物安德拉希伯爵的緋聞。安德拉希伯爵被稱為「英俊的絞刑犯」,他因曾參與反抗奧地利對匈牙利的過度干涉,被缺席審判處以死刑。之後他得到赦免,流亡後回到匈牙利,不久便成為領袖人物。很多人認為,茜茜公主之所以欣賞安德拉希,是因為他與她一樣,骨子裡都很叛逆、倔強。

在茜茜的努力下,1867年,奧匈帝國建立。安德拉希被任命為第一位匈牙利首相,弗蘭茨·約瑟夫和茜茜加冕成為了匈牙利的國王和王后。十個月後,她又生下了小女兒瑪麗·瓦萊麗。

茜茜公主的照片

1889年,獨子魯道夫和他的情婦雙雙殉情自殺,茜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擊。她離開了宮廷,閑雲野鶴般四處旅行。1898年,茜茜在瑞士的日內瓦遭到義大利的無政府主義者路易吉·盧切尼的暗殺。盧切尼原本計劃刺殺的對象是法國王位的覬覦者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但菲利普卻提早離開了日內瓦,盧切尼這才臨時決定更換對象,用一把插在木柄中的尖銼刀刺傷了茜茜。倒地後,茜茜被一名馬車夫扶起來,她最終問了一句:「發生了什麼事?」之後,就此離開了她並不眷戀的這個世界。

據說,在得知茜茜去世的消息後,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對著自己喃喃地說:「她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愛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執之之手 的精彩文章:

TAG:執之之手 |